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学风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09-24 06:40:01

互联网环境下学风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高校学风建设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节奏过慢,互联网为高校学风建设既提出了挑战同时又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互联网环境对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其次针对年初两会提出的“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文章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互联网打造信息化平台,更新教学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模式充分运用于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学风建设;互联网+ 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和互联网密不可分。各高校纷纷将互联网引入学生宿舍,大力推广校园数字应用。同时,随着4G技术和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无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但是,互联网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制造了学习动力上的障碍。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当今高校学风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2.互联网环境下的学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环境是半开放式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自。由于高中学习环境的封闭性,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控制的意志力。因此,丰富的互联网环境会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间接导致高校学风涣散。

2.1.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

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同学将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大学生面对宽松的互联网环境,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广大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往往报道一些负面的新闻,导致各种低俗、偏激和负能力的新闻大行其道。这些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很多同学被“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腐蚀。在学习上表现为,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迷失学习的方向,缺乏学习动力。

2.2.校内各部门间缺乏强有力的协同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涉及到校内各个部门和全校的师生,是全体成员相互协同的结果。多数高校在学风建设的执行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对高校学风整体

性认识不足,部分职能部门为体现单个部门的业绩,在多数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制定上只顾及自己部门的工作范围及眼前的效果,并未从校内学风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长远的规划,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统筹,造成大多数交叉业务、边沿业务等工作开展缓慢,甚至无法正常开展。互联网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能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进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互联网的普及对学校低效、冗杂的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比如,各个部门开发自己的手机app,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导致各种校园消息泛滥。

2.3.教学模式落后,互联网应用于教学力度不够

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打破了老师传统的授课模式。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对现有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同时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相对滞后,无法在深度和广度上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内容管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媒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大学生已对多媒体式的教学失去了兴趣。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出“翻转课堂”、幕课等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此类模式只是利用网络来进行知识的传递,仍然用课堂作为主要的讨论场所。在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高校完全将这些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 如何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挑战

从严治学是学风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但是,新环境下仅靠师生的自觉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针对互联网打造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3.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学习目标不确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学习内容和毕业后的工作内容脱节。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鼓励学生走访企业,邀请优秀校友作报告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个人职业目标,明确自己在大学学什么。

3.2 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能传播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既能帮助大学生学习,又能让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首先,提倡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让网络成为帮助学习的工具,同时又不能让网络所束缚。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者要第一时间抢占网络思想教育的阵地,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向学生推送正能量的网络资源,及时关注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最后,加强互联网文明教育,弘扬健康的互联网文化环境。

3.3 健全高校信息平台,更新教学模式

高校应该完善顶层设计方案,将信息化建设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首先学校要打造完善的信息平台,优化校园网络资源,使网上作业提交、问题讨论、教师答疑可以在网上完成。 其次要建立并充实校内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在线实验仿真平台,如为学生提供慕课、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等学习资源平台,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深入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另外,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互联网教学思维的培养,针对不用的专业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的改革计划,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及时总结新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将整合后的教学模式及时推广到相应的教学当中。

4.总结

互联网环境下的学风建设是一项全面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完善信息网络平台,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学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各职能部门精诚合作,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沉淀而成的。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对提高高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论新时期检察机关如何提高政工队伍的素质 下一篇:高校就业工作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