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设备综合量化评价在油藏经营管理区的应用

时间:2022-09-24 03:17:37

单机设备综合量化评价在油藏经营管理区的应用

摘要:设备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评估单机设备综合绩效,对于将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设备操作手,规范设备管理的“养、修、用”,达到单机设备高效低耗运行至关重要。中原油田采油五厂油藏经营管理四区突破传统管理办法,创新建立了一套符合采油厂设备管理的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管理办法,经实践效果明显。

关键词:单机设备 评价 应用

一、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内涵

建立设备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主旨,就是理顺影响设备单机安全平稳、高效、低耗运行的要素,落实管理责任。通过记档分析建立一种对设备性能、运行参数匹配的综合评价体系,将设备单机安全运行、成本消耗的目标细化为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最大程度的发挥操作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操作手的“养、修、用”,实现设备安全运行效率最高,消耗成本最低的目标。

单机评价的内涵:一是建立一种能够对设备安全平稳、高效、低耗综合运行性能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从以往设备管理单一注重安全平稳运行指标评价管理,向高效、低耗指标评价延伸。二是实现合格设备、标杆设备的递增。通过对急需整改类、需整改类设备和落后指标原因的强化分析,落实整改,使合格、优秀设备不断增加。三是促进单机运行效率的最高化。采油一线管理的注采设备主要是抽油机、增注泵,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单井产量逐年下降,投入成本逐年下降,而运行设备总数却在逐年增加。由于设备新旧系数较低,在现有状况下,只有通过推行单机评价,瞄准最优设备单机及单项指标,剖析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保障单机安全高效运行。四是对单机运行指标做到及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并落实,保障单机设备最大程度的在低成本、高效率的状况下运行。五是促进岗位操作手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单机设备的管理主体是人,操作手的技能决定了单机设备的管理水平,通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操作手的综合技能。六是抓住影响单机设备运行的关键要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操作手的精力有限,必须在众多影响要素中,抓住影响设备高效、低耗运行的关键要素,才能使操作手准确及时查找出问题,制定落实相应措施。

二、单机综合量化评价设置的原则

根据设备的不同使用性质,消耗成本的不同,在单机设备量化评价中侧重不同的评价指标,真实准确的反映操作手“养、修、用”的效果。

指标设置原则:一是能科学准确的反应出责任主体“养、护、用“的效果;二是指标要便于量化,并在实际工作中能被设备操作手主观能动控制;三是指标在同类型设备单机中要有可比性;四是指标数据可以日常监测,并便于统计和管理。

三、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内容

对单机设备量化评价进行分档管理,降低了评价操作难度,简化了操作程序,使设备整改需求的轻重缓急,更加明确,更便于结合计划停井工作进行工作量安排。

(一)考核内容

1.单机量化分类。根据全区设备的不同类别、类型、使用环境、成本消耗的情况,按照量化有公平性,评比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全区设备分为机动设备及固定设备。

2.单机量化内容。根据设备的不同使用性质,消耗成本的不同,在单机设备量化评价中侧重不同的评价指标,真实准确的反映操作手的“养、修、用”的效果。

(1)固定设备分为抽油机、增注泵和混输泵。抽油机量化内容为能耗指标(功率因数、平衡率)和管理指标(基础管理、泵效);增注泵、混输泵量化内容为能耗指标(功率因数、机组标耗)和管理指标(基础管理)。

(2)活动设备分为成本指标和效率指标。成本指标量化内容为单车材料费、单车修理费、修旧利废折合成本;效率指标量化内容为红旗设备指标、单位工时油耗。单车材料费、单机修理费因车型不同,配件材料费差距较大,以及不同使用年限车辆对于材料费的实际消耗不同,根据车型、投用年限对车辆设置不同系数。

(二)单机考核办法

1.固定设备。按照能耗指标和管理指标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其中能耗指标权重80%,管理指标权重20%,能耗指标包括功率因数、平衡率;管理指标包括基础管理、泵效。

该设备得分=(功率因素排名得分+平衡率排名得分)×80%+(管理指标排名得分+泵效排名得分)×20%

对于纳入评价考核的能耗指标采用分档赋分法,依据设备能耗指标情况分为良好、合格、不合格、急需提高四档,良好得标准分100分,每下降一档减10分。

功率因数以每季度厂供电测试数据为准,>0.9为良好,>0.5为合格,

基础管理以机安组检查为依据,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优秀得标准分100分,每降低一个档次减10分。

泵效能反映抽油机参数管理对于泵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全区平均泵效为合格,合格为80分,高于平均泵效加10分,低于泵效减10分。

2.活动设备。按照成本指标和管理指标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其中:成本指标权重60%,管理指标权重40%。

该车辆得分={(材料费+修理费)×该车系数-修旧折成本}排名得分×60%+(管理指标排名得分+单位工时油耗排名得分)×40%

对于纳入评价考核的指标采用标准赋分法,考核指标排名第一者得标准分10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5分。

