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下痢的防治

时间:2022-09-24 10:17:04

犊牛下痢是造成小牛死亡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此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在笔者镇内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呈散发型,若治疗不当,轻则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重则引起死亡。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诊断和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病因

1.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原因是犊牛初乳饲喂时间过迟或喂量过低,使犊牛自身免疫力先天不足。

2.犊牛舍传染性微生物过高,如犊牛栏没有空放时间,没有彻底消毒,畜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因素,造成致病菌感染。

3.饲养管理不当、营养性或感冒等引起免疫力下降。

4.各种应激如难产、长途运输、环境改变等。

以上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时,犊牛下痢发生率增高。

二、临床症状

患病犊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废绝。被毛粗乱,腹部紧缩。周围有粪便附着、结痂,粪便有异味,颜色呈黄色或白色。生后1周龄以内的犊牛出现下痢时,突然发病,排出白色水样下痢,大多经2~3天即死亡。生后10日龄以内的犊牛症状较轻,多呈慢性经过。病初粪便呈水样,食欲减退或废绝,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鼻黏膜干燥,皮肤弹力下降、眼球凹陷等脱水症状。不久体温降低呈虚脱状态,并发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一般认为犊牛的中毒性下痢90%以上与大肠杆菌有关,其它大都是几种病毒混合感染。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下痢,多见于生后2~3周龄的犊牛,其传染力极强死亡率也高。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40℃左右。排混有黏液和血液的下痢便,也有的引起脑炎出现神经症状,由于严重的脱水和衰弱,经过5~6天而死亡。

三、治疗措施

对发病的犊牛要立即隔离进行治疗,加强护理。治疗原则:治胃整肠、促进消化、消炎解毒,防止脱水。

1.对下痢脱水牛,采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25%葡萄糖液250毫升,四环素75万IU,1次静注。

2.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牛,采用5%碳酸氢钠液100~150毫升,25%葡萄糖液200毫升,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1次静注,每日1~2次,连续2~3天。

3.对伴有肺炎的牛,采用氨苄青霉素80万IU,安痛定注射液10毫升,1次肌注,每日2次,磺胺脒、碳酸氢钠各5.0克,灌服。

4.对下痢带血的牛,采用氯霉素注射液10毫升,肌注每日2次,磺胺脒和碳酸氢钠各4克灌服。维生素K34毫升肌注每日2次。

5.犊牛下痢时,要减少或停止喂饲牛奶,应经口内服电解质液。

四、预防方法

对危险因素的及早察觉有助于腹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如能早期诊断并能配合防治措施,犊牛临床型腹泻和死亡率会急剧下降。

1.早期发现

通常小牛食欲很好,小牛生病的第一症兆可以在饲喂时察觉到,如果小牛食欲差或无饥饿感,就意味着有毛病,如并发下列症状可能会发生腹泻,口鼻干燥,鼻孔流浓涕,粪便干硬,体温升高(肛温高于39℃)。若发现小牛食欲差并出现上述任一征状,应减少牛奶喂量,喂服食盐加温水,并找兽医早期治疗。

2.管理措施

良好的管理措施和消除致病的危险因素是降低犊牛腹泻的最好办法,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以下诸因素。

2.1由于初乳免疫球蛋白仅在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可穿肠上皮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犊牛出生应尽早喂初乳,初乳量可稍大,连喂3~5天以便获得免疫抗体;

2.2 畜主对犊牛每日要细心观察,坚持“四定”、“四看”、“二严”。四定:定温、定时、定量、定饲养员;四看:食欲、精神、粪便、天气变化;二严:严格消毒、严禁饲喂变质牛奶;

2.3 要保持犊牛舍清洁、通风、干燥、牛床、牛栏、运动场应定期用2%火碱水冲刷,褥草应勤换,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4新生犊牛最好圈养在单独畜栏内,在放入新生犊牛前犊牛栏必须消毒并空放三周,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应将下痢小牛与健康犊牛完全隔离。

上一篇:饲料中霉菌的污染及其预防 下一篇: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