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不再寂寞

时间:2022-09-25 04:46:45

在国内类似背景资料里介绍的“心灵热线电话”、“助残爱心电话”、“盲人主持人热线”等等各种形式的爱心热线电话已无法用数字来统计。今天要讲述的“人道故事”是关于一位来自上海的身残志坚的青年刘剑英,他8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办“爱心热线”,这是一条专门做“心理辅导工作”的热线。他还成立了“心理互助”俱乐部。他信奉的人生信条是给予爱: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快乐,残疾人一样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刘剑英,3岁的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童年给他的记忆是不能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到外面踢足球,不能一起嬉闹,他的童年是在寂寞中度过的。因为这样的特殊原因,他从小渴望与人交流。长大后,因为当地城市新区开发,所在企业拆迁,他的工作失掉了。在种种现实的面前,他没有消沉下去,而是迎头面对。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整天呆坐在自己家的房间里,没有人跟自己说话,他拿起电话打给每一个自己认识的朋友。开始是向朋友讲自己的故事,后来朋友讲自己遇到的事情,他反过来安慰起对方。时间久了,他发现通过这样的倾诉方式能够缓解自己不快乐的情绪,而且在与朋友交谈中发现自己有“与人谈话的天分”,而且很能安慰人。在这样的电话对话里,不但树立了自信心,在心理愉悦的同时,找到了社会的认同感。于是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人生路――开办“爱心热线”电话,是一条专门与朋友进行心与心沟通的谈话热线。

人道主义精神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刘剑英的“爱心热线”就这样在家人的帮助下开通了,他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多人生的启示,当他在帮助别人时,体会到一种幸福感。他说在成千上万个电话谈心聊天中,发现自己是在跟自己谈心,好像在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当跟别人谈心时,安抚了别人的心灵,同时也鼓励了自己。他说――精神的富有,支撑我的生命。刘剑英用自己的经历跟“爱心热线”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找到了社会的角色,生命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做着一件自己喜欢的又有意义的事情,他非常快乐。

刘剑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平时他喜欢听音乐,他能够从音乐中体会到不同的人生旋律。他说无论是多么平凡的故事,都曾感动过他,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里,他给予爱,得到爱。刘剑英的“爱心热线”故事像千万个电话热线故事一样,搭建起一座座爱的桥梁,让心与心不再寂寞,敞开彼此的心扉,人间充满真善美。

电话铃声响了,刘剑英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只听见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请问这里是‘平等心灵交流,倾诉内心故事’的热线电话吗?”刘剑英赶快说:“是的,请慢慢讲。”这时候,那位男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他遭遇的人生不幸,几乎没有让刘剑英插上话,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这位中年男人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庭,在那一年夏天,发生了很多人生的变故。高考的儿子意外离开人世,紧接着自己又得了“肌无力症”,再后来,妻子跟他离了婚,这样的三重打击让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本来还能行走的他,突然某一天失去了身体的重心,向后直直地倒在了地上,从此卧床不起。一天,在报纸上看见有这样一个可以诉说心事的热线电话,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刘剑英等他说完,开始用自己的真心与他交流,讲了自己的故事,讲了一些身边朋友的故事,还讲到怎样排解自己的情绪,怎样让自己放下包袱,面对未来的生活轻装前进,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刘剑英让他学会“与痛苦相处,接受痛苦,与痛苦交个朋友”,这种轻松的谈话方式,慢慢地使这位中年男人鼓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在无数次的长谈中,逐渐让他有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每一次电话的安慰,都如同一股清泉甜蜜而温暖地流进了他的心。

在刘剑英的“爱心热线”电话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中年女性,她在经历了人生挫折后,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从来不多说话,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的表妹看到她的状况很担心,在知道“爱心热线”后劝说她打个电话试一试。刘剑英针对她的情况,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替她找出原因,用道理来跟她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话治疗”,这位女士开朗了许多。刘剑英说,现在的生活里,人与人需要相互沟通,才能让心灵不孤独,人应该融入到社会中去,我们需要理解和爱。一条小小的热线充满了人文关怀,做这样有社会意义的事是他的心愿,在电话的接听瞬间里,他感到生活充实而丰富。

刘剑英接的电话多了,遇到的具体情况也是五花八门的,他觉得自己需要更加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学习,于是他到书店买来《心理学》、《忧郁情绪调节方法》、《怎样对人进行心理辅导》等书籍,他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尊重人格的爱体现人间的真善美

