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选择即死亡

时间:2022-09-25 01:26:53

告别塞班,放弃英特尔,放弃MeeGo,拒绝谷歌Android,诺基亚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微软WP系统上。站在“燃烧的平台”上,诺基亚跳入大海之前,都想了些什么?

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已被微软收购,这或许是两年前早已注定的事。2010年,诺基亚开始尝试让软件来主导硬件,出身微软的史蒂夫・埃洛普成为诺基亚的新任CEO。此时,无论是老朽的塞班系统,还是进展缓慢的MeeGo系统,都无法救诺基亚于水火之中。纠结的诺基亚需要一条明路。

割舍塞班

2011年3月,一个雪后泥泞的早晨,埃洛普正在向2000名芬兰总部的员工发表演讲,讲述他上任半年来的研究总结,对诺基亚系列战略失策经验教训的总结。

埃洛普则向员工们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尽管2010年诺基亚手机的全球销量达到4.5亿部,苹果iPhone的销量甚至不及这一数字的零头,但自从2007年开始,诺基亚的公司发展战略却一直在偏离正确的轨道。

没有任何幻灯片或是其他辅助设备,在芬兰萨罗镇的体育馆里,埃洛普告诉大家诺基亚不得不放弃塞班操作系统。演讲中,埃洛普保持着其一贯的风格――工程师式理性诉求,他尝试着去以理服人并给诺基亚人带来更少的情感伤害。

对于大多数诺基亚的员工来说,此次演讲或许没有什么新意,但仍然令他们感到异常沮丧。在措辞谨慎的讲话中,埃洛普告诉他们,苹果和谷歌已经将全球手机产业的中心由硬件转向软件。

在诺基亚,软件仅仅被认为是其硬件团队开发全新手机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诺基亚工程师马克・威尔科克斯表示:“这一术语上的不同就显示出诺基亚发展战略的巨大差异。诺基亚每年的手机出货量可以达到1亿部,因此硬件才是诺基亚的核心产品。”而苹果和谷歌都在致力于将操作系统打造成不同手机设备的核心平台。

塞班操作系统是诺基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之前十年来,诺基亚一如既往地希望塞班能够取得苹果iOS般的成就,但没想到塞班犹如扶不起的“阿斗”而节节败退。直到2011年5月,诺基亚才自2009年以来按时推出了一款全新智能手机,而且没有出现重大软件漏洞。当苹果和谷歌积极地为程序员打造开发软件的平台时,诺基亚的软件开发工具则令外部程序员感到头疼。难怪有人表示:“为塞班开发程序就如同割腕般痛苦。”

点评:对触摸屏设备的准备不足,第三方应用开发困难,在手机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塞班系统已经没有坚守的价值。

腰斩MeeGo

针对智能手机潮流,诺基亚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了下一代手机操作系统MeeGo。曾承载着诺基亚翻身使命的MeeGo系统,在2010年2月。它不仅支持智能手机,还支持包括平板电脑、电视,甚至汽车在内的大量消费类产品。

诺基亚希望它能够超越Android,但是埃洛普并不看好MeeGo系统。在任职诺基亚CEO之前的一次面试中,埃洛普,把自己对于 MeeGo 系统的一切所知摊在了一块白板上。研发的方向、研制中的产品、产品推介日期,以及每个产品的缺陷,埃洛普都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出来。随着交流的进行,这块白板也变得五颜六色起来。

很快,白板就没地方可以写了,更糟的是,有点悲惨的现实也就展开在眼前;如果依照白板上的计划走,在2014 年以前,诺基亚只能有3款支持MeeGo的智能手机产品。Android系统阵营庞大,iOS系统风头正劲,在他们面前诺基亚根本不会形成什么竞争力。

这个时候,埃洛普想给诺基亚首席研发官奥兹塔莫打电话,但首席研发官的电话却打不通,似乎是手机没电了,“他当时大概在试玩 Android 手机吧!”隔天之后这两人碰面了。

在埃洛普与奥兹塔莫的交流中,首席研发官表达了他对MeeGo系统的担心,害怕其无法与苹果iOS或谷歌Android竞争。两人决定,和公司内多个对MeeGo“有影响力”的高管及工程师交流一下,探讨自家产品的未来。

之后,埃洛普上任CEO,而奥兹塔莫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到,“当时真是个倒霉的时刻,想到公司的现状,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位首席研发官强忍住眼泪,“MeeGo 曾经是整家公司的希望所在。但我们当时意识到,皇帝真的不能没衣服穿,这对我们真的不好。

在此之后,诺基亚放弃了MeeGo作为智能机操作系统的战略。2011年6月,诺基亚N9上市,这是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MeeGo的系统手机。

塞班操作系统已经被落得太远,迎头赶上的希望十分渺茫;MeeGo则是远水不解近渴,决定从软件突破的诺基亚,该如何是好?

