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直播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24 11:13:21

重大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直播策略分析

摘 要:本文从主播手中的新闻预案、主播眼中的新闻现场、主播耳中的新闻声音、主播心中的新闻对象、主播口中的新闻话语等五个方面,对重大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直播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重大新闻报道 主持人 直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重大新闻报道的解读

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在社会领域内人们关注度较高、波及范围较广、事件本身意义重大,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重大新闻报道则是新闻工作者对于这类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新闻题材所进行的广度传播和深度报道。

重大新闻报道基本可以分为:重大时政报道、大型活动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重大时政报道主题重大、内容重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这类报道往往会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如国内国际大事、要事的报道,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和重要政策的报道,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报道等。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就属于重大时政报道。

二、重大新闻报道与直播

重大新闻事件具有自身的重大性、新闻性、政治性、政策性、信息性以及时效性,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对重大新闻事件必须以直播的方式进行报道,因此,受众所关注的重大新闻报道基本都属于直播的范畴。那么,直播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播出形态?

1. 什么是直播

《广播电视词典》对直播的界定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①按播出场合可分为现场直播和播音室或演播室直播。

随着广播电视媒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直播节目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报道方式的不断突破为直播赋予了新的内涵。

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真正的直播状态由这样几个要素决定:第一,有现场。现场是直播的第一生命,它具备吸引受众的核心力量。直播过程中必须要有来自事件发生现场的实时信息,无论这种信息是正在发生的事件过程,还是记者站在事发地点进行的连线报道。第二,有连线。它是节目获得“现场感”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节目直播化的关键步骤。正是连线报道这种形式,将后方(直播间或演播室)与前方(新闻事件现场)联系起来,对受众而言,直播的核心内涵正在于“异地同时的信息共享”。与这种直播理念相对比,传统的直播间或演播室直播还不具备直播的真正内涵,它其实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向真正的直播迈进的过渡形态。

2. 从直播到联合直播

2011年12月15日,在广东开幕的“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说,上世纪90年代,广播是兔子,电视是狼,兔子被狼撵着走。2000年以后,新媒体是狮子,兔子和狼成了一家人,都被狮子撵得快喘不过气来了,兔子怎么办?单打独斗已无活路。

新兴媒体的风生水起,让广播电视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从各自为战走向联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是寻求强势突破的必然选择。2009年1月1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全国各级广播电台自愿加入的业务合作组织——中国广播联盟正式创立。同一时期,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也在北京成立。新生的联盟机构是时展的产物,它意在通过联合和共享实现报道资源的最大化。

在重大新闻报道面前,联合直播应运而生,这种新生的直播方式就是广播电视媒介的联合报道机制。在中国广播领域,这一联合报道机制似乎应用得更为灵活,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彰显了广播人的智慧。而这种联合报道的方式,也给新形势下的新闻主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重大新闻报道与主播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宣传报道是新闻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活跃在两会现场的主播,应当对会场新闻焦点极度敏感,以新鲜的选题、精彩的提问、犀利的点评、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良好的即兴语言组织能力向中国和世界报道两会,在各个环节中展现出优秀的新闻素养。事实上,主播应当是具备综合素养的新闻人。在重大新闻报道直播开始前,主播应该问自己:你为直播准备了什么?

1. 主播手中的新闻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直播前的准备,才能报道充分。

(1)独有创意的报道方案。巧妙地设置报道议题,选择报道视角,丰富报道素材,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两会报道不仅是国家政治政策的报道,更是关乎民生的报道,因此想要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就得在政治和民主之间找到平衡点,贴近民生,接地气,关注受众之关注。国家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合报道,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互动,以新媒体为沟通受众的平台,充分了解受众关心的议题,在报道中为受众解惑答疑。

(2)突发状况的应对准备。直播是一个不可预知的过程,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在两会报道中,随时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出现,如:事先设计的报道议题发生改变,约不到采访对象,原本安排的直播连线因会议程序的临时变化而推迟、提前甚至取消,现场报道的时间临时延长或压缩,等等。这就要求预案中对于各种突况有所准备,并尽可能找到应急的处理方案;设计更多议题以备直播选择。这样,主播才能灵活地应对现场各种突况,随时调整报道方案,临时更改报道议题,即兴组织报道内容,巧妙化解各种危机。

