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创建部级生态县的“SWOT”探讨

时间:2022-09-24 11:15:12

青阳县创建部级生态县的“SWOT”探讨

摘要:为了抓住战略机遇,扬长避短,成功创建部级生态县,运用“SWOT”分析法对青阳县创建国家生态县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青阳县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青阳县创建部级生态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SWOT;部级生态县;青阳县;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7902

1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经济不如东部发达、生态环境却比西部优越的中部更显的突出。运用“SWOT”分析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客观的给地区定位,发挥长处,抓住机遇,找准劣势,规避风险,为地区的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

2青阳县概况

青阳县隶属安徽省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西交贵池,北与铜陵接壤,国家5A级风景区九华山坐落境内。县域总面积1180.6 km2,辖11个乡镇,110个村,总人口27.3万人,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群峰秀丽,中部丘陵绵延,北部以圩区、湿地为主。

青阳县交通便利,县城距九华山机场仅20 km,铜九铁路、京台高速、318国道、103省道贯穿通过,童埠港水运直通长江。青阳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两山一湖”旅游干线的交通枢纽和天然门户。

3生态县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中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能够做到”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通过SWOT综合分析,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策。

3.1优势分析

3.1.1区位优势

青阳县处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内腹地,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长极”―铜池组合城市辐射范围内,毗邻江南集中区。对于“成本降低型”外资有明显吸引力。可通过G3京台高速、蓉东路至童埠新区段道路延伸段、318国道及S219省道与江南集中区连接,较容易接受集中区辐射,接受其溢出效应。在沿海城市产业二次转移的大趋势下,青阳县可以结合其资源优势和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铜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力争成为该地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青阳处于国际旅游胜地“两山一湖”旅游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为青阳发展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1.2旅游资源优势

佛教圣地九华山在青阳县境内,周边旅游资源较丰富。青阳县旅游发展以“自然与宗教旅游为一体的皖南核心旅游区”的战略定位,塑造“佛国九华、灵秀青阳”的旅游战略形象,以青阳县城为九华山乃至“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旅游接待、旅游商品集散、休闲会展和交通枢纽中心,通过“大九华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引领池州旅游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辐射带,带动青阳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3.1.3资源与环境优势

青阳地处山区,工业污染源相对较少,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空间异质化程度高,自然资源特点突出,组合多样,具有特殊的开发价值,资源的潜在产品优势明显。全县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重点,狠抓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荒山造林和竹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大户造林力度,除林业项目资金支持外,重点进行技术指导,推广优质苗木上山造林,改变传统的炼山全垦为带状整地,及时进行幼林抚育管理,确保造林质量。为青阳的生态县建设及其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资源基础。

3.1.4人口密度小和环境容量大

青阳县2011年人口密度仅为220人/km2,远低于2011年安徽省人口密度的平均水平(491人/km2)。县域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优越,有较强的污染物质天然自净能力和较大的环境容量。这些县域重要特征所反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格局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

3.2劣势分析

3.2.1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青阳县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人均值较高,但建设生态县的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体能力欠佳;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工业化水平低;开放型经济、个私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城镇化水平低,人才匮乏等。

3.2.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农业生产方面,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种植方式较为落后,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工业生产方面,一是现有工业门类单调,优势品种不多,技术含量低,原(辅)材料和能源、设备、工艺、产品、废弃物处置、员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弱、附加值低,污染治理层次不高;二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实力不强;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技术更新能力弱,新办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第三产业涉及饮食、娱乐、旅游业等。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青阳县旅游资源一直得不到全面、系统、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与九华山的旅游开发形成合力。如何利用九华山的知名度,突出青阳县自己的特色,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3.2.3环境污染防治形式较为严峻

青阳县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但部分区域仍然面临一定的污染影响:一是工业污染源尤其是工业废水排放所造成局部河段水质污染;二是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聚集以及配套环保设施无法及时到位,导致环境产生一定污染;三是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等面源污染;四是水产养殖业中过多投放的饵料及水生动物腐尸等,造成污染;五是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

3.3机会分析

3.3.1国家战略支持生态建设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及省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等,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政策保证,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池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实施方案》。

3.3.2地方政府重视

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安徽”及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市”的号召,青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青阳生态县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青阳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青阳生态县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使青阳生态县建设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3.4威胁分析

3.4.1环境保护可能影响经济总量的扩张

青阳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使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关停并转”等强制性环保措施将在一定时期内打击排污企业的生存,也会阻断污染性企业向青阳县转移,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延缓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3.4.2生态建设可能加大基础投入缺口

青阳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及乡镇污水处理厂、青阳县垃圾填埋场、垃圾收运等环保基础设施运营费用,青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管网、乡镇建成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费用,加上河道治理、荒山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可能会加大财政压力。

方芳:青阳县创建部级生态县的“SWOT”探讨环境与安全

4对策分析

4.1继续加大生态创建力度,不断完善创建机制。

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部级生态县建设标准,补缺补差,找到生态县创建中需要改进的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

4.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数量上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树立生态发展的意识。要充分运用加入了环境和资源成本的“绿色GDP”理念到城市建设中,重视生态规划,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青阳县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3重视环境保护。

大力引进和推广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充分循环利用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既发展了经济,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加大退耕还林及城市绿化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4大力宣传创建部级生态县。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教育引导作用,持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力推动生态县创建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庄,使全县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道德素养,形成“建设生态县,人人作贡献”的创建氛围。

5结语

生态县创建工作是青阳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集中展示。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建立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使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能源得以节约,最终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强县。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青阳生态县建设规划(2012-2020)\[R\]. 合肥: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

[2]青阳县人民政府.青阳县创建部级生态县工作报告(2014年)\[R\].青阳:青阳县人民政府,2014.2016年9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8期

上一篇:“未批先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下一篇:桂西北矿区农田土壤镉污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