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胚胎”初探

时间:2022-09-25 03:06:20

“文章胚胎”初探

摘 要:文章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胚胎的发育生长,这个文章的胚胎,寄托着写作者的价值理想和美学向往。文章胚胎从写作客体对象来分,一般来说可分为人类、物类、事类、景类、知类以及境类文章胚胎,它具有微缩性、刺激性、生长性等特点。文章胚胎的生成有外界激发型和内心诱发型两种方式,文章胚胎生成后通过重复和对比两种路径发展。文章胚胎蕴含着主体的心灵背景和对写作文化的感悟,寄托着作者的写作理想和美学追求,既是操作的动力源,又是写作思维和表达行为的起始点。

关键词:文章胚胎 生成方式 重复 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67-03

马正平在《写的智慧》《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等著作中认为,“非构思”写作充分重视和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复杂性、随机性和当下语境,认为写作是一种在动力推动下进行的“文章胚胎”的动态生长过程。他认识到文章开笔基调是全文基调的缩影,文章写作过程本质上是胚胎性的生长,整篇文章是由“文章胚胎”生发而来的。同时,在马先生学说的感召下,佘佐辰等学者对分写作胚胎进行了较深人地探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本文将从文章胚胎的含义,类型,特点,生成的方式,生成的路径以及作用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进一步探索文章胚胎。

1 文章胚胎的含义

马正平在《写作智慧》一书中提出“文章胚胎即最先使作者产生写作冲动的情节,形象,感受,它浓缩了后来文章整体的主要信息,文章整体上是这个文章胚胎的生长、展开、放大、变形,也即分形论所谓的自我复制。”[1]王蒙也提到“文章胚胎是指引起写者审美关注、审美思索,并不断引发其审美想象、联想、幻想,同时较为完整地显出写者的审美意趣、理想与追求的原生形态的客观存在。”[2]王蒙还认为“文章胚胎”可能是一种行为,也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某一种情绪,某一个场面,甚至是自然界的一个变化,它“可能是一个人物的独一无二的性格,它可能只是一个故事的梗概,它可能只是一个画面,它可能只是一个开头或一个结尾,它可能只是一段抒情独白或是一句警语,它甚至是一段风景描写或一个人物的肖像。”[3]

也就是说,无论一次多么复杂的写作操作行为,都是一个简单的胚胎的裂变、发育和复演的过程。文章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胚胎的发育生长,这个文章的胚胎,寄托着写作者的价值理想和美学向往。没有文章的胚胎,写作操作行为无法落笔。所以笔者把文章胚胎定位为一篇文章的DNA,DNA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胚胎,文章的中间部分恰恰是围绕着DNA而快速生长为一棵饱满的大树。

2 文章胚胎的类型

在客观环境中,文章胚胎的生成需要作家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写不完的人物,情节,题材,细节。在客观环境中和主观情感推动下产生不同的文章胚胎的种类,产生不同的创作过程。马正平在《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一书中将文章胚胎大致分为叙事性文章胚胎,抒情性文章胚胎,论说性文章胚胎。这是从客体信息的性质和写作者主观精神的特征两方面来进行分类。如果单从写作客体对象来分,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六类。

2.1人类文章胚胎

作家冯骥才曾经给王蒙说,他坐在火车上看到一对夫妻,妻子个头很高而丈夫个头却很矮,全车厢的人都另眼相看,觉得别扭。但这对夫妻却相亲相爱,显得情深意长,不得不令全车厢的人刮目相看,而且愈看愈和谐。所以,这对夫妻启发了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胚胎生成,叙写了一个悲剧,勾勒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除对人物的敏锐感知能够触发文章胚胎生成外,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实物也能触发文章胚胎的生成。

2.2物类文章胚胎

托尔斯泰在其日记里就如实记载了文章胚胎生成的过程:“昨天在新翻耕过的休闲黑土地上走,一眼望去,只见黑色的土地,连一颗绿草也没有。在尘土飞扬的灰色大路旁有一株牛蒡,长出三根嫩枝。一根折断了,上面有一朵沾泥的小百花;第二根也断了,溅了泥,变成黑色,折断的茎上都是泥;第三根往一旁伸出去,也披满尘土,变成黑色,但还活着,中间呈现出红色。这株牛蒡使我想起哈克穆拉特,想写出来。它捍卫生命直到最后,这片田地里就只剩下这一株了。不管怎样,它总捍卫住了生命。”