(3)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报道决不能仅止于国内,还应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和胸怀。会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外媒记者对两会的关注程度毫不亚于国内的主流媒体,但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国际媒体的关注点是什么。要在中外媒体的共同关注点上挖掘素材,把“我们想要报道的”与“国际媒体和受众想要了解的”结合起来,以实现重大时政对外报道的最佳状态。只有巧妙地选择他人的声音和观点为我所用,才能在影响国际舆论中有所作为。

2. 主播眼中的新闻现场

作为新闻主播,应该去接触最真实的新闻现场,没有看见现场的主播,无法为受众传达最真实的新闻声音。

(1)应该如何选择。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是人来选择呈现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千多名记者眼中就有三千多个新闻现场。其实新闻现场只有一个,关键在于我们的视角、我们如何选择。在两会现场,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几十家媒体围着一个代表或委员,问大致相同的问题——大多数人关心的话题,但多数媒体都会有不同方式的呈现。同样,两会是全民的两会,对少数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关乎自身的问题,他们也许不知道两会跟自己有怎样的关联,这需要主播去发现,去挖掘新闻点,去接触和了解这些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从他们的视角去呈现新闻现场。

(2)细微之处展现宏大。细节是新闻中最有力度的表现,因为它最真实,最细微,却又往往至关重要。从两会的细微之处为受众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新闻现场,比如一根玉米背后隐藏着80后农民工对家乡的热爱,一碗粥折射出耕地质量,一瓶水跟环保息息相关,几张照片背后是教育公平的问题等,这些细节背后反映的都是最受关注的新闻点。即使在庄严的会场,主播对这类细节的报道也会流露出细腻的情感。由于这种情感是由衷而生的,因此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会拉近主播与受众的距离。

当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徐徐拉开帷幕时,个体和细节似乎显得渺小,而当个体细微的情感升华时,它的真挚会使宏大的历史事件退后,成为个体的时代背景。因此,用细微展现宏大,用细腻的情感报道重大时政新闻,是两会报道的一个亮点。

3. 主播耳中的新闻声音

无论是在直播间还是在两会现场,主播都能听到各种新闻声音,但最应该关注两种声音:一种是来自代表和委员的声音,一种是来自受众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包含着代表们说了什么,受众希望我们传播什么。

(1)倾听是一种姿态。倾听是人际传播的重要环节。一个不善于倾听的主播无论怎样能说会道,也不可能完成一次出色的报道,因为其无法冷静地走进表达者的情感深处,同样也无法从对方的言语中提取有价值的元素进行提练和升华,当然就难以成为优秀的信息传播者。我们传播的还应该是受众想要了解的。在两会报道中,通过网络和微博平台与受众积极互动,倾听受众所想所问,这样的报道才会赢得更广泛的受众群,实现报道的价值最大化。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播,一个倾听中的思考者。在倾听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挖掘报道深度,是主播应有的姿态。

(2)关注不同的声音。如何让报道体现最大程度的“民主化”?这就要关注来自会场的不同的声音。代表们所处的高度不同、角度不同,对同样问题的观点自然有所差别,不同观点的碰撞是极为正常的。法律赋予了代表们参与权和表达权,也同样赋予了受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主播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将这种声音及时传递给受众,受众再对这些声音给予反馈,监督代表们更好地履职。

4. 主播心中的新闻对象

默多克说,新闻人就是要去人多的地方。两会现场,有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我们选择采访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选题,至关重要。

(1)采访谁。两会是个“新闻富矿”,比拼的是采访者的报道实力,反映的是媒体的影响力和受众的满意度。确立采访目标后,积极争取采访,采访中要涉及哪些问题,都需要做细致的前期准备和研究。新闻是“抢“出来的,机会只有一次,众多的代表、委员中,采访谁、采访什么,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2)服务谁。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柴静说,在她做了很多年两会报道之后,才开始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代表是谁?代表谁?两会是要干嘛?”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作为新闻人,我们往往会忽略。全国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委员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与整理,传达给中央政府。两会代表委员们代表着广大选民的利益,代表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要求。

