小游戏巧化小矛盾

时间:2022-09-25 05:03:02

小游戏巧化小矛盾

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期待在孩子们身上发生好的改变,期待他们成长。一个好的教育活动应该让被教育者获得更深、更久的影响。

一天上语文课,班中的小王忘了带语文书,当我对小王的同桌小赵说两个人互拼时,小赵却置若罔闻,还故意把书往自己怀里移,好像在说:“我才不借呢!”我看后想:举手之劳怎能不帮呢?我就亲手把那本语文书移在了两人中间。却发现小赵表现得极不情愿,后来干脆又把书拿了回去。下课后,我找来小赵说:“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这时,只见小赵理直气壮地说:“小王经常欺负我!”我一愣,是呀,当遇到经常欺负你的同学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道德难题,该如何引导孩子去作出正确的抉择呢?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用小游戏来化解学生之间的这些小矛盾。

第一环节:“空椅子”法,晒出想法

我采用了“空椅子”心理法来让学生谈谈自己心里的想法。即将两把椅子放在一起,让一个学生坐着,然后把空的椅子想象成同桌来对他述说心声。我先后让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小赵:“小王,我不想借你,因为你经常欺负我,今天让你也尝尝平时欺负别人的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看你还敢欺负我!”

“不过,刚才看到你呆呆地坐着,觉得心里好像少了什么,很不安,如果你不再欺负我,那我也一定会宽容你以前的过错,会乐意帮助你的。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将心比心,看在同桌的份上,我还是会借给你的。”

其实从小赵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他其实是一个懂得宽容、会帮助别人的人,只是在做出帮助别人的行动时,内心对小王的不满使他停止了帮助。

小王:“不借就不借,有什么了不起的,算我倒霉,小气鬼,真坏,以后我也不借你。”

当面对同桌的不借,小王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不仅没有丝毫反思自己的过错和忘带书本,而且把所有的不高兴都发泄在了小赵的身上,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

第二环节:“撕纸游戏”,关注对方

接着,我先分给他们每人一张白纸,然后让两人闭上眼,把白纸进行对折,要求撕去一个角,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睛将被撕的纸张打开,互相对比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结果他们都说:“当然不一样。”我说:“你们看,各人有各人的思维和行动,当然不一样,所以你们两人也应该少一点误会,多一份理解和体谅。”我转向小赵对他说:“你知道小王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当他面对你的不借,心里会怎么想呢?”又对小王说:“你知道小赵最希望的是什么?你能猜到小赵不借的原因吗?”

第三环节:“讲解故事”,领悟做法

我又给他俩讲了《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听完故事,只见他们很激动,都说:“叶老师,我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说:“ 我们都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就要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但在具体的环境中,做起来却很难。希望你们以后多体谅对方,和睦相处。”

反思

每当看到或听到孩子们之间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摩擦,班主任如果总是一句话或几句话简单了事,不用心去处理,就会失去许多教育孩子的宝贵契机。以上案例我一改常态,运用了两个心理小游戏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没有大篇的说教,也没有强制的扭转,却能从更深处来进行思想的点拨,收获的效果也非常不错。作为一位班主任,我们应当学会“在熟悉的地方找风景”,用心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 312400)

上一篇:课堂教学过程的双边互动 下一篇: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捧书夜读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