点评:MeeGo系统有很好的规范性和开放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源。但漫长的开发周期,使它无法满足埃洛普复兴诺基亚的迫切需求,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系统注定是“短命”。

拒绝Android

当苹果一统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之时,谷歌通过向诺基亚的所有竞争对手授予软件的免费使用权,迅速占领了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当时,诺基亚的低端薄利手机在亚洲市场有着良好的业绩,诺基亚高管似乎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直到2010年谷歌Android智能手机份额已经接近23%,这才让诺基亚幡然醒悟。诺基亚智能机的生存空间已非常有限。

“当处于业内统治地位时,你很难注意到其他挑战者。但Android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确实超出了我们此前的预计。”现实面前埃洛普不得不承认谷歌的实力。

既然很难从内部的两个系统中找出解决方案,那么埃洛普就要在谷歌Android和微软之间做出选择。首先,因为苹果和黑莓都拥有各自的软硬件业务,所以也就都不在诺基亚的考虑范围。

当时,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仅仅问世两年就获得巨大成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对于诺基亚来说,追随其他手机厂商,搭上谷歌Android发展的高速列车看起来更容易获得成功。由于谷歌免费软件的巨大诱惑,除了苹果和RIM以外的其他主要智能手机厂商都选择了Android,而几乎所有的大型电信运营商也都把Android视为苹果iOS的真正竞争对手。

于是埃洛普与谷歌开始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合作谈判。然而,谷歌却无视诺基亚全球手机出货量的霸主地位,拒绝向后者做出任何让步,拒绝给予诺基亚任何优先权。这就意味着,诺基亚11600名工程师将无法把自己的创新产品植入Android系统。埃洛普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只会成为Android操作系统的又一个硬件提供商而已。这不符合诺基亚的发展战略。我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合作条件。”

尽管直到诺基亚牵手微软,谷歌CEO施密特还在公开场合说:“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诺基亚将愿意再度选择Android。”

那么,合作对象就只剩微软一家公司了。

点评:诺基亚害怕的是,一旦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将会束缚诺基亚采用新技术对其产品实施差异化营销的能力,在失去先机的智能手机市场继续受制于人。而且在拥有手机关键部件(处理器、面板、内存)话语权的三星面前,诺基亚很可能将沦落至摩托罗拉、索尼、LG这样的境况,并不会比现在更好。

投靠微软

在埃洛普的那次演讲中,诺基亚的员工们发现,这位新CEO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其微软公司的工作背景。在微软期间,埃洛普一直负责Office产品的研发工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异常沉默的凝重氛围,而埃洛普就好像一位辩护律师,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质疑。

尽管当时微软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受到了科技博客的广泛好评,但现实中却很少有消费者愿意购买Windows Phone 7智能手机。埃洛普也深知,在两家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因为自己在微软的工作背景,他也很可能被称为微软的“双面间谍”。

2010年11月,埃洛普率领三位高管,与微软CEO鲍尔默、互联网业务部门总裁陆奇、移动通信业务总裁安迪・里斯,以及Windows Phone工程部门总裁特里・梅尔森等微软高管,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展开了谈判。埃洛普直言不讳地表示,诺基亚面临着是继续坚持使用自己的软件还是与Android或微软进行合作的两难选择,而且这一决定刻不容缓。

埃洛普和他们说:“我将在2011年2月召开的诺基亚分析师年度大会上宣布这一决定。”继续坚持使用自身开发的MeeGo软件,能使诺基亚避免大规模的战略调整以及相关文化冲突问题,但与外部公司合作开发系统平台,则有助于改善诺基亚的经营状况,并使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重新振作起来。长期与埃洛普共事的梅尔森表示:“这就是典型的史蒂芬。他的最大优势并不是他所具备的敏锐判断,而是其建立一整套透明且快速架构的惊人能力。”

在后续的谈判中,微软要求,所有与其合作的手机生产商,都必须遵守微软关于如何将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定制化的规定。而诺基亚对此回应时表示,自己不但要获得自主创新的权利,还要求微软做出承诺,使用诺基亚的技术作为Windows Phone操作平台的搭建基础,尤其是要使用诺基亚的Navteq地图数据库。由于坚信微软不会让诺基亚倒向谷歌Android阵营,诺基亚还要求微软向诺基亚支付一笔数目庞大的费用。

