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和演绎生活 用努力创造成功

时间:2022-09-24 03:24:02

用平和演绎生活 用努力创造成功

豁达、幽默、善良、坦诚、平和,在采访时,这些美好的词语不停地跳跃在我的大脑中。这些词互相映衬,构筑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他是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的一员,一位善于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在平凡生活中快乐生活的李筱强。

我是沈阳人,本科是在南开大学读的,学的是会计专业;在职硕士是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读的金融;MBA则是去日本读的;博士是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专业是财税。1994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国家审计署工作,主要是金融审计,一干四年。在1997年底1998年初的时候,证监会面向社会招聘。我通过考试,进入中国证监会工作。

李筱强的介绍简单明了。以时间顺序的轴线,将十二年的光阴轻轻掠过。但我知道,时间的沙漏已经倒流,让人开始在阳光中回忆曾经的过往……

有时候,我想,参加证监会的考试是一种偶然,但偶然中永远都会有必然的因素。近十年过去了,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形:我当时住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西四环,而证监会考试的地点设在南三环的方庄,为了保证时间的充裕,我五点钟起床。

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我坐地铁到了崇文门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打不到出租车。站在雪地上,放弃考试的念头真的飞驰而过,但总是觉得自己已经起了这么大的早,回去实在有些不情愿。于是,在茫茫大雪中,继续等待。

当然,最终我顺利参加了考试,并在3000多的考生中成为最后被录用的42人之一。竞争真是激烈,差不多达到了100:1的比例。

听得出李筱强语气中的自豪和骄傲。“幸好坚持去考试,否则在中国的证券监管市场就会少一位优秀的人才了。”我开玩笑说。

可是,事情并没有预想的顺利。考试结果的欢喜后面紧跟着的却是苦恼和挫折。

在证监会考试结束后,本该1998年3月份到证监会报到。但是实际上,我是1999年2月份才真正到证监会上班的。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变故,这种变故当年对我几乎是一种磨难甚至是灾难。

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能及时地把各种关系调到证监会。当时证监会让我抓紧时间到岗,但是审计署的调转关系却迟迟办不下来。

当年的我并不知道如何妥善地处理此事,年轻气直的我甚至说出了即使是辞职也要离开。于是,当天房子被收回,我面临着睡在马路上的窘迫。一位朋友伸手帮助了我,有段时间我和他挤在一张床上,要知道,我在上大学时都没和谁挤过同一张床铺。远在沈阳的母亲也打来电话,告诉我,不管我做出什么决定,他们都会支持我。

高中住校时,在我的脑海中,总是记得一幅画面:妈妈站在操场边,手里拎着一个小包裹,里面是给我送来的各种好吃的。

这是一幅剪影,刻画在李筱强的心里面。

事隔多年,这段时光已经是我的财富,因为我在经历磨难的同时,体会到了亲情和友情的可贵。我永远记得那位朋友,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曾经和他挤过同一张床。

谈及此事,李筱强仍然是微笑的,豁达的微笑背后依稀能看到一道浅痕。

这算是一路走来的挫折吗?我好奇。

说到挫折,这算一个,但同时何尝不是一种财富。

还有一件事情谈不上挫折,只能说是遗憾。那就是我两次参加律考都没有通过。

1997年,我认真复习准备,结果与及格线只有几分之距。第二年,我没有时间复习,只是去考试,结果成绩竟然和去年几乎相同。时隔一年,没有复习的我竟然得到了与上年同样的分数,让我哭笑不得,于是放弃。这也成了心中的遗憾。

虽然律考的低通过率人皆共知。但是对于李筱强来说,还是有点不能接受。

因为,对于学习和考试,我几乎从没有怕过,也几乎没有失败过。比如参加ACCA考试,这也是行业有名的需要艰苦学习才能得到的证书。当时是我爱人参加ACCA考试,我觉得要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于是一套书两个人同时用。我没有整块的时间学习,只是等飞机的时候、闲暇的时候拿出书来看看。结果是八门考试每门都是一次通过,没有任何补考的科目。

学习充电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始终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李筱强,是怎样看待的呢?

审计署和证监会虽然都是国家的监管机构,但是区别很大,审计署监管范围比较宽,国有大企业都在其管理范围内。证监会是监管证券市场的机构,监管范围明确具体。证监会是直接面对市场的,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市场的、股民的以及国际的因素等等。这里的工作难度高,是需要找一种平衡的。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机关工作,回首一下,觉得在机关工作的益处很多。它教会我看问题找关键点,抓大的方面,学会把握要害。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很管用。但是,如同硬币都是双面的,这样处理问题会缺乏细节关注,在操作层面上可能会比较差一些。就好比我现在去讲课,常常讲如何把握国家政策,讲解一些政策的原因、立足点、以及底线等等。但是,学校老师们所讲的报表的制作和实务操作,我就不擅长了。

我笑,说他谦虚。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成熟的李筱强在不断地走向成功。李筱强对于职业发展的看法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轻松讲述的。

