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新活力突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困境

时间:2022-09-25 12:52:45

注入新活力突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困境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例如,目前社会上一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孩子们的心理已经有了些许烦恼在,这些烦恼包括了学业上的竞争压力、家长过高的期望以及教师带给孩子们压力,种种这些造成了现在的孩子们心理有着过重的心理压力,心理负担很大,为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给小学教育中注入新的活力,但是新活力在小学教育的影响过程并不是十分的顺利,本文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给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好成长环境。

关键词 小学教育;心理教育;新活力;困境;解决办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困难

1.小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首要经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价值观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下初步形成,对以后的人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的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严重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无论拥有多么渊博的知识,都及不上一个健康的心理,否则这个人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人,所以全社会必需都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视为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培养学生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塑造小学生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完善小学生的人格缺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在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困难

(1)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小学生在成长之初,人格的发展并不健全,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很多的事情不能做到正确的分辨其好坏是非,小学生不能正确的处理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诱惑,容易在误入歧途,给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极易作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倘若对小学生的这些弱点处理的不恰当,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其中包括了产生心理障碍,品德出现问题,甚至是患上多动症。

(2)小学生的认知不成熟。小学生的社会见识毕竟不成熟,对于一些事情的认识并不全面片面的认知,看待事物的角度倘若不存在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错误的片面认知,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潜在的隐患,在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上,会对他们的人生选择造成重要的影响。

由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阻碍,倘若想要正确的处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正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旧的教学制度下不能很好的处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入新的活力,突破心理教育的时效性问题。

二、如何突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困难

面对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尽快的想出解决的办法,克服目前需要面对的障碍,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从而全面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1.教育局需要尽快出台有关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教材

目前,社会上缺少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教材,使得学校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无章可循,故此,教育局需要尽快的出台一些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教材,使得小学生心理教师没有办法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倘若有一本全面的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方便了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对小学生心理的辅导,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意义,正确的心理健康教材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了一条明路。

2.学校应该加大师资力量,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事业对于我国国民来说是一件新型的事业,我国对于心理事业的重视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我国从事心理事业的教师并不是很多,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局需要加紧的培训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来从事心理行业的教学,培训处优秀的师资力量,全面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加强与小学生的交流,加强培养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3.教师应该确实的走入小学生的心理,积极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的处理问题

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学校,与教师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可见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需要用小学生可以了解的语言与小学生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当将关爱带入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充满正确价值观的世界中健康的成长。

4.学校应该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生的心理状况不能时时刻刻的反应到家长和教师的面前,故此,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的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故此为了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得教师像一个朋友一样与小学生交流,解决小学生目前出现的状况,耐心的启发小学生的人格,消除小学生还尚未成形的人格障碍,帮助小学生能够在正常的、健康的环境下成长,获得健全的人格。

三、总结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目前出现了一些青少年因心理障碍而作出犯罪行为的事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出现,而小学生在人格健全的发展上本就存在着缺陷,容易在人格上出现偏差,导致小学生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我国教育业需要对未成年也就是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小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使得小学生能够发展健全的人格,获取知识,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34.

[2]孙远,孙大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M].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上一篇:基于EKC理论的青岛市城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 下一篇:学龄儿童心理问题对小学德育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