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9-24 01:52:56

探析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英语考试进一步改革,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课文的教学是培养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在阅读能力要求方面也比以往有了大的提升。英语课文教学属于高中英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能力;英语课文教学

目前从我国各个高校的测试题目中可以总结出,英语课文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全文,并且还需要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深层次的理解题。学生在考试中不仅需要具备分析理解的能力,甚至要随时应对文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大量陌生的单词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做到大量地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偏小

经大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除了课内对于英语有短暂接触,课下往往不会主动去寻找英语课文来加强阅读能力。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课,机械地做一些笔记,完全是被动式学习,大家都只是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为了考试而学习,每次考完试后就感觉分外轻松,仿佛甩掉沉重的包袱,无法从英语的学习中找到快乐,自然难以投入精力和时间。

2.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英语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生词不愿意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遇到偏难的词汇时往往容易放弃。这样下去,日积月累欠下的“债务”越来越多,同时阅读时往往采用“默读”,很少有学生愿意读出声音。这样的阅读习惯十分不良,整篇文章读完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3.教材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现在学生接触的东西日新月异,每天都在不断更新,略显过时的教材自然无法跟上学生的步伐,要想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1.先审题再阅读

先对题目进行阅读,然后再根据问题去理解文章,这样的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阅读明确,在阅读中有所偏重,可以节省大量的理解时间。而缺点就是阅读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了解文章的主体和文章细节的分布情况,因为之前没有认真读文,所以不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所以,这样的阅读方法较适合浅显阅读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EFC SB 2 A L10 body language 时,我们可以采用课文导入的方法,可以请老师讲述课文的背景,例句为:There was such a college where 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在老师详细讲述事情的背景时,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图片和情境。

2.先阅读文章再审题

顾名思义,首先应把文章全部进行理解,然后再做题。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在读懂全文的同时能对问题有充分的了解,缺点在于阅读速度容易降低。另外,由于阅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记住的细节内容有可能不是自己需要的,而那些亟须用到的内容还没记住。

3.读文―看题―读文

这个建议相对简单,就是先快速读遍全文,对文章形成个大概印象,然后再看问题,最后反过来再看一次全文,最后回答问题,主要的技巧包括,在读文的时候心里对文章一定要有大概的把握,为做题目时留有余地,要在心里清楚大概哪部分是重点,有可能会出问题,这样做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三、怎样做好“精读”

1.先把“单词”学好

有句话说得好,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没有单词就没有一切,学习单词,不仅仅要知道它代表的意思,更要掌握它的性质以及正确的用法。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词句里,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截然不同的。

2.再把句型记牢

小学一年级的英语中也有句型,英语教学的研究中有一个称谓叫“句型学派”,就是把句子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尽管这种有它的片面性,但的确说明了“句型”在英语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尤为重要的是,在进行精读文章时,一定要学习各种好句子,就像汉语那样,用心记牢。

3.语法也很重要

英语的语法学习起来相对较难,不少学生一提到语法就十分头痛,我建议平时阅读时要把一些重点的句子反复背下来,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授句子里的知识点,然后反复揣摩里面的语法,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将语法牢牢掌握。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能力要想提升,首先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数量一定要上去,就像质量互变规律一样,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同时还要通过阅读,学习句子和语法的运用,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精华部分;最后通过阅读英文原著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感,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诀。

参考文献:

[1]刘美玲.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J].基础教育研究,2009(11):31-32,35.

[2]元杰.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394.

上一篇:胸中有丘壑,笔底自生花 下一篇:§1.1.1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