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怕做错事的孩子长大以后

时间:2022-09-24 10:51:10

记得有一年探亲回家,在饭桌上不知怎么提起小时候挨打的事,没说几句,母亲就有些不快,说:“小时候对你们的好,全都忘记了,偶尔打几次,倒记得挺清楚。”因为母亲的态度,我没敢再说下去,但心里的想法还是顽固地留在那里,不能抹掉。

母亲的确以她的方式尽己所能地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爱和关怀,但同时她也以自己的无所顾忌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伤害了她两个女儿的童年。我这样说并非过分,今天的我已经完全能够理解母亲为什么会那样对待孩子,但理解和宽容都不能弥补母亲当年的态度和行为对我和姐姐在个性及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母亲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她过去对孩子究竟做错了什么,她也不需要知道,但对今天正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审视我们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错误,也许是一种提醒和警戒。

那是我记忆里最最委屈、最受伤害的一件事……

大概在四五岁时,我是个很喜欢表现自己,以期获得表扬的孩子。但那一次我却因好表现而犯了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并因此受到了严厉惩罚。

我们家乡有一种风俗,过年时几乎家家都要做“虾油鸡”。所谓“虾油”,是一种咸鱼露,把白切鸡泡在里面,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味道又很鲜美。而在那时,过年要买到好一点的虾油是不容易的。妈妈托了一个远房的舅舅,才买到五斤,舅舅把那五斤宝贵的虾油盛在一个大大的医用瓶子里,并声明瓶子是借的,用后要还。舅舅把那个装着虾油的瓶子放在我们平时吃饭的小桌子上,就和妈妈到另外一间屋聊天去了。过了一会,外婆说快吃饭了,我听了赶快跑去搬吃饭的桌子。桌子很矮小,我搬动它的办法是钻到桌子底下,用背扛起来,移动几步,它就到位了。我这么做的时候,时常受到表扬,今天有客人,我当然更想表现一下我的能干。于是,我又钻到了桌子下面,使劲用背一顶,只听“哐当”一声,那盛着虾油的巨大的玻璃瓶从桌面倾斜滑落,被打得粉碎。在那一瞬间,我吓呆了,我怎么会忘了桌子上的瓶子,我想我是应该看见的,但是我却忘了它的存在。

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就这样犯下了。

母亲听到响声冲进来,立刻怒火万丈。她大声责骂我怎么如此调皮,明明知道桌上放着瓶子,还去背桌子。她根本不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天,我被母亲用鸡毛掸子狠狠抽了一顿,腿上肿起了条条血痕。我不记得我当时是否申辩,或者根本没有可能申辩。在我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这件事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每每引起酸楚的委屈感。我想做好事,表明我可以帮大人干活,只是一不小心做错了,母亲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我一顿。如果我是故意的,她打我还算是一种有道理的惩罚,但我不是,所以我认为母亲只是为了发泄她的怒火。的确,虾油的钱白花了,过年的虾油鸡也吃不上了。还欠了别人一个瓶子的人情债,但母亲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损失和我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打碎东西之后责骂孩子甚至顺手甩过一巴掌,不管孩子是不小心还是别的原因,我认为这大多是父母为了发泄当下的怒气。而不是在理智地教育或惩罚孩子。而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的却是巨大的委屈、失败和羞耻感。也许因为这一件事对我够得上铭心刻骨,所以我有了儿子之后,不管他打碎什么,我都不责怪他,我始终认为他是因为不小心或是缺乏能力,我只是提醒他以后要注意。

母亲是个严厉而一味按照她的意愿行事,很少考虑孩子感觉的人。还是在我五岁左右的时候,有天晚上我尿床了,母亲看到尿湿的床单非常恼怒。那时,我家的衣服是包给一个阿姨洗的,母亲坚持让我自己把床单拿过去。我不愿意,尿床是件丑事,我怎么能拿着尿湿的床单去向外人宣布我尿床了呢!但是母亲一边骂一边坚持要我自己去,还说这样我才能记住,以后不再尿床了。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一路上我那无比羞耻的感觉。

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使我和姐姐时时处在害怕做错事的压力之下,而一旦真的做错事,我们就一定会受到责骂甚至被打。我们战战兢兢地生活,不知何时会做错事,会激怒母亲,会遭到责罚。

我的感悟:

长大后,我的个性显得很“不合群”,我看了很多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发现总是遭到责骂惩罚的孩子,会有许多失败的体验,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过分的羞耻感,而缺乏自主感和自信。这一点在我和姐姐身上有很多表现。

从小姐姐受到的责骂比我要多,她胆子很小,长大以后,是个缺乏主见和胆小怕事的人。她这一性格弱点,使她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失眠,感到压力重重,必须寻求家人的帮助。她因此被母亲说成“无能”。而我,在自尊屡受打击之后,养成了过分的自尊心,成为母亲所言“说不得”的人。平时,只要受点委屈,我就会眼泪汪汪。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一直努力想克服这个弱点,但有时我还是会惊讶,怎么比我能力差得多的人会那么有自信,感觉那么良好,而我却一副底气不足的样子,当然,我已经学会掩饰,只有我心里知道我的怯懦。

父母不经意的或自以为是的态度,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改变的负面影响,即使能够改变,也将需要这个成人后的孩子付出巨大的、艰辛的努力,而极有可能,在他能够改变之前,他已经因为他的性格而失去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所以,我想对那些已为人父母的成人们说:千万要注意你对孩子的态度,不要重蹈我父母的覆辙。

上一篇:我的蚯蚓朋友 下一篇:我们家的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