讲故事前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一个单位,资质相同的人发展的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呢?应该如何正确衡量和评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财政部王军副部长曾经说过要看三个方面:首先看能力是否有差距,这一点我们一般不会承认。其次看做事情用心与否,用心的程度高低。投入10%的精力和投入90%的精力,效果自然不同。最后看做事的方式方法有没有问题。

我讲一个小故事,对年轻人想问题做事情可能会有所启发。两个年轻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一年后,甲晋升,乙不服,去找老板理论。老板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说让他们两个人同时去办一件事情:去农贸市场看看,回来汇报。一小时后,乙返回,说道:今天市场上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只是卖洋葱的特别多,所以价格特别低。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卖出去,失望地回去了。估计明天也不会再来了。那么,明天卖洋葱的人就少了。我认为,我们暂时不要购买洋葱。过一会儿,甲回来报告,前半部分和乙说的大体一致,今日洋葱量多价低。甲还说,可以判断明日卖洋葱的人必然会少,所以应该收购一些洋葱,以备高价时候出售。我已经和市场中洋葱质量最好的卖家商妥,现在,商家就在门外。另外,这个商家家里还有一些土豆,我拿来了一个样品,您看一下是否需要收购一些。

老板并不说话,只是看了看乙。而听完甲的报告,乙明白了他们的差距。

这个故事值得每一个经历职业生涯的人认真思考。

其实,在职业生涯中,真的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会有许多深刻的感悟,这是让人受益匪浅的。

我知道,现在,时间的沙漏是关于如何快速提升职业生涯的重要一课,渴望成功的人和众多新人当然要侧耳倾听。于是,我加快了笔速,生怕遗漏某句话。

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事情有两方面:

一是心态。心态要平和,切忌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事实真实的一面,冲动的时候最容易做错事情。在股市上有这样的四句话: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疯狂中毁灭。我觉得不仅在股市行情上适用,其他很多事情上同样也适用。

二是对别人要真诚,要乐于助人。要知道,帮人就是在帮己。尤其是看起来不应该帮或者不值得帮助的人更应该帮助。

我再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一次,我去缴纳车船使用税,尽管很早,但是我拿到的号码仍然是70多号。在等待中,我与门卫聊天。内容只是简单的籍贯呀、工作内容呀、来北京多久了等等,但他忽然给了我一个30几号的等待单。原来是有人不愿意等待,离开时就把拿的号码单给了门卫。这张号码单对他来说可能无用,但对下午还要赶着上班的我来说,无疑解决了一件大事。其实我和他聊天没有任何的意图,但我无意中得到了回报或者馈赠。我觉得,有时候也许对你无所谓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最需要的。所以,要懂得给予别人帮助。

也许,门卫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理解和关注。生活就是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惊喜。

我始终认为帮人就是帮己。我家楼下有时会来一个卖花的妇女。我时常会从她那里买一些花,有时候也会让她帮我送一些花。但是有一天,她问我是否可以帮她一个忙,因为在北京,她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我觉得,她向我开口一定是鼓足了勇气的。其实事情很简单:她的一个侄子想在北京学习电工,不知道丰台地区哪家学校更好一些。对我来说,只是需要上网,查询劳动保障网就可以知道全北京的电工技校。我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把北京全部电工技校的专业、地点、电话打印出来,并把丰台区的学校用黄笔标示出来。然后装订好,交给她。这于我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但是对于她可能真的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我是怀着惊奇甚至带着怀疑听完这个故事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帮助一个向你寻求帮助的陌生人。怕上当,怕受骗,有几个人肯愿意把时间“浪费”到一个毫不相关的陌生人身上?我问着自己。同时也在采访笔记上写下:让人感动的人!而他在讲述时,神情平淡得像是说起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说,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快乐。我信。因为,他的微笑透着洒脱坦荡。

我曾听过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区别的故事。在地狱,十几个人围坐在一个长桌子前,桌子上面都是美味佳肴,但是每个人都愁眉苦脸,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是一双长达一米的筷子,根本无法吃到眼前的食物。在天堂里,同样的长桌子,同样每人一双一米的筷子,所有的设施都是一样的,但是人人笑颜。原来长达一米的筷子固然不能让自己直接吃到食物,但是只要互相帮助,彼此用筷子喂给对面的人,大家就都可以享受美味。

心态决定结果,帮人帮己都是简单实用的道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些都是特别不好的职业心态。

做事认真是李筱强给出的最后一个答案。比如他说,交给上级的报告,不一定要求有多出色,但是一定要认真。至少自己要先看一遍,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

说到交友,工作和生活是相联系和交叉的,在工作中发展成朋友,朋友成为工作伙伴的情况都会发生。其实,每一个人交友都有原则和底线,重要的是要坚守原则。我的一位朋友交友原则是三不交:不守时的人不交;不点头也不摇头的人不交;说谎的人不交。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许对大家会有一些启示。

记录完最后一个问题,李筱强又续了一杯水给我。看着他从日本带回来的瓷杯上的花瓣,忽然想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如果能够常常如此,相信定会是快乐的,也会是成功的!

上一篇:企业改组所得税政策分析:企业整体资产置换 下一篇:在“四大”生存还需钢筋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