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时间:2022-09-24 05:38:52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半决赛中方博和张继科的技战术经行了分析。了解他们各自在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和心理上的特点,总结影响这场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在技战术和心理方面没有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导致整场比赛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而方博则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主动,很好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战术特点。

关键词 世乒赛 技战术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69

Fang Bo and Zhang Jike'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in the 53rd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Singles Semi-finals

ZHOU Xingdong, ZENG Chengcheng, WANG Ya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three sections of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53rd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singles semi-finals China's Bo and Zhang Jike tactics by line analysis.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technical, tact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 the game, summari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the ga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ang Jike in the game in terms of tactics and psychology failed to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resulting in the entire game in a relatively passive state, and Fang Bo's performance is very active, well play out thei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0 前言

张继科是我国男乒的主力队员,在2012年就已经获得了大满贯,而方博在2015年国际乒联团体世界杯赛上才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在苏州世乒赛之前,两人的世界排名也相差有十名以上,可以说他们在实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方博却在苏州世乒赛的男单半决赛中以4比1战胜了张继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文分别对方博和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各项技术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他们在这场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和心理上的差异,希望能够从分析中发现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为他们今后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中方博与张继科的技战术。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乒乓球技术方面的书籍,查阅有关文献,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借鉴,为本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2)录像观察法。对苏州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比赛录像进行观看,对他们在这场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有直观上的了解。

(3)三段统计法。采用三段统计法对方博和张继科的这场比赛进行技战术分析。主要分析发抢段(包括第一板,第三板),接抢段 (包括第二板,第四板)和相持段(5板以后)。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其三段的得分率使用率进行分析。

三段统计法得分率、使用率的计算公式。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00%

(4)逻辑分析法。主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学原理的运用,使研究系统化、理论化,并得出正确的研究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博与张继科技战术的三段统计分析(表1)

2.1.1 方博技战术三段分析

方博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5.0%,使用率一般。方博的发球质量非常高,而且旋转落点变化比较多,为他下一板的抢攻创造不少的机会。方博在发抢段抢攻意识很强,多次在发球后大胆的侧身抢攻,且得分率较高。

方博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为33.3%,使用率为27.6%。因为对手张继科的发球抢攻能力超强,因此方博为了扼制对手的抢攻,必须更好地控制或者抢先上手,而方博在比赛中选择了抢先上手。但是由于张继科的发球质量较高,方博接发球抢攻难度较大,从而失分较多。

方博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55.8%,面对正手位的来球时主要通过拉斜线进攻,面对反手位来球时,反手进攻较少,一般都是通过一板反手过渡之后直接侧身拉直线进攻。在连续的多板对拉过程中,方博能够积极的在全台跑动,保持高质量的拉球,而且还原速度较快,击球路线变化较多,从而在相持过程中占据优势。

2.1.2 张继科技战术三段分析

张继科在该阶段的得分率为75%,使用率为27.6%,总体上张继科发球抢攻段表现积极主动,发球抢攻战术对方博造成较大的威胁,特别是第三板球的反手侧拧极具杀伤力,这也是张继科在该阶段主要得分手段。

张继科在接抢段得分率为50%,使用率为29.9%,在该阶段张继科抢攻意识较强,第二板接发球主要以反手侧拧和快撕对手斜线为主,辅以旋转较强的摆短控制方博正手抢拉抢冲。

张继科相持段得分率仅为29.7%,使用率为42.5%。本阶段张继科总体表现不佳,一方面张继科在进行该场比赛前进行多场比赛,造成自身体力消耗严重过大再加上肩伤复发,严重影响本场比赛的发挥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方博全台跑动能力强、击球质量高,使张继科回球难度较大,失误增多。

