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纺织“中国梦”

时间:2022-09-25 04:53:29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纺织“中国梦”

实现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的跨越,这是我们化纤人的梦想。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孕育“中国创造”,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梦想,当属“中国梦”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既然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机器人可能会代替相当一部分人力,从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如果这一幕得以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机器人取代人工后,外资企业就有可能撤资回国,在其原投资地区造成成规模的失业。面对这种趋势,我国要大力发展碳纤维等新材料高技术产业,由此推动其他许多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于后发者而言,机遇同样十分诱人。近几年,高性能化学纤维最近几年受到很大关注。碳纤维、高强度的芳纶纤维、高强度高模量的聚乙烯纤维,是国外三种有代表性的高性能化学纤维,而今这些新型材料我国均可完成自主生产。

其中,碳纤维与树脂等组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非常好,强度超过钢材。过去飞机的外壳主要是用铝合金造的,现在欧洲空客、美国波音的飞机上,30%~50%的机身材料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大减轻了飞机的重量,节省了大量的航空汽油。目前,我国正在研发大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国产化无疑非常重要。

生物质的高分子纤维材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质指的是树木、棉花等靠光合作用生长的有机物质,所以具有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性。科研人员已利用玉米、稻草研制材料,当然稻草比玉米更好,它是不会“抢”老百姓粮食的。

材料科学在仿生学方向发展趋势,同样需要重视起来。美国科学家对某种高强度蛛丝进行研究,分析出了它的成分,并用人工方法合成了这种结构复杂的蛋白质纤维。不过,如何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人造蜘蛛丝”还是个难题。东华大学也有不少从事仿生学研究的课题组,如胡学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正在做蚕丝研究,如果能用化学方法合成“人造蚕丝”并实现产业化,有望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作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以前我们主要做的是赶,但超的方面并不令人满意。今后这个任务就需要年轻一代去完成了。

我国是“纺织大国”,但还算不上“纺织强国”, 拿纺织材料研究来说,国内缺乏原创性的合成纤维,多数产品是在外国产品基础上改进而成。要想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则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刻不容缓。

同时,应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系。中科院以基础研究为主,而中国工程院的大多数院士则从事应用研究,怎样把两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实验室成果早日产业化,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还要对失败更加宽容。我去美国考察时了解到,发明尼龙的杜邦公司的科研成功率不足一成,美方专家称,“每10个课题里有1个能最终实现产业化,我们就很满足了。”由此可见,基础研究的失败概率是很高的,欲图原始创新,就必须对屡屡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申请课题的压力下研究人员经不起失败的状况必须有所改变。

上一篇:“丝绸并非夕阳产业” 下一篇:碳纤维:关键性突破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