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未完成的图景

时间:2022-09-25 12:38:44

深空探测:未完成的图景

我们知道“嫦娥”2号这颗探测器本身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月球卫星行列,但以“嫦娥”1号、2号为代表的中国深空探测第一步,是否也迈在了航天列强前列呢?而事实是,当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迈出深空探测第一步,抵达38万公里外的月球时,美国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4万个地月距离,已经到达太阳系的边缘。中国的深空探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各国纷纷挺进“太阳系”

在深空探测竞赛中,美国不甘落后,与俄罗斯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深空探测竞争。细算起来,美国共组织过10次对金星的探测,而苏联进行了32次,欧洲航天局进行了1次。总体上来讲,俄罗斯获得了较多的金星成果,属于百折不挠型。

最近几年美国在深空探测上很有感觉。2006年,发射“新视野”号探测器,目标是行星冥王星及更远的太阳系边缘;2007年,发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对盘踞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尤其是谷神星和灶神星两颗最大的小行星进行探测,以研究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的情形和演化过程。美国的太阳系探索计划,对它航天超级大国的促进,丝毫不比登陆月球来得少。

此外,欧洲也加快了深空步伐。与此前美俄深空探测相比,欧洲的探测起点很高,定位精准,对月球、火星、金星、彗星、太阳都有探测,尤其是它和美国合作的“哈勃”望远镜,极大的促进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日本也和欧洲一样,不发展载人航天,很重视的也是深空探测。2003年,日本发射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取得的成就包括利用耗能低的离子引擎,电离氙气喷射提供动力,实现了长距离运行;近距离的拍摄了小行星的照片,研究了小行星结构,以及从小行星上抓取了岩土样本等。此后于2006年,和美国合作,发射“日之出”太阳探测器。

中国的深空探测:勇于面对挑战

作为日本的紧邻,此前中国因为航天事业重心和他国不一样等原因,深空探测一直没怎么开展起来。直到今天的嫦娥工程才算迈出了深空探测第一步。

从“嫦娥”2号的技术水平来看,中国的探月水平上升很快,但是更长远的深空探测计划不明朗。只有一颗小卫星“萤火”1号打算跟随俄罗斯的火星探测器“福布斯”飞赴火星。

“萤火一号”是中国自行研发制造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身长、身宽均为75厘米,身高60厘米,太阳能帆板张开时为7.85米,体重110千克。而美国“勇气号”、“机遇号”为180千克,今年美国计划发射的新型火箭车体重达600千克,与它们相比,“萤火一号”是火星探测器家族中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和“轻骑兵”。

承担发射任务的“天顶”号运载火箭,将中俄联合探测器送至圆形地球停泊轨道;在停泊轨道上飞行2圈后将转移到过渡椭圆轨道上,飞行1圈后被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在转移轨道上经过10―11个月的巡航段飞行后到达环绕火星轨道。

约3.8亿公里的行程中,“萤火一号”主要将带“四大件”探火星――等离子体探测包、光学成像仪、磁通门磁强计、掩星探测接收机,还有两台摄像机。

中国深空探测计划必须要长远考虑了,未来航天趋势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航天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关注与支持,获得真正的魅力,获得经济动力,值得中国思考。

编后语:“中国梦”呈现给世界

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中国的“嫦娥工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勇攀高峰的接力赛,书写着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崭新篇章。今天,面对刻下了14个中国人名字的月球,探月工程步步为营,生生不息,已经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面新旗帜。

“嫦娥奔月”将一个完整的“中国梦”呈现给世界。“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古老民族在现代化的征途上,不再沉迷流传千年的奔月神话,而是勇于实现源于现代文明的探月计划。

上一篇:五大系统总师:解密“嫦娥二号”探月幕后 下一篇:路基填筑监理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