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的陶瓷情缘

时间:2022-09-24 01:29:31

前世今生的陶瓷情缘

与众多土生土长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不同,韦毛华的陶瓷艺术“血统”并不“正宗”。本为广西柳州壮族后裔的韦毛华,起步于广东佛山石湾,成长成材于陶瓷圣地景德镇,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会与陶瓷结下缘分。

用鬼使神差、匪夷所思来形容韦毛华与陶瓷的缘分一点都不过分。生于木工家庭的他从小就对捏泥巴有着挥之不去的兴趣,甚至还和同伴们将泥捏的玩具放在田野田坝的洞上烧。步入社会后,韦毛华想去佛山投亲寻求出路。因为不熟悉路,他一到南庄便以为到了目的地而早早地下了车。谁成想这次错下车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满街的公仔瓷厂让韦毛华兴奋得不得了,他冥冥中感觉到这将是他一辈子的事业。于是韦毛华留下来做起了雕塑学徒。幸运的他先后成为石湾陶塑家马海老师的关门弟子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的人室弟子。在恩师的悉心调教下,韦毛华的技艺突飞猛进,并被马海等一批雕塑名家看好。本可坐等成名的他却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怀着对陶瓷的满腔热爱,毅然只身来到景德镇。

景德镇这个人杰地灵、兼收并蓄的艺术热土,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了这个求知若渴的朝圣者。在这个陶瓷圣地,韦毛华如鱼得水,有幸得到刘远长、马海和钟汝荣等大师真传的他,继承发扬了“石湾公仔”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特点,将“石湾公仔”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和景德镇高超的陶瓷雕塑技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人物造型生动传神,线条流畅,雄健中不失儒雅,古朴典雅中不失现代感,奔放中不失细致的鲜明特色。仅三年韦毛华创作了一大批集思想性和工艺性为一体的作品。对此,自己的老师刘远长大师给予了高度肯定:“韦毛华从佛山学艺到景德镇发展,将佛瓷和景瓷工艺有机地揉合,起的就是‘远程嫁接’作用。”

已经在陶瓷雕塑领域成绩斐然的韦毛华从不放过向其他艺术学习,使得技艺日臻完美的机会。他和紫砂界泰斗鲍志强的关门弟子――青年紫砂陶刻家厉上清私交甚笃、惺惺相惜,二人经常交流各自的创作心得和技法。厉上清告诉记者,在雕塑时刀法的运用上和对泥感的判断感悟上,韦毛华似乎总有无数的灵感涌现。所以他的人物刻画入微,手法新颖别致,造型生动传神。在好友厉上清眼中,韦毛华为人谦虚朴实,待人真诚,敏而好学,是个良师益友。

上天厚待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一路走来的韦毛华曾无数次感叹,命运真的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东西,是他对陶瓷深深的爱感动了上天,使他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风华正茂的韦毛华与陶瓷的情缘还在继续,未来他与陶瓷还将演绎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韦华,原名韦毛华,男,1966年2月出生。广西柳州市,壮族,高级工艺美术师,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为国际东方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高岭陶艺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体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石湾公仔协会会员。

2001年在景德镇市创办“莽陶轩”个人工作室。2002年,在江西省第四届瓷都“金融杯”32艺美术大奖赛暨景德镇市第六届陶瓷美术“百花奘”展评会上,他送展的五件作品获金奖一项,银奖一项,优秀奖三项。“雄霸天下”获金奖后并在随后举办的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大赛中又获二等奖。2003年5月,瓷雕“高山流水”在首届“香江杯”精品陶瓷大奖赛中获“铜奖”;2005年10月瓷雕“力转乾坤”获全国名窑名瓷名家名作展评会金奖;在佛山市中国陶瓷城举办的石湾陶艺作品展上“知足长乐”瓷雕获二等奖。2004年5月,作品“力士”荣获广东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新人新作展金奖。2004年10月,作品“知音”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银奖,同时被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6年6月,作品“百味人生”荣获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银奖。

上一篇:性之所至 信手拈来 下一篇:商周玉器辨伪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