(1)成本指标:该车材料费、修理费按消耗金额乘以该辆车系数后减去修旧折合成本,按总金额多少进行排名。

(2)管理指标:红旗设备评比每月检查两次。采用记分制进行评比,分基础管理、车容车貌、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四项,每项25分,共100分,总成绩为两次检查成绩之和。单位工时油耗为全月所消耗成品油量与该单车本月所挣工时的比值,单位油耗最低者得标准分10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扣5分。

(三)管理办法

单机量化评价的目的就是选树单机设备、单项指标标杆,营造全区设备操作手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争创先进氛围,并对落后设备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最终实现管理提升。

1.单机设备量化评价分档

固定设备:根据抽油机量化评价得分将抽油机分为标杆类、良好类、合格类、需提高类、立即整改类。

标杆类:标杆类设备能耗指标、管理指标均不低于良好档次,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5%。

良好类:能耗指标、管理指标不低于合格档次,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25%。

合格类:功率因数、平衡率、基础管理、泵效有一项指标为不合格指标,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40%。

需提高类:功率因数、平衡率、基础管理、泵效有一项以上指标处于不合格,直接纳入需提高类进行整改,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20%。

立即整改类:功率因数、平衡率有一项以上指标处于急需提高档次的,直接列入需立即整改类管理,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10%。

2.管理办法

(1)建立单机设备综合评价例会分析制度。每月在对单机综合量化评价完成后定期召开分析例会,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

(2)分析例会参加人员:机安组全体人员,采油组设备副组长,专业化班组班长,以及立即整改类设备操作手和档次下降设备操作手。

(3)分析步骤:一是由立即整改类单机设备操作手和档次下降设备操作手对于造成落后和下降的因素进行自我分析;二是由参会人员帮助分析;三是由机安组汇总意见,制定整改措施。

(4)对于分析的原因和制定的措施以计划工作量通知单的形式下发,对于问题整改措施结合停井计划,及时安排整改。

(5)问题整改管理:处于立即整改类的固定设备,根据厂停井计划,由设备所属单位在15日内整改完毕;处于需提高类的固定设备,根据厂停井计划,由设备所在单位在2个月内整改完毕。

3.考核办法

(1)奖励基金来源:一是固定设备每台抽取5元奖励基金;二是对机安组下发的计划整改工作量未按要求完成的,每台设备扣20元;名次下降的设备,每下降1个档次扣5元,扣罚金额全部纳入下次奖励基金。奖励基金全部用于单机设备综合评价中成绩突出、水平提升的设备。

(2)奖励范围:标杆类、良好类固定设备、名次提升的设备。

(3)奖励办法:按班组综合得分计算班组奖励金额;良好类设备标准分1分,标杆类设备2分,单机评价类每上升一个档次增加0.5分。

(4)奖励分配计算:班组奖励金额=奖励基金总额÷全区总计得分×本班组得分;活动设备每台抽取10元奖励基金,对排名前50%的单机设备全额进行奖励。

四、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基础管理

加强量化评价的过程管理,健全单机设备成本消耗、管理指标等基础台账,是科学准确进行单机设备量化评价的基础,规范建立单机设备消耗分析例会制度是提升管理水平,形成长效机制的保障。

(一)评价的基础资料管理制度建立

建立单机功率因数测试制度,积极配合供电电机功率因数的测试,并做好基础数据登记台账;每月组织对抽油机平衡率进行测试,建立抽油机平衡率统计台账。坚持开展固定设备每月的基础管理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到大问题不过夜、小问题不过天,并做好检查的排名,为单机设备综合评价建好基础资料。

(二)评价后的基础管理

形成单机设备量化评价后的例会分析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单机设备量化例会分析制度是每月进行量化排名后,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分析方法采取纵、横向两种分析方式。纵向分析既单机设备和自己历史最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横向分析既同类型单机设备与当月标杆设备对比进行分析,通过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并落实,促进单机设备的指标提高。评价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到单机设备责任主体,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五、单机综合量化评价办法运行效果

自该办法2011年5月份运行以来,截至2013年10月底,总计进行活动设备评价330余台次,固定设备进行单机效能评价870余台次,通过量化评价树立标杆设备58余台次,整改设备621台次。其中调整平衡150余台次,更换双速电机,安装减速器15台次,调参142井次,优化井筒配套10井次。通过评价管理指标明显上升,全区抽油机平衡率由以前的68%上升到目前的80%;单井功率因素由以前的0.42上升到目前的0.62;泵效提高3个百分点;抽油机电量日单耗由以前271度下降为目前的253度。管理方式得到优化,一是单台设备的评价转为综合设备的评价;二是传统单一设备管理转变为既包括设备管理又纳入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由于管理到位,2011年油藏经营管理四区被中原油田评为装备管理先进单位。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五厂)

上一篇:浅谈煤炭企业集团融资策略 下一篇: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