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9-25 03:29:53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多媒体计算机能形象、方便、高速、高容量、高效率地展现教学内容,它的交互性、智能化,加上网络技术,使信息交流可点对点、多向、网状进行,其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图、文、声、动画、影像、视频于一体,可使教学生动、高效。但是运用多媒体对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存在盲目追求媒体表现形式,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或轻视言语直观,忽视教师板书示范作用,忽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层次性,忽视展现思考过程,过分追求教学材料的直观形象,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等现象。以下是我对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利弊的一些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对高中数学课堂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而产生理解困难,导致教学参与的弱化,教学活动的不平衡,形成教师课堂讲授的一言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回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消极作用

1.课件禁锢了教师的思想。课前做好的课件,禁锢了师生的思路,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师除了时时考虑下一张幻灯片内容,还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也就很难顾及学生的“亮点”了。如果教师时时考虑下一张幻灯片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所想所思,那么学生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类似教学活动以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损失甚至丧失了创造性,而多媒体将成为教学实效性的绊脚石。还有的教师把课件设计得太详细了,以至于没有给自己留有余地。更为甚者把从一个环节过渡另一个环节的过渡语句的写在幻灯片上,这样上起来的课难免束手束脚,就像演员当心自己背错台词一样,时时小心。这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没有解放自己,反而使自己成为课件的“奴隶”,不仅禁锢了自己的思想,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2.过分依靠“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轻视教材。

很多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内容,大多是课本中的知识点、例题、习题以及相应的解答过程,实质是对课本和备课的复制,这其实是一种重复劳动,没有处理好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其实书本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坚持必要性和时效性原则,不能为用而用。如果多媒体课堂中只是发挥了投影仪的直观显示功能,教师还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化在课件的制作上,就会在备课的环节上缩短时间,没有了时间的保证,也没有了备课的质量,直接导致课堂设计的粗糙,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在现行阶段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电脑技术层面.目前我校不少数学教师对电脑的掌握还停留在会打字、会制表的水平上。由于电脑技术的落后常常导致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不顺畅。各种教学软件间的配合与切换混乱、生硬。课件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单调乏味。一些最需要电脑辅助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技术问题,该动的动不了,该停的停不住,重点的内容不能实现反复播放等等,因而发挥不出网络环境长处。

2.资源要实行共享。一方面.网上有关教育资源的网站和主页如雨后春笋,各种数学教学资源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能达到较好效果的并不多。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原因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发课件。即便花时费力地开发出的课件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一些在网络教学方面先行一步的学校又出于门户之见,不把他们已经开发好的系列数学资源与大家共享。因此,缺乏适用的数学教学软件支持的网络教学有些举步维艰。鉴于此,学校的教师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之间,要进行网络共享,实现共赢。

当然,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它。只有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上一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训练策略 下一篇: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