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制度正义的构建途径

时间:2022-09-24 12:10:48

试论制度正义的构建途径

【摘 要】社会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保障。所以,制度正义的实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制度正义的构建途径进行简略探讨。

【关键词】制度正义;制度;正义

一、加强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他们对生活如何决定意识作了详尽的阐释:“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就为属于“意识”、“观念”范畴的正义观寻到了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总与一定阶段生产力要求相适应,正义制度是制度为了适应生产关系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生产关系通过对人们间经济关系的界定,使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实现生产力最大程度上的发展,这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表现。因此,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维护这些关系的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制度正义评价标准

第一,公平公正标准。正义蕴含着公平公正,制度内容是否公平公正要看制度对人们基本权利义务的分配否公平公正,在同一事件中对不同主体能否公平对待,对同一主体的不同事件能否公正处理;制度执行时的程序公平公正是指执行主体在实施制度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不会偏私,保持中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制度的整个实施过程。第二,社会生产力标准。在马克思看来,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对制度的变迁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制度对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当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其必然会进行变革和创新,产生能够适应生产力的新制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这样制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存在下来。因为生产力与制度之间存在这种辩证关系,所以生产力成为衡量制度是否正义的标准之一。第三,人的自由标准。人的自由实现程度是评价一个制度正义的最高标准。制度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促进,在马克思看来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制度是对人的本质的一种确定方式,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表现。制度是否正义的评判标准最终也就定义在人的自由上。制度正义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人的自由,制度实现人的自由程度越大,就是向正义靠的越近,也只有正义的制度规定和保障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三、严格要求制度的设定主体和运行过程

目前在我国,政府是设立制度的重要主体,除了法律外,其他制度基本都是由政府单独完成的。所以,实现制度本身的正义,要加强对制度制定主体权力的严密监督。执行程序设计的再完美,但制度本身不正义,那么无论如何实施这项制度,发生的结果都将是不正义的,因此要从根源上即制度内容上先实现正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同样,也要严格监督制度运行过程。仅仅制度本身正义也是不够的,每一个制度被制定出来后还需要执行和实现这一中间环节,正义的观念和原则只有转化为现实力量才有意义,制度本身设计的再正义,但执行过程是非正义的,制度依然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正义效果。制度本身正义和运行正义完美结合才能实现完整的制度正义。权力监督包括政治权力体系内部的权力监督和政权体系外部的监督。政权体系内部监督是指不同国家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它是国家机关实行自我控制、协调制衡的重要手段,但此种监督基于其严格的程序性规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以派、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为主体的市民社会组织对政府权力监督的作用效果同样很明显,此种形式的监督过程是随机性的,是一种对国家政权机关的制度性监督不足的有效补充。

四、培养公民制度意识

维护和倡导制度正义时,人们要尊重制度的内在规律与质的规定性,培育起正确的制度意识。通过培育制度意识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制度决不是某一个主体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制度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压制了某个群体或者个人,但这是制度为了公平公正分配权利义务而产生的现象,是社会生产力背景下的客观产物,不是为了偏单某一方。人们利用制度来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追求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制度是被作为一种手段,也有工具色彩,但制度这种手段和工具不是可以任凭自己意愿随意使用的,制度不会沦为某个组织或者个人的私人物品,我们要合法合理地利用制度的工具性,要保持制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最终实现制度的正义性。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

上一篇:海口市羽毛球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外派人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