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云南禁毒史轨迹初探

时间:2022-09-24 02:34:18

【关键词】当代 ; 云南 ; 禁毒史早在清代中叶,英属殖民地印度盛产的鸦片即经由缅甸走私进入云南,使云南人民长期经受着的严重危害,近代社会鸦片深刻地影响着云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边防等各方面的发展。当代以来对云南的危害日益加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在中央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云南省采取的一系列的禁毒措施,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1当代以前云南禁烟毒历史回顾

17世纪,鸦片已从国外传人中国,鸦片烟毒流入云南始于19世纪初。道光年间鸦片在云南日渐发展,不仅罂粟种植扩大,而且加工的技术也传入云南。道光十八年(1838),云南全省已广种罂粟,云南地方政府虽制订了一些禁种措施,但由于时败,各地豪绅、土司阳奉阴违,置禁令于不顾,仍大量种植罂粟提炼鸦片牟取暴利。鸦片战争失败后,禁烟废弛,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猛增。光绪末期,全省罂粟种植面积约占可耕地面积的5%~ 8%, 后来清廷颁布禁烟条例,要求各省10年为期,接年递减,直至禁绝鸦片种植,禁种取得了一些成效。宣统年间,云南中部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边远地区和一些重点产区种植罂粟的情况仍很突出。

辛亥革命后,依据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停运印土条约》和北洋政府通知,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下令民国全省烟苗禁绝,制订了《禁绝烟苗条例》、《巡视铲烟规则》,并采取严厉措施,撤职、停委了一批违令的道、县官员,枪毙了一批违禁种植罂粟的烟农,禁种罂粟,暂见成效。云南护国起义后,唐继尧扩充军队,造成省库空虚,财政匮乏,为弥补财政支绌,决定开放禁烟,实行“寓禁于征”政策,鼓励农民复种罂粟,从中征税。

1935年,国民政府制订“三年禁毒,六年禁烟”方案,云南省制订了《云南禁烟实施办法纲要》、《云南全省实行禁种鸦片章程》,提出分期分区在3年内禁种罂粟。除中缅、中越边境及滇川,滇黔等边远地区和情况复杂的18个县外,要求1939实现禁种,不准再有烟籽入土。

解放战争时期,政府忙于进行反人民的内战,禁毒工作废弛。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反动统治即将覆灭之时,云南省政府令各地:“该专力剿匪,不再分散兵力铲烟”,种植罂粟更加泛滥。至1949年,全省种植罂粟达240万余亩,约占可耕地总面积的1/5,年产鸦片约5 000万两。 [1]

2建国初期云南禁烟毒历史

1949年前夕,西南地区烟毒情况十分严重,云南是全国最重要的鸦片产区,云南省罂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20―30,云南省吸烟者占总人口的25% 。 [1]由于罂粟种植面积广泛,同时也造成鸦片烟土贩运十分猖獗,烟馆林立,吸食烟土成风。烟馆在大城市最多,其次是小县城,在云南省吸食鸦片的者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无数吸食上瘾的烟民不仅毒害身体,耗尽家财,甚至破产堕落,沦为无赖、扒手、乞丐等,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生产。

建国初期,在摧毁旧政权的基础上,1950年云南省根据全国颁布的《关于严禁鸦片烟毒通令》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公安厅等机构联合一些人民团体,组建了云南省禁烟委员会筹备委员会,领导禁烟运动;云南省建国初期制定并颁布的禁烟法规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根治鸦片烟毒的具体方法,明确了惩治的范围、界限及量刑标准,人民政府从一开始就将禁烟工作建立在法治化的轨道上,有法可依,有法可治;云南省农民协会向全省农民发出拥护禁烟法令彻底禁绝烟毒的号召,要求各级农代会召开大会,专题讨论禁烟工作,订出切实有效的禁烟办法,保证不让一粒烟籽入土,已种的要自动铲除,改种粮食;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营造禁烟毒斗争的良好氛围;为防止种植罂粟,云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的团体号召农户们发展替代种植,铲除罂粟,改种粮食或有销路的经济作物,替代种植的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法供应,对根治了云南的鸦片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全面禁毒,对烟毒进行全面围剿,使之无隙可遁。总的路线是团结教育多数,打击少数,先易后难,同时,又把禁毒斗争的重点放在严惩毒贩、堵源截流上,充分发动群众,严厉打击处理制造、贩卖、运送的大犯、主犯、惯犯、现行犯。

