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珍 金城的三个春天

时间:2022-09-24 12:01:29

高月珍 金城的三个春天

高月珍把金城保险柜的三十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致富的春天、发展的春天和改制的春天,她的每一个春天,都是自己艰辛又不屈不挠的历程。

金城保险柜的大楼在干峰北路上十分显眼,硕大的“金城”两个字像是守卫一般镇在大楼上。大楼后的院子里就是高月珍的金城保险柜厂,三十年来,她吃住在厂里,如同宣下誓言,不离不弃。

致富的春天

上世纪80年代初,高月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的重心就是田间地头。那时候她大概从未想到自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开一家工厂,并且一做就是三十年。

1981年,进入改革开放的第三年,表面上依然平静如旧的城镇里隐藏着暗涌,农村土地以户为单位的大承包正如火如荼。彼时国家和集体的企业已经显出疲相,能进入其中也只是意味着能领到一份饿不死也撑不着的工资。在“活着”这一人生第一要义指导下,很多人做起了小买卖,他们成了中国第一批“个体户”。正是这帮骨子里有不安于现状因子的人们,硬生生地从国家和集体这两个僵化的概念里撕开一条缝,给中国的经济成分注入了新鲜空气。

高月珍可不知道当时的国家经济情势,只是因为气不过做保险柜推销员的丈夫不受重视,高月珍拿着家里仅有的积蓄,东拼西借凑够了一万元,在太原市北郊新城村承包了一家旧加工厂,与丈夫一起干起了个体户。那时候,高月珍凭着认真与不退缩的一股干劲儿,在这半亩地上硬是把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工厂实现盈利。1984年,高月珍的小作坊正式注册,金城牌保险柜成了他们的招牌产品。凭着过硬的质量,金城牌保险柜进入山西省内各大公司及事业单位,并逐渐在山西市场站稳了脚跟。

发展的春天

高月珍是那种“别给我机会,得着机会我就得使劲儿发展”的人。

经过几年的打拼和积累,到1989年,金城保险柜厂在山西省已经有85家销售网点,把解放以来主宰太原市场各大商场多年的外省保险柜逼退出了山西市场。这一年,高月珍的小工厂已经拥有资金40万元,价值14万元的设备及9间厂房。

高月珍想要做大,原先在半亩地上建成的厂房小,产量低,人手不够,企业难以再往大发展。高月珍多次申请扩大场地,却迟迟没有人给她解决问题,她的长远规划眼看就成了泡影。全国各地的客户一封接一封地发电报催促要货,一方面拿着厚厚一沓订单,一方面保险柜生产不出来,高月珍犯了难,产生了既然自己做不大,不如把企业送给集体的想法。想法是好,可那个年代人们对个体户的态度慎之又慎,想找到能托付企业的地方不容易。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高月珍把她的金城保险柜厂,全部迁到了正在招商引资的万柏林区。

有人问她,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心血赠与他人,不心疼吗?企业送出去,你将来做什么?其实高月珍心里早就有了谱,只要有人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把“金城”这个品牌一直保留下去,她就心甘情愿去厂里的车间做技术员。

1989年告别了个体生涯,高月珍带着设备和技术员落户后北屯村,金城保险柜就此转为村办集体企业,高月珍也由原来的厂长成为了技术员。因为没有经营意识,在先后换了两任厂长金城保险柜仍然产生不了效益之后,1990年,高月珍重返领导岗位被任命为厂长。重新披挂上阵的高月珍带领职工修葺了破旧的厂房,全心全意投入生产。山西人的厚道也体现在对产品质量卓越的追求上,金城保险柜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产品好,质量优,很快在全国闯出了名声,1997年,北京市公安局召开新闻会现场推荐金城保险柜。借此契机,她首先在北京打开销路,随后河北、内蒙古、山西的市场也逐渐打开。在金城保险柜的黄金年代,京城的王府井大厦都能看到它的展柜。金城保险柜的一位客户家中被窃,损失不小,但窃贼始终无法撬开保险柜,保护了客户财产的事情,在业内传为佳话。

改制的春天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金城发展的黄金时期,1999年,企业体制改革的浪潮让高月珍看到了更好的契机,当时高新区正在筹建,有人请高月珍去高新区考察,并给予优惠政策。高月珍也想抓住这次发展机会。然而在万柏林区领导的多次挽留下,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在万柏林区发展企业。

因为一些意外,高月珍不得不放弃除太原市以外的省内省外市场。然而,把经营范围都放在太原,如果市场饱和了怎么办?高月珍心态很好,现在经济政策好,每年数以万计的新公司成立。近些年,家用保险柜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柜很早就成为家庭的一项必需用品了,使用比例高达90%,而在我国比例还不到5%,这种明显的差距一方面表明了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柜产品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年以来钢材价格下跌也给保险柜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高月珍相信只要坚持用心做出质量好的产品,不怕卖不出去。

民营企业生存艰难,高月珍深有,本会,但她一直坚信只要问心无愧,就一定能把企业做好。近一两年,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金城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有利的市场前景,高月珍又开始琢磨她的蓝图:找一个更大的场地搬过去,扩大生产规模,把自己的十几个专利都正式上线,同时大量招收研发人员,把在北京的研发中心搬回太原来,依靠现在良好的发展环境,立足于太原,再一次把品牌打出山西去,希望在不久就能重现上世纪90年代金城的辉煌。

高月珍不仅在工作中有着近乎疯狂的执著,在建厂这么多年来,无论效益好坏,她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一点都没有减少。她收留下岗工人、残疾人,接纳“两劳”释放人员,给他们安排工作;汶川地震后,她从灾区接来12名女孩,让她们在厂里学技术,一呆就是两年;她照顾一对家庭条件不好、长到十几岁都没吃过肉的姐妹,给她们买新衣服,和她们一起过生日……高月珍和她帮助过的人的合影,挂满了办公室的一整面墙。

高月珍把金城保险柜的三十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致富的春天、发展的春天和改制的春天,她的每一个春天,都是自己艰辛又不屈不挠的历程。三十年前跟她成长起来的个体户们,有些做的非常成功,有些早已半途而废,像她这样仍坚持在路上的,寥寥无几。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说:创业不悲壮。创业只是找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做,从中找到克服种种困难并实现目标的乐趣。高月珍也许说不明白是什么让她坚持了三十年,她没有资金,也没有前人铺就好的路,唯一能够仰仗的,只有不甘屈服的信念和对事业的满腔热爱。

上一篇:李树林 树的梦 下一篇:郭宝荣 传承晋商文化诠释儒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