人活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正确解决这些事情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和态度。记得因为一个电话一个小故事,让刘剑英在开办“爱心热线”的基础上,创办了一项新的内容――“心理互助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不同主题的“心情主题聚会”。先从一个电话一个小故事说起,刘剑英在一个秋天的下午,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她叫芳芳,跟丈夫结婚近20年,因为跟婆婆之间闹矛盾,她说她压抑了20年。芳芳的丈夫在家是老大,他有一个兄弟,婆婆对这个小儿子非常疼爱,因为丈夫不喜欢讲话,他的弟弟嘴很甜,经常跟婆婆交流谈心,婆婆处处偏心小儿子。芳芳跟婆婆之间产生了一些小矛盾,因为跟婆婆处不好关系,丈夫又是个不爱说话、不会关心人的男人,最后闹到要离婚,都为了孩子没有离成。但芳芳跟婆婆的矛盾加深了,10多年她们之间见面都不讲话。刘剑英劝说芳芳,应该主动去跟长辈说话,说不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应该多跟婆婆沟通,都是一家人,没有打不开的心结。于是,芳芳主动去跟婆婆说了第一句问候的话,婆婆果然像一家人一样亲热地跟她搭话了。与婆婆的小矛盾化解开了,丈夫露出了笑脸。这个小故事让刘剑英有了新的创意,他决定组织一个“心情主题聚会”,让有相同经历、相同感受的朋友在一起进行家庭式的聊天聚会。让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通过真诚的交流来疏导心灵深处的“疙瘩”。

刘剑英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在国外有很多不同形式的“相互关爱”俱乐部,专门聊天或者进行放松的聚会活动,比如在美国有“放慢时间协会”,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从职业角色回归到生活角色,放松自己的心情,参加各种谈心或者聊天的聚会,组织休息日时间进行一次回归自然旅游活动。在活动中,大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心与心之间可以相互支撑,重温人与人之间久违的爱。他要在上海也办一个“关爱心灵,心灵互助”的俱乐部,让大家真实地面对面地交流,相互温暖彼此的心灵。在这个俱乐部里,每个人不但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尊重人格,在获得爱的同时,给予爱,是创办俱乐部的宗旨和目的。

在慈善企业家和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下,刘剑英的“心理互助俱乐部”成立了。记得那一天,他在俱乐部开展了头一个活动――“情感梳理站”周末交流日。在这次聚会里,他成功地帮助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建立了正确的亲情观,让母亲学会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加强母子间的沟通,以“我需要的,你们家长不给”为主题展开了讨论。这位叫静心的母亲,离异后独自带着孩子。她的儿子正在上中专,每天最爱做两件事情,上网打游戏和跟女朋友“褒电话粥”。母亲常对着儿子唠叨,你再不好好学习找不到工作的话成了“口头语”,儿子根本听不进去,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活动当天,很多做母亲的俱乐部成员对静心说,你儿子不需要这样的交流方式,你应该换一换了。刘剑英说,孩子渴望平等交流,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当孩子得到一张优异的成绩单时,你作为母亲拥抱过他吗?孩子需要母亲亲情式的鼓励和表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肢体语言在家庭中很重要。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这样简单的举动往往让孩子受到鼓励,孩子是需要亲近和欣赏的。后来,他还开展了“职场自助会”、“寻找幸福生活”、“心情旅游聚会”等等各式各样的心情主题聚会,他的“爱心热线”、“心理互助俱乐部”办得越来越红火了,在上海浦东区的老百姓,从老人到孩子都知道刘剑英的名字。他是一位传递爱的使者,他的品格值得人们赞颂。

刘剑英,一位上海残疾青年,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做了一个青年人应该做的事。他帮助别人,在给予爱的同时获得快乐,他用人道主义精神在人们心里筑起健康的心灵家园。

背景资料

杭州日报报道――近日,由残疾人志愿者自己来担当接线员,为残疾人自己创办的一条心理热线电话在本市开通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打开“心灵之窗”走上自强自立的人生路。

新浪博客――“全国残疾人扶贫帮困热线”是由山东青岛一位患有轻微脑萎缩而失去行走能力的女孩宫晓丽开办的义务帮助他人的“热线电话”,她说她用爱去帮助每一个人,因为爱的世界没有残疾。

百度新闻――《声音里含微笑的盲人主持人》讲述的是一位在新疆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开办残疾人交流专栏节目“残疾人就业之窗”、“阳光领路人”的盲人小伙子蒙迪,他成了大学生盲人主持人,他的“广播热线”在当地的盲人朋友心中是一块“爱的领地”。

湖北某都市报――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青年曹远广公布自己的住宅电话,主持“残疾人之友‘康馨’热线”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湖南株洲新闻――一位为了抢救3名在铁道上玩耍的儿童,失去腿的女英雄戴碧蓉曾经开办了“电话热线”,为全国10多个城市里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上一篇:牵你手,跟我走 下一篇:轮椅的派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