2.3事类文章胚胎

王蒙在其《王蒙谈创作》一书中曾这样记载:“有一次邓友梅同志说到他在被划为‘’之后,有一次给一幢高楼擦窗户,总共擦了十几层,站在窗台上,没有保护措施。我一听,立即跳了起来,我说这是一篇很好的中篇小说或电影剧本的结构,要写好擦每一层窗玻璃的情况,怎么用抹布,怎么往下看,怎么看到窗内的人,又要写出擦窗户时的心理、情绪、回忆、意识流。心理结构与现实―擦玻璃的结构结合起来……又战胜了在被委屈的状况下发生的精神危机,决定好好地活下去,挺起胸来做人……”

2.4景类文章胚胎

朱自清在群魔乱舞、夜气如磐的日子里,心情无法平静。只有一个人在静夜月下,他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他远离闹市、夜游荷塘,感到一种难得的自由。感染于荷塘月色的美丽静谧以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生成了作者的创作的文章胚胎,于是创作了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2.5知类文章胚胎

读书,观察,学习,获得知识也可以触发文章胚胎的生成。你写的东西不一定与你所学到的知识都有密切联系,但你可能会因为书中、现实中的某知识点而触发写作的情思,可以推己及人,触类旁通,生成一种文章胚胎,于是一篇新作就会因此而诞生。如叶圣陶就是因为参观北京景泰蓝工艺厂后受触动而写成《景泰蓝的制作》的。

2.6境类文章胚胎

作家在一种特定的情景氛围中,触境生情,产生遐想,引发文章胚胎的生成,于是文思泉涌便成为自然不过的事。唐代诗人崔护的著名诗歌《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由眼前之境触发深思,由今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回忆起去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境,道出了一个“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人生经历,由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3 文章胚胎的特点

3.1微缩性

文章胚胎可能是促使作者产生写作冲动的一个实物,一个人物,一件事情,一个情节,一个画面或者一种感受。它包含着未来文章的基本要素,它胚胎不断的生长、展开、放大、变形,生长成文章成品。如果文章胚胎偏重于对形象的感觉和感受,就比较适宜于生成短小的诗歌文体,如果文章胚胎偏重于描述事件的矛盾纠葛,就比较适宜于生成长篇小说文体,如果文章胚胎是偏重于对对象的本质进行描写,则大多生成适合长度的实用文体。

3.2刺激性

外界社会生活的刺激对文章胚胎的生成起着直接作用,是创作的激力、引爆力。作家在某种外部事物的刺激下,震颤了作者的心灵,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活跃,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文章胚胎。李赞在《杂说》中讲得很具体: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 比其初皆非有意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多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干载。”写作者胸中蓄积的感情, 一旦被某一点刺激,找到了倾泻的突破口,就会孕育出文章胚胎。

3.3生长性

文章胚胎孕育生长的过程就像是孕妇“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经过大脑孕育文章胚胎,一旦胚胎落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就像具有生长性的生命个体。文章胚胎产生后,往往是文思泉涌,笔耕不辍,不可遏制,显示了超强的生长性,它推动着写作思维的展开,指引着表达的方向。随着写作行为的进行,这个“胚胎”通过“复制”,在不同的尺度上,不断地生成、丰满起来跟随思维,表达出文章成品。这是作者由发自内心的写作欲望而引起的写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不能自已,不能控制的,也是不能预先设计的。

4 文章胚胎生成的方式

从文章胚胎的引发机制看,有外界激发型文章胚胎和内心诱发型文章胚胎。文章胚胎的生成是客体与主体多种复杂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客观事物刺激会产生欢乐、愉悦以及忧愁、悲愤情绪,于是主体和客体汇合交融,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作家进入创作状态。

4.1外界激发型

文章胚胎最原始、最常见的源头来自客体世界某种信息对写作者的刺激以及由此带来的写作者的感觉和感受升华。所以,抓住突然而来的客体世界的刺激物,就成为文章胚胎的重要生成途径,有了刺激物往往就会被触发,被触动,觉得非提起笔来写点什么不可。

我们先来看一看歌德写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经历。二十三岁的歌德得不到夏绿蒂・布芙的爱,陷入深重的痛苦和忧郁,心理始终处于最苦恼最悲伤的情境中。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在他“追忆自己最苦恼最悲伤地情境”时,“还缺乏一件实事,一个小说的情节来充实它们”。直到有一天,传来他的莱比锡大学时的同学威廉・耶路撒冷因恋爱同事的妻子未成而开枪自杀的噩耗。这个突然刺激物激发了歌德,为歌德提供了一个情节。歌德自己也说,“就在这当儿,我找到《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情节了”,这才使文章胚胎得以生成,并在仅仅一个多月里,写成了这个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中篇小说。

