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冷热

时间:2022-09-25 01:57:43

科技馆冷热

编者按

科普,太需要春天了。

没有生机勃勃的“科普的春天”,就不太可能有持久腾飞的“科学的春天”。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的第十个年头。《瞭望东方周刊》希望用这样一组报道来提示社会:我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推动科学技术普及,需要持续提升国民的基本科学素养。

在过去的10年里,特别是近5年来,普通中国人对于科学的需求也许是前所未有的。从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抢盐事件”,到“毒奶粉”、“毒胶囊”、“皮鞋果冻”种种公共事件,不仅人们迫切得到科学的应对之道,而且对于这些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足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未来。

一系列的事件都提出警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还需要有大幅度提高。而从历次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距离。

在追求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一个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被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观念武装的人,才可能拥有理性的科学态度,才可能客观清醒地认识世界乃至科学本身,也才可能抵制各种愚昧和迷信,有效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履行公民应有的角色。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公民最欠缺的恐怕还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一个没有科学素养的民族,是根本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如何自觉地弘扬科学精神?如何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如何广泛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在这些大问题和上述大背景之下,科普被赋予了诸多特殊的意义和无形的使命---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强盛,更关系到民族的真正复兴。

《瞭望东方周刊》选取最近10年来得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馆作为标本。它也是10年来中国投入最多的科普领域。正如人们所见,科技馆已成为不少地方的地标。在从未有过的繁华之下,依托科技馆的科普工作是否得到更大的推动?它所显露出的体制性困境能否有解决之道?

科普与这个转轨国家的许多领域一样,太需要一种认识上的重新整理,包括从以提供方为主的事业到以服务对象为主的产业的变化。资深研究者认为,事业、产业“并举”乃是解决当下科普问题的一个关键。在这个层面上讲,更为开放、容纳更多参与者的政策设计在所难免。

上一篇:移民门槛渐高 下一篇:一位美国小伙的“香格里拉农场”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