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5 01:28:20

40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患者的发生率和产妇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和预防的相关措施。

结果:4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正确治疗和护理后,产妇生命体征正常,伤口、恶露无异常治愈出院。

结论: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护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76-01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患者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发病急,来势猛,短期内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血继发肾功能衰竭,贫血抗病力差,易并发产褥感染。如失血严重可使垂体缺血,完全或部分组织坏死,导致垂体前叶功能低下,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起着积极作用[1]。现将我院2011-2012年40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产后出血患者40例,年龄18-42岁。其中产后即时出血39例(胎盘因素18例),延迟性产后出血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

1.2.1.1 妊娠期护理。加强产前保健,注意孕妇一般健康及营养情况。认真收集是否有诱发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史,积极治疗孕期合并证,重视产科并发证。如:贫血、肝病、多胎、羊水过多等。对有产后出血潜在危险因素的产妇临产后做好处理的应急准备工作。

1.2.1.2 产时护理。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维持产妇正常营养和休息,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产程进展情况,防止产程延长;第二产程时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防止软产道损失。会阴侧切缝合时防止血肿产生。有出血倾向者,在胎头娩出后立即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时期,超过10min,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及时协助胎盘娩出,正确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控制性牵引脐带,尽早钳夹脐带及引流脐带血。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主动给予产妇关爱和关心,做好解释工作,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及恐惧心理,增加安全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1.2.1.3 产后期护理。①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阴道流血量,准确评估测出血量是处理产后出血的前提。2h内出血量>200ml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阴道出血活跃一次量达200ml时立即开放静脉通道;②对新生儿性别期待值高或新生儿发生意外时,延缓告知产妇新生儿情况。防止产妇情绪波动,导致大出血;③80%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产妇需在产房重点监护,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按压宫底、观察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随时评估产妇的一般情况。2h无异常后转入病房;④产后多喝水,2h督促产妇排空膀胱,防止影响子宫收缩。早下床利于恶露排出,促进子宫复旧;⑤产后及时哺乳,刺激子宫收缩。

1.2.2 产后严密观察阴道流血的量、性状、色泽、频率和子宫的缩复情况发现异常,针对原因及时处理,制止出血。

①子宫收缩乏力,阴道流血呈暗红色伴凝血块,阵发性增多,子宫柔软。立即按摩子宫,压出子宫内积血;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②软产道损伤,血颜色鲜红。及时缝合修补伤口,阴道血肿清除血块;③胎盘粘连、滞留,徒手剥离并刮出残留部分。胎盘植入做好剖宫探查术的准备;④凝血功能障碍者,有出血病史,血流不止。做好凝血酶原等试验,配制新鲜血液,以备输血。

1.2.3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及时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安静的环境,保暖、平卧;氧气吸入;迅速补充血容量及补足失血量;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生命体征、尿量、阴道流血量。掌握正确的输液速度,防止补液过快导致并发证。

1.2.4 加强会阴护理。注意会阴伤口,恶露量、色、气味情况,子宫有无压痛。

1.2.5 加强产妇健康教育。针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营养,纠正贫血,逐步增加活动量等指导以促进康复。指导产妇出院后注意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明确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按时接受检查,做好计划生育指导。产褥期禁盆浴和性生活,以防产褥感染,提高警惕防止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时间较长,1-2周甚至8周左右出现突然出血量增多大于月经量等异常情况,警惕晚期产后出血,及时到医院就诊。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治愈康复出院。

3 护理体会

①产后出血来势凶猛,抢救争分夺秒:必须建立完整的抢救机构和完善的抢救预案,抢救时职责明确,急救药品、设施随时处于功能状态,为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证[2]。②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大量失血后产妇抵抗力低,体质虚弱,易感染,需严密观察子宫收缩以及恶露的量、颜色,做好会阴的护理,并按医嘱准备急救药物和药品,配合医生抢救。③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时有效处理异常情况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3]。产科工作者必须正确评估病史,做好应急准备。出现异常情况时,有效处理。④产后出血的发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因素,详尽收集孕妇信息资料,倾听述说内心的感受,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沟通给与恰当的疏导,尽量满足合理要求,使其处于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顺利分娩。⑤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孕妇健康保健水平的关系极为重要。提高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定期孕期检查,异常情况及时诊治。⑥医疗条件较差的医院,对产后出血评分高的孕妇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对挽救产妇的生命起着重大的作用。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所以产后密切子宫收缩情况,正确评估阴道流血量至关重要。产前做好预防准备,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应及时查找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9

[2] 张光,熊庆.产科急症[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6-67

[3] 江秀敏,罗丹,张玲.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46-47

上一篇:计算机故障报修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下一篇:浅谈企业会计理论创新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