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湾镇金山村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防治

时间:2022-09-24 01:28:05

[摘要]2015年,白银综合试验站靖远示范县北湾金山科技示范点李明山渔场发生草鱼绦虫病。笔者为多年在养殖一线从事渔业技术推广一鱼病测报工作者,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金山村草鱼 绦虫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91―01

1发病情况

发病池塘面积30亩,水深1.2米,水质较肥。2015年4月底放养规格为1斤左右的越冬草鱼种,6月中旬,当地水温在20℃左右时发现零星草鱼绦虫病,到7月中旬,当地水温在26℃左右时,发病率迅速增高,但无大量死鱼现象。病鱼症状:鱼体发黑,鳃丝苍白,腹部膨胀,稍红,鱼体消瘦,离群独游。剖开鱼腹,可见肠道表面严重充血、发炎,鱼肠前段第一盘曲胀大成胃囊状,肠壁的皱褶萎缩。剖开肠道,可见肠内密集半透明乳白色带状虫体批量,头节有一个明显的顶盘和两个较深的吸沟,虫体多为刚开始形成节片的幼虫,长2~3厘米;少数为成虫,体长达到14厘米。根据以上症状,初步判断该病例属草鱼头槽绦虫病。

2病害分析

鱼类头槽绦虫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引起的鱼类肠道寄生虫病。寄生于草鱼肠道的多为九江头槽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假叶目、头槽科、头槽属。虫体扁平状,有节片。虫体长度约在2~3厘米。头节心脏形,其上有一明显顶端盘和两个肥大的深槽。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和成虫五个阶段,有二类宿主,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终宿主是鱼。钩球蚴在水中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剑水蚤体内发育成原尾蚴,剑水蚤被鱼吞食后发育成裂头蚴之后长出节片,形成成虫。

3流行与危害

九江头槽绦虫病原是两广地区草鱼鱼种地方性疾病,由于苗种的引进,将这种寄生虫病携带到了其他地区,使得此类病成为一种广泛性流行病。九江头槽绦虫主要引起草鱼夏花和春片发病,鱼苗培育阶段,常常在4厘米左右的草鱼肠内可找到数以百计的裂头蚴及部分成虫。九江头槽绦虫病对越冬草鱼鱼种危害更大,发病鱼池鱼类死亡率高达90%以上。九江头槽绦虫病的感染还具有明显的年龄因子,草鱼鱼种感染头槽绦虫病后,经初染、繁盛阶段,若未致鱼体死亡,随着鱼体成长,大约在10厘米以上,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逐渐下降。因此,成鱼养殖一般不会出现此病。另外,九江头槽绦虫病的发生与进展还与水温有关,在28~29℃水温下,草鱼从吞食感染有原尾蚴的剑水蚤后,至绦虫成熟能产卵,大约只需3周时间。

4治疗过程及方法

治疗过程:根据九江头槽绦虫的危害,建议养殖户全池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以杀灭池水中虫卵和剑水蚤,同时用吡喹酮预混剂混饲杀灭虫体。但由于当时没有吡喹酮,养殖户便自行用药。7月15日,开始使用0.35m g/l渔用敌百虫药液全池泼洒,连用两次,无效。8月初,养殖户购买来吡喹酮,8月2日养殖户开始使用吡喹酮预混剂(每千克鱼体重48毫克)混饲,每天投喂两次,连续投喂3天,同时全池泼洒0.35mg/l渔用敌百虫药液。至8月5日,鱼类病情有所好转,摄食逐渐正常。为了彻底治疗好此病,养殖户接着又投喂了两个疗程吡喹酮预混剂,至8月底,鱼类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治疗方法:1、吡喹酮,按每千克鱼体重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饵投喂,每天两次,三天为一疗程。2、丙硫咪唑,每千克鱼体重用40毫克,拌饵投喂,每天两次,三天为一疗程。3、硫双二氯酚,每千克鱼体重用2~3克,混饲投喂,每天两次,三天为一疗程。4、精制敌百虫粉,每500克面粉中加40克精制敌百虫粉制成药面,按每天鱼的食量投喂,连喂3~6天。5、中药南瓜子,每万尾夏花用250克南瓜子粉混饲投喂,连喂3天。

5问题讨论

5.1防病意识较差。清塘消毒不彻底;引进苗种时未检疫;苗种放养之后消毒工作不到位;在轮捕轮放过程中,苗种池、成鱼寄养池混用等,造成此病流行和蔓延。

S.2日常管理不够精细。发病初期,由于养殖户的疏忽,未能及时发现鱼病,直到6月中旬,有垂钓者钓上鱼,杀鱼烤吃,发现有几条草鱼肠道寄生头槽绦虫,养殖户才知道草鱼得了此病,使得鱼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从而延长了病程。

5.3养殖户重视力度不够。总认为寄生虫病只会影响到鱼类摄食,而不会引起鱼类死亡,于是抱着可治可不治的态度,随便用些杀虫药,结果是,不仅未治好鱼病,反而拖延病情,使其加重。

6小结

防治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切断传染源及其生活史为主要预防措施。在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以杀灭虫卵和剑水蚤。治疗时,用吡喹酮预混剂混饲内服杀灭虫体,同时外用渔用敌百虫药液全池泼洒,杀灭水环境绦虫钩球蚴和中间宿主剑水蚤。内外兼治,疗效较好。

上一篇: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下一篇:塑料大棚蔬菜反季节优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