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物裂缝的形成原因与防止问题

时间:2022-09-24 05:51:33

探析建筑物裂缝的形成原因与防止问题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建筑施工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加上《建筑法》的实施,建筑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因为建筑物裂缝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整体性和耐久性,所以本文分析了建筑物裂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措施,以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裂缝;形成原因;防止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为民众越来越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尽管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工程质量通病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建筑物裂缝一直困扰着建筑行业,成为民众投诉的热点,投诉数量一天比一天多。如今,如何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引起多方重视。本文阐述了建筑物裂缝形成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止措施。

1 裂缝的调查概况:

通过对大量砖混结构的民用住宅、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等多种建筑的调查发现,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是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本人对这些裂缝进行了归纳,其调查结果如下:

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1.1 抹灰表面龟裂,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

1.2 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1.3 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块板型材料,例如GRC墙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俗称得乐板、舒乐板等),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1.4 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而且裂缝一般较宽,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而是砌体的开裂,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危害较大,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较难处理和避免。

2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既有非技术因素也有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包括开发商为追求获得最大的利润,不恰当地压低造价,这明示或暗示着施工单位使用劣质产品、不合理地压缩工期等;施工单位为了迎合开发商的低价要求,片面降低经营成本,如大量雇用未经培训的农民工、农民工的责任心差,管理力量的投入减少,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产品。从技术因素上看,房屋开裂主要表现在楼板和墙体,既有受力的原因也有施工的原因。受力原因主要是温度应力问题,热胀冷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使楼板和墙体在薄弱环节容易开裂,如楼板宽度急剧变化处,楼板四角等敏感部位。在设计时考虑不周,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在构造处理不当时,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果没有设置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是建筑物开裂的一个原因,如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或软弱土质上、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由于地基变形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危害较大。在施工和使用中由于结构受荷都可能出现裂缝。

由于建筑物裂缝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原因,因而防治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才有成效。

3 裂缝防止措施

3.1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裂缝形成。下面介绍几种工程中常见的防止措施:

3.1.1 对于墙、板、薄腹梁等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增配抵抗温度应力的钢筋(特别是对于露天的结构),有效地提高抗裂性能。配筋时尽可能优先采用较小直径和间距的钢筋,配筋率在0.3%―0.5%之间为宜。

3.1.2 避免结构截面突变而产生应力集中,当不可避免时,应做局部处理,做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同时加配钢筋。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在池壁和池底相交的刚接点处宜配置加强钢筋。

3.1.3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3.1.4 控制应力集中裂缝,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上有圆孔、方孔或矩形孔,在孔洞的转角处,由于荷载作用的应力流将产生饶射现象导致应力集中而引起开裂,因此应在孔洞周边配置附加钢筋;又如在大跨度的楼板四个角处或房屋楼层的端角处设置加强钢筋。

3.1.5 在砌体结构墙体中增设圈梁(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作用主要是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墙体的稳定性并提高墙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可以防止或减少墙体因过大不均匀沉降而发生的裂缝,在强震的构造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很有必要的。设计部门要针对受力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强化出图的审查关。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把防治质量通病列入审查内容。材料生产厂家特别是新型建材厂家,要严把质量关,及时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并让新型建材的施工工艺为施工人员所了解和掌握。

3.2 施工单位应该加强职工管理。施工单位要加强职工培训、加强施工管理,遵守操作规程。监理企业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严格控制项目总监同时监理工程的数量,严格执行旁站制度,对不履行职责的项目总监要及时予以不良行为登记,直至取消任职资格。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巡查,严格执法,在巡查中发现未按图纸、操作规范施工,及时阻止,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总监、质检站。在巡查中发现典型、推广典型,使个别企业在消除质量通病中的经验变成全市、全行业的公共财富。

3.3 在施工方面进行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的规范程序施工,同时加强建筑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也是控制房屋裂缝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浅谈在工程施工中应采取控制裂缝的一些措施。

3.3.1 保证施工用原材料的质量。如使用的水泥质量低劣、标号低于规定、稳定性差或含泥量多的细砂等拌制砂浆,强度低、收缩性大、垂直性差、砖的质量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易生产裂缝。

3.3.2 保证砂浆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拌制砂浆要严格计量,避免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并保证水平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3.3.3 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砌筑前要提前摆砖,砖浇水湿润要适宜,严禁干砖上墙。

3.3.4 窗的钢筋边框与墙体结合处砌体均要适当留置马牙槎,后浇筑砼,以增强边框与墙体的连接。

3.3.5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

3.3.6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因此混凝土要早期养护。

3.3.7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大或太小,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因此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提高。

3.3.8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等有显著差别时,应在差异部位设置沉降缝,将其划分成刚度较好、长度变化较小的几个单元,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避免产生裂缝;尽量避免用软弱土层做持力层,如果无法避免,可调整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筏式基础,以减少建筑物的沉降。

4 结论

裂缝是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炭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建筑物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监理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督管理。根据裂缝形成的原因,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以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的工作。

上一篇:现代住宅通信布线分析 下一篇: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