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数学思维

时间:2022-09-24 09:30:32

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数学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

要任务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儿童进行训练,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低年级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本文以《认识线段》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线段是认识厘米和米之前必须先教学的内容。但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教学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着基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指导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笔者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在学生与数学之间架起桥梁,关注学生的学,力求“学得主动、学得有效、学会思考、学有乐趣”,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欢迎来到40分钟的数学乐园。瞧,哥哥和姐姐在玩什么呢?播放课间学生挑花线的活动录像。

播放结束问:他们在玩什么呢?

导入: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

设计意图:用课间游戏“挑花线”引入新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二、在“玩毛线”的环节中认识线段

1.谈话:我们课桌上都有一条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你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你试一试,也可以和同桌同学合作。

2.师:你用什么办法把毛线变直的?请你上来展示一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办法,将毛线变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师:(拉U型)这样拉直了吗?要怎样拉才直呢?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问:现在老师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吗?从哪旱侥亩可以看成线段?请你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观察是数学课堂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方式。在数学课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从而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毛线逐步拉紧,毛线由曲变直的过程,以及将学生两手间毛线形状的变化,充分让学生感悟毛线的曲与直,丰富了学生的直观表象。

3.我们想办法把两手之间的一段放在纸上,原来手捏住的地方在哪儿呢?

师:能想办法做个记号吗?你会做什么记号?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端点这一概念,找到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架构新知水到渠成。

师:拉直毛线,两手之间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吗?为什么?

师:现在你知道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吗?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数学概念是好的方法之一。因此,在数学课中要坚持“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线段的特征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找线段”的环节中加深认识

1.谈话:(出示直尺)指名摸一摸直尺的边。

师:像这样的边,我们也可以看成是线段。端点在哪里?

师: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在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再指出线段的端点。

2.谈话:刚才我们在正方形的纸上找到了四条线段,你有没有其他办法在这张正方形纸上再创造出一条或几条线段来吗?

3.想一想,怎样折呢?

与学生交流:这样对折、打开,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为什么呢?

4.启发:你能在这张纸上折出两条不同的线段吗?指名回答。

让同学进行比较:请你比较刚才折出的三条线段,他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发现的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当学生找到正方形纸上的四条线段后,引导学生在正方形纸上创造出一条或几条线段,从而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在“画线段”的环节中深化认识

师: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呢?为什么呢?

再问:用什么画最方便呢?试一试。

指导交流,问:我们还可以怎样画线段呢?

问:用你喜欢的方法再画一条比刚才的线段长或短的线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画线段,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充分展示学生对线段的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师:小朋友,对线段有哪些认识?你还学会哪些新本领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出示课件)课后我们可以动手画一画。

上课一开始,哥哥姐姐玩的“挑花线”游戏中,玩出了许多条线段,你能找到线段吗?(出示课件)你找到了几条线段呢?同桌的同学互相找一找,说一说。怎样玩,玩出的线段更多呢?请你课后自己玩一玩。

设计意图:课尾,再次出现学生玩毛线的场景,并启发学生:怎样玩,玩出的线段更多,课后自己玩一玩。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玩毛线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需,实施了以情促学。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毛线变直,玩线――找线――摸线――折线――画线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基于、尊重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设计,重视“学的过程”;同时,还通过对学生学的过程、行为、态度、情感关注,有效地培育了学生“学的根基”。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及应用实践探究 下一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学科文本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