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薪酬模式的会计管理与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24 06:16:16

关于薪酬模式的会计管理与应用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企业为何存在,为何发展,究其原因是为了追求利益。换句话说,利益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基础,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是企业永恒不变的目的。因此,就目前来看,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在会计的管理与应用中,往往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产品的销售挂钩,但有的完全没把企业的利益考虑在内。由此看来,企业的利润完全与员工的薪酬不同步。笔者基于这个原因,拟探出一种薪酬体系:企业员工全员参与,共同关心企业的利润与薪酬体系,从而让员工与企业站在同一条战线,成为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企业的永恒目标: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薪酬模式;会计管理;会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利润的含义比较广泛,排除会计上关于它的概念,一般来说,产品的利润即是零售价减去成本获得的收益,用通俗的话语来讲便是毛利。但是,在会计意义上,利润有它自己的计算法则。它的计算公式为:利润=销售额—计划成本—物流费用—直接费用—管理费用。根据此公式,笔者将对构成产品利润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各种费用的价值与意义,希望构想的利润提成能与会计意义上的利润提成求同。

一、构成产品利润的内部结构分析

(一)销售额。产品的销售额属于产品直接售出之后所获得的收益,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税收。税收本身就是一种费用,它是需要上交到政府乃至国家的,它并不是企业的合法利润,而是计算产品利润的一个基础。

(二)计划成本。产品物料的成本、方案策划的成本、设计的成本、其他服务类的成本等构成了计划成本,这些成本的开销乃是产品最为直接的实际损耗。

(三)物流费用。由于地区的不同和距离的远近,物流费用的花费也各不相同。故而,笔者此处的物流费用并非实际的销售物流费用,而是用计划销售物流费用代替之。计划销售物流费用可以按地域和距离差别的平均值来计算,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数值调整。此处的计划销售物流费用的计算公式为:计划销售物流费用=产品基准售价×产品物流比例×产品销售数量×运输方式系数。(运输方式系数是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设定的,是以汽车运输系数为基础,再用其他的运输方式与之进行对比而来。)

(四)直接销售费用。直接销售费用是指产品的销售额(含税)乘以直接销售费用系数所得。其中包括了差旅费、样品费、通讯费以及招待费等。由于销售费用具有不可预见性并且多种多样,故而它的实际费用其实不能与产品或销售合同上的相互对应。基本上来说,销售费用每年都在变化。

(五)管理费用。从会计管理层面上来讲,所有管理费用类科目的费用都属于管理费。管理费不仅包括实际出现的费用,还包含着折旧耗损的费用、摊位销售的费用。本文中的管理费等于产品的销售额(含税)×管理费用档位系数。

二、薪酬模式的会计管理与应用分析

随着会计行业不断发展,薪酬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新型的利润提成法则也渐渐有了萌芽。新型的利润提成法则,不仅可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关注利益,而且还能尽量减少成本开支,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品利润的提成主要包括实际提成和标准提成,其中实际产品的利润提成等于产品的利润乘以提成的比例再乘上时间系数,而标准产品的利润提成则不必乘以时间系数。

(一)如何设置利润提成比例以及优势分析。第一,提成的比例是根据产品的利润率不同而设置的不同比例。这样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销售金额等同情况下的产品带给公司的不同利润的差异,并且也让相关的业务部门不仅考虑销售额对员工提成的影响同时更加重视利润。此外,还能给业务部门的员工更大的动力把产品推销给客户,且价格也能达到客户最高的接受价格,让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二,提成的比例还有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就是依据公司性质和公司的各个部门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大小,设置不同类型的比例。当公司把自己的利润和员工的薪酬结合起来,公司的员工就会更加关心自己的薪酬,从而间接的为了公司的利润而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会尽量想出办法降低公司成本和费用的开支,增加公司利润,同时也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从而实现员工同公司的双赢目的。第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司也可以实现全员共同营销的目的。在当前社会,可以说“没有营销就没有一切”。各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其他部门提供便利的门路,在增加公司利润的同时也提高公司的活跃度。

(二)如何设置时间系数以及优势分析。时间系数是指企业根据货款获益的时间长短而设置的一个比例,每一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不同实际情况设置时间系数,因此时间系数各不相同。根据上面的公式,不难看出标准产品的提成与实际产品的提成存在的区别在于实际产品的提成考虑到了回款时间的问题。这样的考虑,不仅对销售额的回款而且还对回款的时间长短进行了区分。如此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员工对货款获益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来讲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同时对收账款的周转率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在当今“现金就是王”的时代,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如何分配实际的利润提成。在利润提成的分配上,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一二线员工之间的差别。营销中心、开发中心、采购中心的员工,大部分都与产品直接关联,乃是一线员工。他们的提成属于他们个人所销售的、采购的、设计的产品产生的利益。二线员工没有直接与产品关联,大部分属于管理人员,譬如行政管理中心、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的人员。他们的提成依据所有产品的实际提成总额来乘以他们自身的管理级别系数。

三、结语

眼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只注重企业本身的利润,并不在意员工的薪酬以及利润提成。这对于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公司应该着眼于销售额的提成制度以及薪酬的合理化管理,以便员工能倾尽全力地服务于企业。薪酬模式在会计管理下应该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以使员工与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跃如,程伟波,戴洁,等.薪酬管理系统演化的熵变模型构建[J].系统管理学报,2012,21(1):48-55.

[2]赵广文.现行会计准则下薪酬管理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1(32):42-44.

[3]潘鑫茹.企业薪酬管理会计问题研究[J].总裁,2009(10):131-132.

[4]吴端仕.基于薪酬模式的会计管理与应用分析[J].大观周刊,2011(44):97,99.

上一篇: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