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天主教的本土化研究

时间:2022-09-24 11:07:37

当今中国社会天主教的本土化研究

【摘 要】天主教自元朝传入中国以来,在华的传播已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其本土化的过程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兰州堂区在21世纪前后两个阶段本土化的特点明显,从兰州堂区日常的祈祷诵经入手,笔者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天主教目前第四阶段的本土化表现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结构亲和适应的特点;同时,中国天主教目前第四阶段的本土化也显示出世俗与神圣相联系的特点,而这是与中国当前社会生活背景相联系的。

【关键词】天主教;本土化;祈祷诵经

发端于耶路撒冷的天主教自创立2000多年以来,其中的一个特征便是其鲜明的对外传播性,天主教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同时表现出了与当地文化和社会强有力的调适性和融合性,因此,天主教在某一区域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本土化的过程。

天主教自元朝传入中国以来,在华的传播已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其本土化的过程也大致经历了包括清代以前的帝制时期、民国时期、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四个阶段。当今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正经历着改革开放后的第四个阶段,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全球化浪潮。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研究天主教的本土化可以更深的了解一种结构与另外一种结构相交融相适应的过程,这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选择兰州教区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是因为兰州教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显示出其在90年代后仍受到了天主教本土化第二、三阶段的巨大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后的背景则表现出了其处在本土化的第四阶段,特征鲜明。

一、中国天主教研究和本土化

近来学界对于中国的宗教学关注广泛集中在国内的天主教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天主教在当代中国的生存状况。在国外有影响力的文章注意到了在中国城乡二元背景下,天主教在国内的发展状况。Nanlai Cao基于其在温州市获得的民族志材料,发现中国城市中的基督徒在经济改革中扮演的拓荒者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经济交织的关系。在国内的中国天主教研究中,杨凤岗通过对美国华人基督徒的民族志研究,提出华人宗教饭依和认同建构的精妙逻辑,及的“多元认同”概念。

在天主教本土化的研究当中,金秉沫认为本土化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孙琥塘认为本土化即是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进入一种新文化系统,都要经历一个与原有文化互动变迁的过程。张先清对清中叶后天主教在华的本土化,特别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指出由于清朝的禁教,促使在华天主教走向一条与民间小传统相结合的本土化道路,并具有三个本土化特征:传教的底层性、习教的自立性与仪式的民间性。程肃和许蕾从中国近代教民的“天主”信仰入手,探讨了他们的文化心理和信仰特色,认为近代教民以传统的“天”的观念、本土的宗教意识和生活经验为心理基础,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天主创世说,其信仰重心表现为企求世俗需要的神功崇拜,并由此导致对“天主”形象和神性的独特的理解,这种信仰在总体上没有超越传统的“天命”观。

孙琥塘从教育与传承、礼仪与庆典、福传与服务、神学和思想观念四个层面,对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堂区的天主教本土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当代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是一个有时调适、有时疏离、有时甚或充满张力的特征。该研究从诸多层面考察了华北地区典型教区的天主教本土化,但在神学和思想观念的层面,笔者认为该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材料分析,即是对祈祷诵经读本的分析,而这是考察天主教本土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材料源。因此笔者将采用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兰州堂区的祈祷诵经读本中的本土化做出分析。

二、祈祷诵经读本中的本土化

在天主教中,祈祷对于一个教徒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功课”,而天主教会以祈祷诵经读本的形式规定了教徒所祈祷的内容,这一方面对于不明真义的教徒起到引导作用。所以通过祈祷诵经的读本可以更清晰更有效地研究天主教的本土化。

在90年代至21世纪之前这段时期,兰州教区所采用的祈祷诵经读本(以下简称“经本”)是西宁教区印刷的一个版本,而在21世纪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兰州教区所采用的经本是来自于自身编著的一个经本,这个经本同样也规定着教徒的日常祈祷范围和内容,因此通过这两个版本经本的比对,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兰州教区天主教本土化的第四阶段的趋势和特点。