4.2内心诱发型

现代心理学证实不仅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可以起到动机状态的引发作用,而且来自内部世界的刺激(观念、思想、情绪、想象等刺激)也可以起到动机状态的引发作用。由于大脑皮层有特殊的心理活动规律,有些动机的引发和产生是主体情绪、意念,而不是外界事物的激发。

当创作主体凝神沉思静气或睡眠休息,大脑进入高度沉静的状态,这时内心就会诱发灵感,产生文章胚胎。刘勰的“养气” 说,指出作家要保持清爽和顺和静心养神的状态,思路才不会阻塞。他旨在探求如何调适身心状态,培护一种旺盛的创作兴趣,这实际上也就是文章胚胎生成所需要的主体物质条件。他在“神思”篇中也提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创作前要排除干扰,宁静专一,疏通五脏,沉淀内心。

中国古代文人作品常常是在鸟兽虫蚁、烟水鞯纳搅掷铮点缀几个清贫寒士的茅草屋,曲径通幽,禅房花木,弥漫了远离世俗,超然而幽深的气息。正是在对自然的山长水远饶有趣味的品味欣赏中,获得一种知足常乐的淡然心境,显示出的是一种空山般的恬然心境,这种情绪,心境往往可以生成某种具体问题审美规范的文章胚胎。

5 文章胚胎生成的路径

马正平指出,文章构思行为中的“文章开笔”生成以后,文章的行文胚胎便产生了。这时行文思维的首要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赋形意识,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行文的过程,思维完成,文章成品也即完成。而这个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就是重复与对比,或渲染与反衬。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把对偶分为言对、事对、反对和正对四类,又把事对分为反对和正对。他所说的言对、正对以及事对中的正对就是写作赋形思维中的“重复”,而反对就是写作赋形思维中的“对比”。

所谓“重复”,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4]所谓“对比”,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5]

对于对偶的创作,刘勰主张“自然成对”,反对刻意造作。他说:“造化赋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又说:“然契机者入巧,浮假者无功。”[6]刘勰是主张对偶要出于自然,不赞成人为的造作。这一主张适用于写作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重复与对比只是方式与形态的差异,重复是一唱三叹,对比是一波三折;重复是在不同材料中注入相同的基因,最终维系篇章内在结构的稳定性,对比是在对立性行文材料的组接中,以大反差去显著重复的基因,使文章写作变得更立体,更壮观。重复与对比,殊途同归。

6 文章胚胎的作用

佘佐辰在其论文中也提到:从聚材角度看,文章胚胎是一种独特的客观存在,属于写作材料范畴,并且是写者写作的第一材料;它是聚材思维启动的依据,是聚材思维运动的起点,作者对

原始材料进行鉴定、精选、加工、提炼这些环节之成为可能,根源于它对写者的强烈触动,它象一片“绿荫”覆盖写者,使之快速进入写作感发状态,进入创造力空前高涨的黄金时期;它是一个活性缩微体,具有不可思议的生长性,在其结构内部,蕴含了成长为文章之树的决定性基因,主要包括形象的、韵律的、情感的、思想的等机质,它们形成一股强大的主题情绪信息流,挤压、冲撞写者,使之处于冲动之潮中。这些活性缩微体,如同“生命种子,其中每一个都可以在一顷刻间化成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表现

品。”[7]

“文章胚胎”,蕴含着主体的心灵背景和对写作文化的感悟,寄托着作者的写作理想和美学追求,既是操作的动力源,又是写作思维和表达行为的起始点。“文章胚胎”包含着未来文章的基本要素,但是并不确定、清晰,它推动着写作思维的展开,指引着表达的方向。随着写作行为的进行,这个“胚胎”通过“复制”,在不同的尺度上,不断地生成、丰满起来,从最初的所欲表达变成了最后的已然表达。这个“胚胎”就像是整个写作行为的内核,是作者最初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对象。整个写作过程就是这个内核在不同层面、不同尺度上的渲染、展开和完善,是思维和表达的互相促进、同步展开。

如上,我们仅仅把文章胚胎的几则重要思想与现作学最为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作了联系。我们也可看出文章胚胎对写作确实有着重要启迪意义,文章胚胎的作用不可小觑。如果只关注文章的构思、结构、传达,而忽视文章胚胎的价值,将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写作学。研究文章胚胎的生成原理,对探索写作主体的写作行为何以开始,何以继续,何以结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写作学时,应该对文章胚胎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马正平.写的智慧[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王蒙.王蒙谈创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30.

[3]王蒙.当你拿起笔[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13.

[4]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5.

[5]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6.

[6]刘勰.文心雕龙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45.

[7][意]克罗齐.美学原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74.

作者简介:谢露婷(1990年-),女, 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写作理论与实践。

彭小明(1963年-),男,浙江云和人,教授,硕导,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阶段体育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