2011年1月,双方就合作的主要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埃洛普表示:“我们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对微软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因为我们承诺将竭尽全力支持微软的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

在与诺基亚合作之前,微软系统的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4%。诺基亚与微软在软件方面的合作,被业内认为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式行为。但埃洛普认为,这是一种误解,虽然诺基亚没有在合作中获得市场份额优势,但诺基亚可以获得一定的灵活性,它有权将其开发出的创新成果植入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旦解决了软件平台问题,再加上世界一流的硬件设计和强大的销售网络,诺基亚的前景非常广阔。

不为人知的是,诺基亚还留了一手。2011年2月,双方达成协议,在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上使用Windows Phone系统,但诺基亚有权在2014年底终止协议。一旦诺基亚投入Android阵营,将会对微软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巨大打击。于是,日后微软收购诺基亚也就成了必然。

有消息说,诺基亚也已经开发出运行Android系统的Lumia手机,或许这是微软收购之前诺基亚抬价的手段。

点评:两者的合作,使得微软在手机市场有了与谷歌、苹果抗衡的力量。对诺基亚而言,它失去了一批软件开发者以及众多合作伙伴,它需要在战略上进行大转移。但是,和微软合作,无论场面上多被动,诺基亚至少能够在智能机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内部安抚

2011年2月3日,为了配合诺基亚放弃塞班平台,埃洛普做了一个比喻,“海上钻井平台着火后跳海是唯一的办法”,以此来形象地说明诺基亚必须放弃已经“着火”的塞班。

在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后,埃洛普就立刻展开了内部公关抚慰之旅。他的首站就是诺基亚位于芬兰西南部城市坦佩雷的研发中心,因为绝大多数MeeGo的研发工程师都在这一中心工作。而在埃洛普发表讲话的过程中,很多工程师以提前退场的方式发泄着对公司与微软合作一事的不满情绪。

当时,诺基亚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发现诺基亚呈现出逐渐衰败的迹象后,英特尔和谷歌纷纷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高档酒店里租用办公室,希望能够挖走诺基亚的高级技术人才。此时的诺基亚已被视作鱼肉。

在萨罗镇体育馆的演讲中,埃洛普提到了员工的个人诉求。在谈到因放弃塞班和MeeGo操作系统而导致萨罗工厂的裁员问题时,埃洛普称:“在这里我非常遗憾的表示,对于此事给在座各位所带来的影响,我还无法给予更加详细的信息。这真是件让人郁闷之极的事情。但我在此向你们保证,我们将尽可能做到快速且透明地渡过这一难关。我个人坚信,我们将会为诺基亚的未来发展做出最好的选择。”

演讲结束后数分钟,诺基亚员工就纷纷散去并陆续返回到工厂中继续工作。诺基亚萨罗镇工厂的管理者拉姆・库皮斯瓦米称:“埃洛普的此次演讲虽然算不上受到热烈欢迎,但诺基亚员工还是受到了些许鼓舞。失望情绪并未散去,但却得到了有效缓解。”

埃洛普恳求与会者在接受苹果或谷歌提供的工作机会前一定要三思。埃洛普表示:“谁想要致力于建立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谁希望为操作系统的下一次变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是否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我需要你们的明确答案。”

所幸的是,并没有太多高级技术人员跳槽。当时,诺基亚前首席技术专家贝努瓦・史灵斯表示:“诺基亚还是有一定的凝聚力的。这些高级技术人员都对公司非常忠诚,但这种忠诚似乎也有底线。”

但裁员的计划终究还是来了。2012年4月28日,诺基亚宣布将在2012年底前裁员4000人,同时将3000人转移至继续负责塞班升级的埃森哲公司。

在任职最初的5个月里,埃洛普的主要工作就是开会与走访,了解与安抚。他还进行了近60次的全球调研之旅,拜访各地手机运营商和零件供应商,倾听他们对诺基亚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点评:从转型互联网战略,到收购应用布局软件,到MeeGo系统,再到与微软合作抗衡苹果谷歌,诺基亚有正确的方向,更有失败的结果。芬兰人都明白,靠自身东山再起已是奢谈,是该外力来主导的时候了。

E-mail:

上一篇:“奠基未来”,提升教育软实力 下一篇:影子银行的光亮与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