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强度的“20”之争

时间:2022-09-24 02:47:14

戴彦德:“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肯定不会高于20%,但也不会是20%。”

“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拉闸限电成为节能减排的代名词,这令国内外对我国节能减排的质疑不断。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透露,“十二五”面临的形势要比“十一五”更加严峻。“‘十一五’把肉吃了,剩下的是难啃的骨头。”

从2010年底开始,有关“十二五”节能目标的讨论日渐升温。有20%说,18%说,16%说,不一而足。到底哪个数据靠谱,这些数据又缘何而来?

“20”之下:官方很谨慎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就表示,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及森林面积、蓄积量等,都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环保部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从“十一五”期间的两项变为四项,氨氮和氮氧化物成为新增加的两项约束性指标。

2010年12月在广州举办的亚洲能源论坛新闻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的20%减排目标基本实现。“从数字上来说,十一五完成得最好的是北京。”戴彦德说,“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服气,包括我。那是因为首钢整体搬迁到河北去了。实际上,从某些角度来看,单位GDP能源并不能反映实质的能耗情况。例如,地方上一个项目,那么能耗就上去了,尽管这个项目是高科技的、节能的。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工业化进程当中,能耗在短时间内肯定还是继续上涨的。”

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目标,戴彦德认为,十二五期间有关单位GDP能耗标准应是有“引领性、前瞻性”的,预计该指标会低于20%。“即使只有15%,虽然数字比十一五的20%小,但不代表强度小。”而在媒体不断追问下,戴彦德依然不肯给出准确预期,“这么说吧,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肯定不会高于20%,但也不会是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的起草工作,他表示,“十二五”节能指标和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不可能太高,应该比“十一五”要低一些。原因有二,一是2010年底一些地方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违背了节能的宗旨。其次,节能减排的难度在增加,将更多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而这显然并非一日之功。

“如果‘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通过通过拉闸限电来完成,为节能减排而节能减排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节能减排必须立足长远,从这个角度看,‘十二五’的目标更应当谨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20”之上:专家很激昂

对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高目标,很多专家仍然充满信心。

“‘十二五’20%左右的节能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把节能的目标向减碳目标靠是不对的,节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还关系着能源供应安全。”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这样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国承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下降40%―45%,如果按41%计算,那么单位GDP耗能目标就是下降16%,按45%计算的话,则对应的是下降18%。

“能源强度目标和二氧化碳强度目标是打好‘十二五’调整经济结构攻坚战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十分有效的抓手,坚持节能减碳的高目标并强化实施,才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中心任务。”杨富强说。

关于2010年备受争议的拉闸限电现象,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低碳项目主管胡敏表示,拉闸限电某种程度上是政策实施方式转变中的阵痛,要全面看待这个过程,不能因为短期的现象怀疑节能减排政策的长期性。“我们不能因此就怀疑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或者地方政府、企业的承受能力达不到,这是两个问题。”胡敏认为,一个更高的指标对长期的政策实施是有好处的。

“一些地方搞拉闸限电,不是为了完成2010年的节能任务,而是通过这个方法,把‘十一五’整个能源消耗量降下来。这是在玩弄技巧,实际上已经多消耗了很多能源。要杜绝这个现象,必须改变五年算总账的考核方式,改为每年一考。”杨富强认为,“十二五”耗能最好呈直线,而不要是起伏很大的曲线。“具体来说,每年的耗能数据可以在设定的数值上下浮动,但不要差距过大。否则,就可能像‘十一五’期间,前几年过分任意排放,到了最后搞突击。”

胡敏表示,政策的稳定性对避免拉闸限电等突击现象十分重要。“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企业如果在一开始即了解自己的节能任务,了解在五年之内能够用多少煤电油,那么他就会做长远的判断,合理安排生产。政府对企业的越权,或者说对企业利益的损害,是没有法律基础的。政策在一开始就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20”背后:结构调整是方向

当前,重庆、、河北、福建、甘肃等20多个省(市、区)两会陆续召开。各地在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纷纷提出了2011年以及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降低经济增速、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很多地方谋发展、促转变的共识,也成为地方两会的重要关键词。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指出,节能减排,不单是降低能耗和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从更深层次上看,减的是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减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重阻力。从各地举措可以看出,一方面,“减法”是必须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让经济从根儿上绿起来。一方面,“加法”是高效的,探索节能减排市场交易试点,将为节能减排增添更高的“技术含量”。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康艳兵指出,“十二五”期间节能措施应当转变。由过多的行政手段转向市场的手段,包括价格手段、财政税收手段,以及“十二五”期间探索交易的手段,如节能量的交易,碳交易等。从高耗能企业的节能转向更散的中小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民用、商用、建筑、交通等领域将成为重点抓的节能减排领域。

康艳兵特别指出,要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倡节约型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应该奢侈浪费,包括生活中的奢侈浪费,发展中的奢侈浪费。我国很多地方热衷炸楼、拆路,欧洲美国一二百年的建筑物比比皆是,而我国建筑物的寿命只有二三十年,这么发展是不行的。”

上一篇:“苹果”有毒? 下一篇:融雪剂将“自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