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输送射孔定位方式的选取

时间:2022-09-25 03:33:43

油管输送射孔定位方式的选取

[摘 要]目前油管输送井越来越多,无论是计算、装炮,还是射孔小队,其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都明显加大了,究竟选择哪种定位方式施工,可以达到省时、省力,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的目的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油管输送射孔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介绍了油管输送射孔的优点;然后对合理选择定位方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接着从现场施工和资料两方面对如何正确选取定位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选取合理的定位方式施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结论。

[关键词]油管输送 定位方式 CCL定位 GR-CC定位

中图分类号:TQ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59-01

1 油管输送射孔概述

油管输送射孔是将所用射孔器连接在一起,用油管将射孔器一次输送到井下完成射孔,定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下入管柱前、后分别测量套管接箍和油管接箍磁定位,通过电缆做明显记号,确定射孔深度然后调整管柱长度,即CCL定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次定位;另一种是在下入管柱后,大致确定射孔器的位置,然后进行油管自然伽马测井,通过曲线对比定位射孔,即GR-CCL定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次定位。

2 合理选择定位方式的意义

油管输送射孔具有较好的防喷、防污染的优点,适用于所有井况,包括高压井、气井、稠油井、斜井、水平井等电缆输送射孔无法完成的井。采油厂也意识到这一点,为保证安全、环保、有效射孔,这两年油管输送射孔大幅度增加,11年,电缆和管输的比例为2:1,今年,预计管输将超过70%。由于管输工艺复杂,这也使计算、装炮以及现场的射孔工作量大幅增加。为了能够达到省时、省力,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的目的,合理选择一种施工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合理选择定位方式可提高计算工作效率

根据油管输送射孔定位方式不同,在计算时我们标图的方法也不相同,当采用CCL(套管接箍深度)定位时,我们需要在套后放磁曲线图上标注8个接箍深度和7组套管长度,需要标注的数据一共是15个;当采用GR-CCL(自然伽马尖峰深度)进行定位时,我们只需要标注2―3个自然伽马尖峰深度(标志层),需要标注的数据只有2―3个。比CCL定位少标12或13个数据,如果每个数据的标注需要25秒,那么,选择自然伽马定位方式施工时平均每口井标图可以节省5分钟,每名计算员一天按7口井计算,可以节约时间35分钟,另外,如果采取GR-CCL定位方式射孔时,可以直接用套前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上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定位,省去了校深的工序。

2.2 合理选择定位方式可减轻小队劳动强度

CCL定位(二次定位)是先下仪器测接箍深度和套管长度进行定位,再下射孔枪进行射孔施工,而GR-CCL定位(一次定位)施工时,射孔器、仪器等直接与油管一次下井施工,节省了一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小队的劳动强度。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采取一次定位施工的,尽量采用一次定位,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隐患。

2.3 合理选择定位方式是保证射孔定位准确性的需要

目前管输施工的两种定位方法中CCL定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掌握,但是由于分别两次下井测得的套标记号、和油标记号深度受两次电缆变化和井内介质环境等的影响,射孔深度误差相对较大;而且在生产任务繁忙时,每个小队一天要施工多口井,电缆上存在多个套标记号,存在记号做不准、用错套标记号、记号滑动等问题影响射孔质量。

而采取GR-CCL定位,由于是只一次下井即完成深度定位,所以在深度上不存在两次电缆变化和井内介质环境的影响,不需要在电缆上作任何临时深度定位记号,也就不存在记号做不准、用错套标记号、记号滑动等问题,比CCL定位准确可靠。

所以,合理选择一种定位方式是保证射孔定位准确性的需要。

3 油管输送射孔定位方式的选取

无论哪种定位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其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CCL定位(二次定位)方式适用于普通油管输送射孔井,而有些特殊情况却只能用GR-CCL定位(一次定位)方式施工。只是在选择GR-CCL定位(一次定位)时要确保所选择的自然伽马尖峰小队施工时能正常测出来。

3.1 现场施工决定油管输送定位方式的选取

3.1.1井况因素

深井、高温井等,由于磁性定位仪耐高温性能不够,一般不采用CCL定位(磁定位),而用GR-CCL定位。

有些补孔井,不知井底情况,用CCL定位(二次定位)可以先探一下井底遇阻深度,以确定枪是否能顺利下到井底,而GR-CCL定位(一次定位)则只能根据返油的多少来大概确定枪身是否可以下到井底。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选择CCL定位方式进行施工。

平台井施工时尽量不用一次定位施工,因为这类井的伽马曲线比较相似,用伽马尖峰定位不够准确,容易出现错误,,曾经在八厂有一口井,在施工时,测出伽马尖峰形态与套后放磁图上的形态很相似,但是深度与计算标注的深度相差60cm,后经过落实是井位有误。

3.1.2 仪器因素

自然伽马尖峰,小队是否能正常测出来,除了曲线自身原因外,还与仪器有关。有的小队伽马仪信号不好或参数调的不合理,无法清晰的测出自然伽马尖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CCL定位施工方式。

3.2 资料因素决定油管输送定位方式的选取

3.2.1 套管接箍无法识别

导致接箍无法识别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套管磁化的影响使接箍分辨不清楚,另一种是有些井使用特殊套管,比如气井所用的气密性套管,由于此种套管所含物质的特殊性致使CCL测井时,曲线显示不好,接箍难以区分,这样的井计算时套管接箍无法正常标注,只能选择自然伽马尖峰定位。

3.2.2 套前套后深度无法校正统一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测井――裸眼井测井和下套管后测井。在石油钻井时,当钻到设计井深后进行一次测井,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油田开发的原始资料,该次测井称为裸眼井测井。在油井下完套管后进行第二次测井称为下套管后测井。由于同一个储集层的岩性厚度、顶底界面深度相同的,两次测井获得的曲线在同一地层的形态反映,理论上也应该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受两次测井使用的电缆型号、电缆的材质、抗拉强度、井下仪器在井下所受的摩擦阻力及井下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两次测井得到的测井曲线在深度上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移,也就是产生了深度误差。深度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利用消除误差后的接箍深度数据来为射孔提供定位信息。

但是,有的井,套前套后深度难以进行统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采取GR-CCL定位方式施工,在套前测井解释成果图相应的射孔井段上选择显示明显的2-3个尖峰进行标注,分别作为标志层1、标志层2和标志层3。不再进行校深。

结束语

经过分析总结出:油管输送射孔施工时,合理选择定位方式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定位更加精确。因此,在射孔施工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合理的定位方式。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射孔施工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上一篇:刍议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中应用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