云南作为全国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下决心,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教育的、科技的多种措施,先内地,后边疆,厉行禁毒,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基本禁绝了鸦片烟毒的传播与危害,使绝大多数各族人民从毒雾之中解救出来,竖起了禁毒的历史丰碑,维护了社会安定,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云南的禁毒斗争(过境贩毒与危害蔓延阶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毗邻世界主要毒源地“金三角”地区,历史上深受帝国主义鸦片侵略之害,新中国成立后,用三年时间扫除了百余年烟毒的危害,中国无毒国的称号保持了30年。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尤其是东南亚“金三角”贩毒集团实施北上、建立“中国通道”后,再度像瘟疫一样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给中国造成了新的危害,随着世界泛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云南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渗透的必经之地,危害的最早受害地,成了境外侵袭的重灾区,成为了全国禁毒斗争的最前沿,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全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

针对新时期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云南的禁毒斗争始终坚持党委领导,群众路线,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各方配合,大打禁毒人民战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力军作用,有的放矢,查缉贩运,禁吸,严禁种植,“三禁”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全国禁毒和国际反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1982―1991年的大约十年时间,云南主要以过境为主,危害不断蔓延,非法种植罂粟时有发现,犯罪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走私精制化,贩毒手段狡猾多变,武装走私、暴力抗拒查缉屡有发生。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云南省的边境贸易全方位发展,人、财、物大流动;加之云南边境与邻国无天然屏障,边民交往频繁,边境管理所能控制的口岸通道十分有限,使国际贩毒集团和其他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在世界泛滥的“国际大气候”影响下,境外对云南的渗透日益严重,并向中国内地蔓延,竭力开辟所谓“中国通道”。他们与中国的毒贩相勾结,把走私进入云南境内,然后辗转销往港澳和中国内地省区。

过境贩毒和部分的就地销售,很快形成了云南的地下消费市场。吸毒人员增长迅猛,危害迅速蔓延。在1982年至1991年的十年时间内,云南省的吸毒人员,从原来边疆少数民族吸食传统鸦片的几千人,迅速向省内蔓延,并向吸食海洛因转变。吸毒人数迅猛上升,到1990年,全省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达到5.7万余人。缴获量也快速增长,全省公安机关1983年缴获海洛因仅1.45千克,随后逐年上升,到1992年,缴获海洛因近4吨。这一时期,来势之猛,危害之烈,是当时无法估量的。而这一阶段的云南禁毒工作,主要是以查缉为重点。

为减轻“金三角”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危害,云南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边防部队始终坚持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把查缉入境作为禁毒的首要环节,不断给予境内外走私贩毒分子有力地打击,全方位加强公开查缉和堵截。针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关系以及入境流向,组成“三道防线”的查缉网络,形成“一线堵、二线查、三线截”的布局,严密堵查走私贩毒活动。

针对新时期云南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毒源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犯罪主要是过境贩毒,在禁毒小组领导下,确立了“堵源截流”,严厉查缉、打击走私过境贩毒活动的战略思想,通过多种手段,将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运输渠道斩断。与此同时,狠抓戒吸,花大力气治理消费市场。为此,省委、省政府不断提出了禁毒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对各级党委、政府进行考核、检查,把禁毒工作推向前进。

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禁毒工作,紧接着成立省禁毒领导小组,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增加了缉毒专业队伍,1983组建了缉毒专业队伍,有效地打击了犯罪活动;l 983年开展“严打”斗争后,把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对象之一,持续几年,破获了一大批贩毒案件,抓获了一大批1989分子,公开判处了一大批罪犯,缴获一大批;l989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除“六害”斗争部署,把违法犯罪活动列为查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发动群众打一场新的“鸦片战争”;1990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禁毒工作会议,制定了“堵源截流,三禁并举,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明确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将禁毒工作推上新阶段。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 21世纪初的禁毒工作(从单一“缉毒”走向全面“禁毒”阶段)

