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起步的“0001”

时间:2022-09-24 01:46:47

“三十而立”,对于成长历程充满波折的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是否也一样“而立”?

答案是肯定的,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了重庆经济的半壁河山。2007年实现增加值2265.61亿元,增长20%,比重庆GDP增速高出4.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1%。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从10年前的10余万户发展到去年底的68万户。

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是如何演绎财富故事的?请听两位民营企业家的讲述。

1979年,在邮政部门工作的我不甘寂寞,和几个朋友利用节假日在贵州遵义捣腾起了日用品综合厂。

启动资金只有20元,我们买回牛油、皂黄碱、松香等,在煮饭的锅里熬制出了第一块肥皂。

产品粗糙,但市民却争相购买我们的第一批肥皂。除去成本,我们净赚了100多元。尝到甜头后,我们开始逐步加大产量,3年间,我们的肥皂赚回利润50多万元。

1981年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上的广播中偶然听到一则消息:国家将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回到重庆,我义无反顾地退职“下海”。当时家人和友人都劝我三思而后行,我回答道,如果只晓得等,到时黄瓜菜都凉了。

环保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要想搞出名堂,谈何容易。我一头扎进市图书馆翻阅资料,苦苦研读。尔后,我从重庆电机厂买回两吨钢材,拉到遵义,对照书上图纸,依葫芦画瓢。经10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研制,终于,第一台双涡旋型除尘器诞生了!

一个月后,我赶回重庆,经过简单筹备,重庆第一家民营企业――重庆渝光环保厂成立。

当时我国的环保设备依靠国外进口,而我们生产出来的环保设备价廉物美,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1989年,重庆诞生了首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由重庆渝光环保厂改制的重庆远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拿到了编号为“0001”的营业执照。不经意间,我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重庆民营企业第一人”。

那年,我刚满40岁。

1991年冬,我们把最新研制的消声器安装在市委大院的锅炉上,经市环保局测试,达标!当时,我的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花。

事后,市委办公厅要付工程款,我说免了。对方说,那怎么能行?我说,你们能不能送面锦旗作为报酬?对方不解。我说,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太渴望政府和方方面面的关爱、扶持和勉励了。后来,他们给我送了面镶有“消噪音,治环境,造福人类”10个字的大红锦旗。

为了给自己“充电”,我攻读了北京经济函授大学,开阔了视野,并被上级破格评定为高级工程师。

有政府的支持,我的雄心更大了。

两年后,我和我的团队在重庆组建了由三方出资的第一家私营合资公司――重庆三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所从事的精密铸造在重庆首屈一指。尤其是公司从1992年开发的耐酸不锈钢、德国银等品种的赛马用马蹬、马嚼子等高精体育用品和各类装饰用品,远销荷兰、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马具生产销售的最大企业之一。

屈指一算,我在商海博弈近30年了,我觉得民营企业大有所为,我决心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拼搏……

【陈克明,重庆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重庆民营企业家联合会会长、重庆三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友成整理。】

上一篇:婚姻需要“和事佬” 下一篇:“小天鹅”的飞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