2.2 方博与张继科技战术的对比分析

2.2.1 方博与张继科的技术对比

方博与张继科都是弧圈结合快攻横拍两面反胶打法,两人的发球质量都很高,发球抢攻的意识也都很强。主要的区别是方博偏向于全台正手型的打法,正手能力超强,反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张继科正反手进攻质量都很高,尤其是他的反手侧拧技术在目前的国家队中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他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也很好地体现了出来,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方博和张继科的抢攻都非常的凶狠,常常都能直接得分,但是方博在发球后几乎没有一次反手抢攻,对于反手位的来球都是通过侧身,运用他超强的正手抢攻,而张继科则更多地运用了反手技术。此外,方博在相持过程中反手使用也较少,更多的选择侧身进攻,而张继科恰恰相反,更多地运用了反手技术。

2.2.2 方博与张继科的战术对比

在发抢段,方博发球主要以中路近网的侧上、下旋为主,并常用长球偷袭张继科,为下一板的抢攻创造机会。方博抢攻的意识极强,只要张继科的接发球质量不是非常高,方博就直接抢攻,他在抢攻时主要通过侧身抢冲直线得分。张继科在发抢段虽然凶狠,但是相对于方博来说显得更加保守,也更加的稳定,他对于抢攻的时机把握的相对更好一些,在机会较好时抢攻,在机会不好时选择控制,从而保证了他在发抢段的高得分率。

在接抢段,方博仍然积极的抢攻,对于张继科的发球,方博都是通过反手拧起来,虽然质量并不高,但是他通过对落点的控制来牵制张继科的回球质量,然后在张继科回球后方博在第四板通过正手的进攻,但是失误比较多。而张继科在接抢段时更多的选择了控制,通过直接良好的控制能力限制方博的抢攻,同时也多次运用侧拧技术直接得分。总体看来,方博在接抢段更加积极,而张继科则相对保守。

在相持段,张继科正反手两面相对比较均衡,而方博反手相对比较弱,因此张继科在跟方博相持中更多的打方博的反手位,希望能够用反手相持占得主动,但是他的击球线路过于单一,方博总能在反手过渡之后直接侧身进攻,而且方博跑动积极,进攻线路变化多,张继科的压反手战术反而让方博占据了主动,获得了更大的优势。

2.2.3 方博与张继科的心理对比

张继科的世界排名远高于方博,而且从个人实力上来说,也是更胜于方博,因此赛前人人都认为张继科能轻松战术方博进入决赛,甚至还有媒体在赛前就发出了马龙战胜樊振东,决赛约战张继科的新闻。媒体舆论给带着肩伤参赛的张继科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压力,对他来说这场比赛是不能输的。而方博则相对轻松,因为对他来说赢了就表示他成功了,输了也属正常。因此在比赛中方博更能放手一搏,各项技战术也能发挥的相对更好,而张继科则表现的更加保守,尤其是在落后的时候,张继科完全找不着状态,也没能及时地调整直接的战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发抢段,方博与张继科的抢攻意识都很强,而且抢攻的得分率也都很高,两人在这个阶段的得分能力不分上下。(2)在接抢段,他们仍然表现的非常积极,但是张继科对抢攻的时机把握要比方博更好,方博的失误相对更多,因此在这个阶段张继科稍占一些优势。(3)在相持段,张继科的表现并不理想,失误较多,而方博却发挥出了他超强的相持能力,跑动积极,线路变化较多,因此在这个阶段,方博占有很大的优势。(4)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在技战术和心理方面的调整还有欠缺,方博正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同时很好地执行了他自己的战术安排,最终获得胜利。

3.2 建议

(1)方博必须要加强反手技术能力,从目前的乒乓球技术来看,全台正手打法已经相当的落后,反手薄弱将会严重影响方博的进一步发展。(2)张继科应该加强比赛中的调整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必须要及时的对自己的技战术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在相持中需要重视线路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虞丽娟,张辉,凌培亮.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与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6):39-43.

[2] 李今亮,赵霞,章潮辉.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14-1416.

[3] 李振彪,单颖,李浩松等.对乒乓球技术评估标准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126-128.

[4] 汪浩.乒乓球技战术分析与训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3):117-118.

[5] 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6] 唐建军.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105-107.

[7] 吴焕群.中国乒乓训练原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45-154.

上一篇:大学教育之于培养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意义与... 下一篇: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