云南省20世纪80年代禁毒斗争取得一定胜利,但是从1991年到2003年的这一阶段云南问题依旧严峻,面对新的毒情,云南省委省政府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根据形势的新的变化,调整禁毒工作的方针与政策,云南省禁毒工作由20世纪80年代的单一“缉毒”走向90年代的全面“禁毒”阶段,实现了对犯罪和危害的有效控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云南省对禁毒工作一直抓得较紧,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但是,到90年代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十分严重,并且境外“金三角“地区和国内的形势与80年代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境外发展时期由传统向合成转型,传统继续大量渗透入境,合成也猛烈袭来,大宗和零星贩毒活动都很猖獗,禁毒形势相当严峻。“金三角”北上势头增强,对我国形成“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格局。境外 “金三角”毒源地产业90年代处于由传统的罂粟种植、粗放加工向人工精制合成“冰毒”的转型时期。“冰毒”成为祸及中国人民健康的新威胁。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云南的禁毒工作在国家禁毒委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禁毒斗争实行战略性转变,是适时的,正确的,实践结果也是成功的。这一阶段是禁毒斗争一个新的突破,禁毒工作由单一“缉毒”走向全面“禁毒”,由“三禁”方针转变为全面的“四禁”方针;努力开辟境外禁毒战场,大力推进禁毒国际合作。组织开展了“无毒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禁毒思路,全面加强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突出堵源截流的工作重点,持续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巩固禁吸戒毒的成果,重点整治危害较大的地区,抓住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同时进攻,禁毒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随着禁毒斗争的深入,蔓延之势得到有效控制。

这一阶段,打击犯罪和查缉的能力稳步提高,缴获数从1992年的近4吨多上升到2003年的9吨多,平均每年缴获数都在6吨左右。云南省的犯罪和危害初步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这个阶段的艰苦努力,云南的危害从来势凶猛、蔓延迅速,逐步转入了势头遏制、相对稳定的阶段。

5禁毒人民战争的新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云南禁毒工作由单一“缉毒”发展为全面“禁毒”,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云南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国际毒潮持续泛滥、问题全球化大气候的影响下,禁毒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国内冰毒、等新型不断流入云南,使我省面临着境外与国内“双向”渗透的严峻形势;境外的种植、生产、加工规模出现反弹、贩运活动猖獗、贩毒手段诡秘多变 ;合成渗透加剧,犯罪特点复杂多变;由于问题的发展蔓延,导致云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疫情不断扩大。

2004年,是云南禁毒斗争赢得历史性机遇的重要一年。中共云南省委白恩培书记深入实地调研后,亲自撰写了《德宏保山禁毒和艾滋病防治调查》上报中央,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我省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云南省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的通知》,并在云南召开了全国禁毒工作会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动员,部署开展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云南禁毒防艾具体措施的出台,和云南省禁毒人民战争规划的提出,标志着云南省禁毒斗争进入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新的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云南禁毒斗争从被动防御、战略相持,转入战略进攻,向实现全面遏制、消除危害的目标努力奋进的阶段。2005年4月,遵照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了一场禁毒人民战争。这次禁毒人民战争以“三个遏制”即遏制来源、遏制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为目标,以解决海洛因问题为重点,推动禁毒预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禁毒严打、禁毒严管五大战役齐头并进,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坚持预防为本,认真贯彻《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大力开展禁毒预防战役,全民识毒、拒毒、防毒、禁毒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提出创办戒毒康复场所这一新的重大举措,大力开展禁吸戒毒战役,挽救吸毒人员、遏制危害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三是坚持四禁并举、堵源为上,大力开展堵源截流战役,形成了覆盖主要陆路、海路、空路、邮路的立体防控体系,堵截境外渗透能力明显提升。四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以打击制贩毒集团、网络和毒枭为重点,大力开展禁毒严打战役,制贩犯罪活动受到严厉打击。五是坚持从严管理方针,大力开展禁毒严管战役,易制毒化学品和品、流失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六是坚持把实施以替展为核心的境外除源战略作为禁毒国际合作重点,大力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境外禁种除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云南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开展禁毒斗争的省份。从80年代初期系统地开展禁毒斗争以来,迄今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近三十年来,云南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从死灰复燃到急剧蔓延,直到发展蔓延势头被遏制,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过程。禁毒工作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防御逐步转变为主动进攻,斗争水平不断提高的历程,作为中国禁毒斗争主战场之一的云南省,在总结过去禁毒斗争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禁毒斗争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是一项重要、紧迫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只有从实践中去总结、探索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升华,才能使禁毒斗争更加主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不断开创禁毒斗争的新局面,推动禁毒斗争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云南的禁毒斗争》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3页

[2]王金香《中国禁毒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90页

[3]张绍明.《禁毒大视角―中国禁毒概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212页重

上一篇:浅析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下一篇:等待也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