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过海来爱你――庐山乡舍里的异国鸳鸯

时间:2022-09-24 06:36:09

飘扬过海来爱你――庐山乡舍里的异国鸳鸯

缘分,尼泊尔的阳光

刘佳绮1969年出身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一个医生的家庭。祖籍是江西吉安。她从小爱好美术,后来又迷上了摄影,19岁那年刘佳琦考上了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后从事艺术摄影。

Gerold Korner,中文名字蔻洁若,1952年出身于民主德国一个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45岁,他提前退休了。在德国,退休并不是以年龄为界限的,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和积蓄是否可以支持自己的晚年生活。因此当蔻洁若有了一笔积蓄后,他离开了企业,开始了周游各国的行程。

刘佳绮在中国台湾从事了十年的摄影工作之后,她越来越觉得艺术上的才思已经枯竭,很难有所发展,于是,她决定去放松自己,出去旅行,获取灵感。2000年8月,刘佳绮来到尼泊尔一个叫博卡拉的著名的风景区。一天,她骑着自行车到处转,在一个离住所很远的地方,自行车的链条突然断了,她沮丧地推着车子一步一步往回走。这时候,一个高大的“老外”突然走上前来,问她需不需要帮忙。刘佳绮见这个“老外”长得有点怪,当时还以为是坏人,就连忙说不需要帮忙,但对方却一把夺过自行车,三下两下就把链条接好了,弄得一手的油污。刘佳绮想到刚才还把人家当坏人,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说了声谢谢后就分手独自回到旅馆了。

也许真是缘分,两天之后,他们竟然又在另外一旅游点相遇。蔻洁若与刘佳绮打招呼,他真诚地邀请她一起去登山。这次相遇,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通过交谈,刘佳绮得知,这个长得有点怪的“老外”是个德国人,48岁的他尚未结婚,因为从小热爱大自然,于是提前退休,周游世界,当下正在尼泊尔休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结伴旅行。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交流,刘佳绮觉得这个德国人不但许多想法与自己一致,而且诚实守信、憨厚稳重、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便对他渐渐有了些好感。

刘佳绮在尼泊尔呆了四个月,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乡台南市,冠洁若在刘佳绮走后一个月才离开尼泊尔。分手后的两人,心里都莫名地多了一种牵挂,蔻洁若情不自禁地给刘佳绮写信,诉说分手后的情况和思绪,并邀请她同去印度旅行。恰好此时刘佳绮也在为第二次旅行做准备,接到他的邀请,一口就答应了。他们相约2001年9月一同到印度旅行。

沐浴恒河,爱在天堂的入口

“在尼泊尔的时候,我们相互之间还只是有些好感,但一告别尼泊尔,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才发觉对对方的牵挂越来越强烈。”回忆起自己的恋爱经历,刘佳琦还是一脸的害羞。终于按捺不住思念,2001年7月刘佳琦提前两个月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但她没有告诉蔻洁若自己已经提前到达,她要看一看这个令她日夜魂牵梦绕的德国男子到底守不守约。

两个月后,蔻洁若如约而至,那一刻刘佳绮泪雨纷飞。“我感觉到,我的生命从此与这个德国男子不可分割了!”刘佳绮感叹地说。

在印度瓦拉纳西,他们一起旅行,参加当地教徒的庙会,学习祈祷。他们俩手牵手走下台阶,和印度教徒一起在恒河里沐浴。面对夕阳,刘佳绮身上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艳丽无比。蔻洁若:“天啊!你就是我的女神。”接着像信徒一样双手托起圣水捧在胸前闭目祈祷,再将全身三次浸入河中,接受恒河的洗礼。对印度教徒而言,瓦拉纳西是天堂的入口。

在印度10个月的生活中,他们对对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02年9月23日,他们在台南市法院正式登记结婚。婚礼上刘佳绮的哥哥前来祝贺,而蔻洁若由于远离家乡,只是一个人飞来,“嫁”给了刘佳绮。

庐山乡舍,厮守田园

2004年9月下旬,刘佳绮夫妻俩带着四岁的儿子蔻汉威第一次来到庐山旅游,一家人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里,索性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庐山北山公路入口处的威家镇威家村,村前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蜿蜒开去,在一个山包上向下看去。一座破旧的三层楼,掩映在绿荫中,鸟鸣啾啾,空气清新湿润。这就是刘佳绮和蔻洁若的家。来到楼房后面,只见一个高个子、蓝眼珠、黄白胡子的“老外”正带着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老外”在地里干活,满手都是黄泥巴。见作者到来,大小两个“老外”用英语和半生不熟的汉语向作者问好。作者向他们说明来意后,他们忙热情地请作者上楼进屋。

作者走进他们二楼的房间。房间很破旧,地上连地板都没有铺。房间里摆着一只火炉,一张旧沙发,一张用木板搭成的小床和一张旧饭桌,还有一个用木板钉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家具,连电话和电视机都没有。在这里,他们自己开垦了几块荒地,种上了萝卜、白菜等蔬菜。由于近阶段天气变冷,为了储藏蔬菜,这几天,蔻洁若又就地取材,带领儿子,动手修建了一个土温室。他们的“落地台灯”是用竹竿和旧窗帘、铁丝做成的;煤气灶台是用旧木板钉成的;自来水的水塔和水池也是用捡来的砖头和水泥自己垒成的;连水桶也都是蔻洁若在外面捡回来的破桶子自己修补好的。这时,蔻洁若为作者端上了茶,作者品了一口,甜中带凉,沁人心脾,却品不出这是什么茶。刘佳绮告诉作者,这是蔻洁若自己制作的薄荷茶,薄荷也是他在爬山时发现带回来种植的。他们的孩子也没有送进幼儿园,是夫妇俩自己教。现在,小家伙不但能说德语,而且还能说一点英语和一点汉语。“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多陪伴。我不赞同逼孩子很小就学习。”蔻洁若说。

作者问蔻洁若,能不能介绍一下他在认识刘佳绮之前的生活情况,蔻洁若做了个鬼脸,说:“介绍我以前有多少女朋友吗?噢,我可不敢,我的太太在这里呢!”他搔了搔脑袋,使劲想了想,说:“我是个‘妻管严’!”话一出口,就逗得刘佳绮笑得直不起腰。

丈夫是德国人,自己是中国台湾人,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相处呢?谁让谁多一点?作者问刘佳绮。刘佳绮笑着对作者说,作为一个聪明的太太,在婚前应该睁大眼睛仔细看清楚对方。在婚后,则应该对丈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告诉作者,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蔻洁若的退休工资到底有多少。“至于饮食等生活习惯上,一般都是我尽量适应他。作为太太,这是应该照顾到的。”刘佳绮对作者说。

作者笑着问蔻洁若:“中国东晋时期有个叫陶渊明的大诗人,曾经在庐山的南山隐居,现在你们在庐山的北山隐居,是不是想学古人啊?”蔻洁若却连连摇头:“NO,陶渊明是当官不如意才隐居的,我可不是。我是喜欢大自然!”看来。蔻洁若对中国文学史还是挺了解的。

责编/昕莉

上一篇:初恋变情人,你的爱是我戒不掉的瘾 下一篇:唐钊:一颗照亮美国教坛的华人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