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是统一战线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无党派人士当前政治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要增强政治引导的实效性,需注意把握方向、与时俱进,情理交融、义利兼顾,中共主导、无党派配合等原则,重视无党派人士工作,加强情感引导;开展教育培训,加强思想引导;健全完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引导;创新载体、丰富手段,切实为政治引导工作提供有效抓手。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1―0043―06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从国际形势看,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特别是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为突破口,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给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成很大的压力。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思想领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做好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工作,引导他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所谓政治引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把人们在政治生活活动中对基本的政治问题所形成的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政治反映形态导向符合国家主流社会意识和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发展轨道,并体现在政治生活中。无党派人士是广大无党派群众中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联系广泛,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巩固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具体是引导无党派人士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相对于“政治领导”来说,政治引导更强调引导方式方法的非强制性和艺术性。因此,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的难点和重点就是找到正确的引导原则和方法,特别是那些灵活多样、循循善诱,能为广大无党派人士所能接受和认可的方式方法。
一、现阶段无党派人士思想政治现状
为了切实增强政治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取向、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有较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对广西无党派人士的政治思想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广西无党派人士的基本政治态度端正,理想信念明确,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但也有部分人对一些问题存在模糊、片面认识,需要特别予以关注和引导。
(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存在疑虑。问卷调查表明,无党派人士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可度比较高。97%的无党派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历史和现实必然性,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还有1.8%的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有点笼统和抽象,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执政合法性认识模糊。在回答“近几年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时,选择“非常好”和“比较好”的两项也只占67.25%,认同度相对不高。
(二)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识不够清晰。在问卷调查中,有3.2%的无党派人士认为面对现今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没必要坚持下去,应适应西方的民主化浪潮实行多党制;12.8%的人认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虽是历史的选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可以借鉴西方的民主制度;84%的人则认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应不断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对于西方政党制度,85.58%的无党派人士认为选择何种政党制度要从本国国情实际出发,西方政党制度并不适合中国国情;14.42%的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较低,不宜采取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今后国民素质提高了可以考虑;还有4.62%的人则认为西方政党制度是一种较符合民主精神的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应努力的方向。
(三)对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地位、作用等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在如何看待自身社会声望地位的问题上,25.9%认为自己社会声望较高或很高,68.25%认为自己社会声望处于社会中等水平,仅有5.85%的无党派人士认为自己的社会声望较低或很低。但是,在问到无党派人士对未来社会地位的预期时,部分无党派人士认为自己未来社会地位并不稳定,14.9%的人认为自己未来社会地位会下降,另有54.2%的无党派人士认为很难说清未来社会地位会怎样。两项相加有超过半数的无党派人士对自己未来社会地位稳定或上升信心不足,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派的意愿。在问到对无党派人士身份的看法时,回答“很好”和“一般”的分别占15.4%和32.4%,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21.5%,想加入派的占30.7%。反映出无党派人士对自身的社会地位认同度还比较低,对自身能否在政治领域发挥作用缺乏信心,因而调查中仅有36.82%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有可能影响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四)对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方式和平台的认识不是很到位。调查显示,无党派人士参政意愿比较强烈,有85.4%的人“比较关心”或“很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社会公益事业问题、人民群众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56.8%的人参政议政的意愿比较强烈或很强烈,愿意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仅有7.4%的无党派人士对参政持无所谓态度。但在回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时,78.7%的人认为主要是“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中建功立业”;68.7%的人认为是“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54.7%的人认为是“遵守社会公德”;31%的人选择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为国家工作和服务。而认为“运用专业知识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议”的仅有24.56%;认为通过担任政府特聘人员、通过媒体或通过参加听证会等方式发挥作用的仅占6.9%;通过在政府工作部门任职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的仅为5.8%。这一结果有偶然也或者是对题目设计的不理解,但也客观地反映出了一定的问题。此外,在问到利益表达和参政议政的实现渠道上时,选择人大、政协的占39%,派内的占25%,报刊发表的占16%,网络讨论的占15%。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和对平时工作的思考,课题组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历史国情不了解,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二是由于西方社会在民主问题上掌握着事实的话语权,以至我国民众甚至是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无党派人士也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影响较大;三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够完善;四是中共各级党委对无党派人士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不一样,为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的平台还有待加强。
二、加强对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的目标和原则
“引导”是有确定的目标指向的,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也是如此。总的来说,加强对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政治引导长效机制,推动无党派人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具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参政兴国、全心全意地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增强政治引导的实效性就既要遵循基本的政治原则,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在辽宁的早期传播 下一篇:辽宁的社区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述要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