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高海拔地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时间:2022-09-25 04:54:50

盐源县高海拔地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 针对盐源县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为选择适合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对7个外引玉米杂交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新引进的7个品种中,XC2、XC4和XC5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丰产性较好。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穗部性状;产量;高海拔地区;四川盐源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139-02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海拔在2 300~2 800 m,最高海拔4 393 m,最低海拔1 200 m,地形以山高、坡陡、谷深、盆地居中为总特征。全年无霜期201 d,平均气温12.1 ℃,最高温度30.7 ℃。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均降水量为855.2 mm。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优质农作物生产,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玉米最高产区域之一[1-2]。为了筛选出适合盐源县种植的优质、抗逆、高产玉米新品种,以改变玉米种植品种少、遗传基础狭窄的现状,本项目组于 2011年春季对 7个新引进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玉米品种为XC1、XC2、XC3、XC4、XC5、XC6、XC7、成单30、川单418和凉单4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成单30作对照(CK1),以川单418作对照(CK2),以凉单4号作对照(CK3)。3次重复,4行区,行长5 m,行距65 cm,窝距45 cm,每窝留2株苗,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试验区周围再设1个小区作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

根据盐源县当地物候特征,在4月下旬坐水播种,覆盖地膜,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用尿素追肥,用量为300 kg/hm2。10月下旬,玉米成熟。

1.4 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散粉期和蜡熟期调查病害情况,主要调查叶斑病、锈病和纹枯病。10月下旬,玉米完全成熟后,每小区收获中间2行测产,按13.5%含水量折算产量,另用连续采样法采收20穗,用于考查各品种穗部性状[3-4]。室内考种测定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轴重、穗轴粗、百粒重、穗粒重和出籽率。试验数据用Excel和SPSS Statitic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穗部性状差异

试验设3个对照品种,分别是成单30、川单418和凉单4号,这3个品种都是适应在以盐源为代表的攀西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推广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良好。参试的7个品种,穗长大于对照的有3个,其中XC2比对照高13.08%;穗粗大于对照的有3个品种,其中XC4比对照高5.76%;品种XC5的尖长小于对照,比对照低31.13%;品种XC2穗行数比对照高12.81%;XC2和XC5的行粒数分别比对照高9.05%和7.46%;XC2的穗重比对照高4.29%;穗轴粗大于对照的有3个品种,其中XC2最大,比对照高12.89%;XC2穗轴重最大,比对照高36.79%;XC5百粒重最大,比对照高19.88%;各品种穗粒重均低于对照;XC1出籽率最高,比对照高5.70%(表1)。由表2可知,在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轴重、穗轴粗、百粒重、穗粒重和出籽率等11个性状中,除行粒数的差异仅达到5%显著水平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说明参试材料在以上性状的表现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8.39%,其次为穗粒重、穗轴重和穗重,变异系数均超过25%;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仅5.71%。

2.2 穗部性状相关分析

对测定的11个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出籽率与穗粗和穗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穗重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穗长、穗粗、行粒数、穗重、穗轴粗、穗轴重和百粒重均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穗粗、穗重和穗轴重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行粒数显著正相关;穗轴重与穗长、穗粗、行粒数、穗重、穗轴重极显著正相关;穗轴粗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重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显著正相关;穗重与穗长、穗粗和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显著负相关;行粒数与穗长和穗粗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极显著负相关;穗行数与穗粗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长极显著正相关(表3)。

2.3 产量比较

对参试玉米品种平均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5.168,p=0.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照凉单4号(CK)产量最高,达11 042.92 kg/hm2,其次为成单30(CK1),产量达9 528.15 kg/hm2。虽然其他品种表面产量均低于2个高产对照,但XC2、XC4和XC5与2个高产对照的差异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表4)。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应试的7个新品种中,有3个品种与对照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这3个品种比较适应盐源县高海拔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适宜在该地区推广使用,可以进一步开展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

2.4 抗病性调查

由于2011年盐源县的气候特征适宜锈病的发生,因此锈病普遍发生,但未对产量形成大的影响。参试品种中仅XC1未感锈病,表明该品种对锈病具有一定抗性。成单30、凉单4号、XC2、XC3、XC4、XC5、XC6等7个品种均未感大斑病;凉单4号、XC3均未感小斑病,XC5发病情况较其余品种严重;成单30、川单418、XC1、XC4、XC5、XC6等均未感纹枯病(表5)。

3 结论与讨论

盐源县地处西南高海拔玉米生态区,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多数玉米杂交品种难以适应[5],因而外引品种很难推广。在凉单4号推广以前,该地区玉米生产常年以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水平较低。凉单4号是在该区域选育的丰产、稳产和抗病性均比较优良的杂交种,已经推广使用较长时间。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新引进的7个品种中,XC2、XC4和XC5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丰产性较好[6]。

4 参考文献

[1] 何天祥,夏明忠,蔡光泽,等.玉米公顷产量超15000kg配套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0,8(3):84-56.

[2] 陈波,张燕,石勇,等.西昌地区玉米杂交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4):4-6.

[3] 白灵军,姚立鹏,杨永春,等.灵台县玉米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2):98,102.

[4] 李占成,李玮,邢宝龙.晋北高寒区旱地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29-30,

[5] 郑传刚,蔡光泽,彭亮.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的改良创新及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41-43,47.

[6] 唐保军,王利锋,程泽强,等.河南部分优异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9):42-45.

上一篇:南方主产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下一篇:南乐县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