归根结底,我们做两会报道,最根本的服务对象还是人民和受众。要让老百姓读懂两会,关注百姓关注的议题,传达百姓希望听到的声音,选择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报道,才是我们做两会报道的意义所在。

5. 主播口中的新闻话语

新闻主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明确在报道中“怎么说”和“说什么”。

(1)话语权。话语权是主播拥有的一项职业特权。两会报道中,相对于直播间的新闻播报而言,主播拥有更多的自主话语权。两会是重大新闻事件,海外受众也同样瞩目。这就要求我们:在重大主题、重大题材上不失语、不滞后;对内报道要适度把握话语权,善于用事实说话;对外报道要了解海外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点,了解外媒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以及对议题的报道方式,做到有针对性的报道,同时要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客观事实去感染和影响海外受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先声夺人。重大事件的报道具有更高的时效标准。谁赢得了时效,谁就能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而紧跟其后的报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报道的意义。因此,抢首播,抢第一,也是主播在报道中取得主动权的最佳方式。

(3)口语化播报。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是由影像主导的,而广播本身没有影像,它只通过声音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这就对电台主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最富盛名的广播电视记者爱德华·R.莫罗曾告诉年轻记者:“广播没有别的技巧,唯一的技巧就是当你广播的时候,你想着你是到了一个酒吧,喝了两杯后,向你的朋友谈论今天发生了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广播,你的听众一定爱听。”而莫罗朴实无华的报道风格也被认为是他成功的要诀之一。

受众最乐于接受的报道方式,其实就是源于生活的、平民化的表达,只是它要比生活中的表达更加严谨。主播的现场报道同样适用这种规则:临场发挥,即兴成篇,清晰准确,具象可感。

(4)如何讲述故事。直播呈现给受众的其实是一种“被叙述的事件”:事件的新闻要素被精心地组织和编排,然后在一个直播的序列中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直播正是对事件现场的一种演说、叙述和呈现的过程。

这种对新闻现场叙事的表述强调了“事件的新闻要素被精心地组织和编排”,而事实上,主播在报道现场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新闻要素进行精心的组织编排,而是将眼前看到的现场实时表达。因此,爱德华·R.莫罗的报道方式似乎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总是现场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着事件发生、发展边观察边叙述,将现场解说、现场效果音响融为一体,将现场播报的技巧与方法发挥到极至。即使在战地,他也用权威的声音将最新的战况、将英国人生存现状带给美国家庭,使他们身临其境。轰炸再猛烈,他也总是用平静沉郁的声音报道他的见闻,从不借机渲染以哗众取宠。广播结束时他总是用伦敦的习惯语向听众道别:“再见,祝你幸运!”

莫罗的报道方式堪称经典:逻辑清晰,有条不紊;客观平和,举重若轻。这样的报道会让听众感到现场就在眼前。

(5)抒发人文关怀。当我们回顾往年的两会优秀报道时会发现,真正赢得受众欢迎的正是那些以人文关怀为导向,体现浓厚人文气息的新闻报道。两会新闻报道应当最大限度地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多地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尽可能多地把真实的现场报道给受众。作为新闻主播,应当把人文关怀当作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新闻报道中发现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价值。真正的平民意识是一种平视的眼光,一种客观的态度,一种与受众休戚与共的境界。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正是新闻人的灵魂,也是广大受众价值认同的核心。

四、结 语

重大新闻报道是一种新生的直播报道体制,它是新闻人的机遇,也是挑战。它考验着媒体的智慧,同时也考量着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对一段重要历史事件的真实观察和记录。主播是观察者、记录者和报道者。新闻主播应当自知责任重大,审视自身不足,不断提升业务水准,完善直播策略,努力成为一个能够自如应对各种重大新闻现场的主播,一个有新闻理想的新闻人。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上一篇:大同煤田东周窑井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分析 下一篇:提高问题意识 做好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