兰州教区在之前使用的版本由文言文写就,而当时大部分的信徒为年纪较大且文化程度不高的教徒,所以他们并不了解他们所祈祷的内容,这就导致祈祷时如背诵一般快速念带过,部分字词也不甚清晰,而这也与当时教徒只是进行仪式的例行化。在这个经本中,除却一些常用的祈祷经文和早晚祈祷经文,就是一些瞻礼弥撒的经文和婚丧仪式经文。在常用的经文中,有很多经文强调要多次反复的进行祈祷诵读,这种多次反复体现了当时天主教对教徒一种例行化的要求,这种要求与中国大众教义信仰的理解程度低有关联,要求例行化就是通过仪式强化教徒的感知。因此,兰州教区在这段时期通过祈祷诵经读本体现出,这种本土化与中国信徒的层次结构相适应。这种本土化只是与中国的现实相照应,而并未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此外,祈祷经文的文言文体和内容,多是一种神圣的体验,并未与信徒日常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兰州教区在21世纪后的规模扩大使得教区也开始编写自己的祈祷诵经读本,此经本在内容结构上,除了已有的常用的祈祷经文、早晚的祈祷经文、瞻礼弥撒的经文和婚丧仪式经文,大大增加了“团体祈祷经文”的部分,这也是新的经本页数得到扩充的主要原因。在“团体祈祷经文”的部分,所有的经文都有祈祷的情境和对象,而这些都是在前一个祈祷诵经的读本中所不包含的。在祈祷的情景设定的方面,有在《工作前祈祷》、《工作后的祈祷》、《阅读圣经前诵》、《困难时的祈祷》等等。

在新的诵经读本中的“团体祈祷经文”部分,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经文增加了一些新的祈祷对象。在这方面,除一些《为世界祈祷》、《为家庭祈祷》、《为父母祈祷》的经文,典型的还有《为国家祈祷》、《为老师祈祷》、《为同学祈祷》、等等。教徒的祈祷对象有世界、家庭、父母、国家、老师、同学等。笔者认为,这些恰恰就是兰州堂区本土化的体现,中国文化中素以尊师尊长为传统,因此教区通过经文要求教徒在祈祷中为老师和老人祈祷;其次,在中国当下社会的现实中,宗教处于国家政治之下,为国家政治所控制,国家始终位于宗教之上,因此也有为国家祈祷的经文;最后,中国的政治有着很深的韦伯称之为“卡里斯玛”型的统治,即是一种对个人权威的迷恋与遵从,因此为执政者祈祷也是适应了中国的政治传统。另外,为老师、同学、老人和家庭等的祈祷也是与日常的生活情境分不开,从这里可以说明兰州堂区新的诵经读本通过祈祷内容使信徒联系着世俗层面与神圣层面,这也是与中国当前社会生活的发展现实相适应的。

三、结语

兰州堂区经受天主教在中国本土化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深刻经历,在21世纪前后两个阶段本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便于进行比较分析当代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的特点。

从兰州堂区日常的祈祷诵经和部分礼拜仪式环节入手,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以兰州堂区为例,认为中国天主教目前第四阶段的本土化表现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结构越来越亲和,越来越适应的特点;同时,中国天主教目前第四阶段的本土化也显示出世俗与神圣相联系的特点,而这是与中国当前社会生活的转型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研究是一个未竟的事业,中国天主教之前和今后的本土化道路的研究与思考必须也应当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参考文献

[1] Nanlai Cao.Christian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st一Mao State: An Ethnographic Account of Church-State Relations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Sociology of Religion 2007, 68:1 45-66

[2] 卢云峰.变迁社会中的宗教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2010.

[3] 程肃,许蕾.中国近代天主教民信仰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1996.

[4] 李向平,陈建明.宗教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双重探索――宗教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轨迹[J].世界宗教文化,2010.

[5] 孙琥塘.调适与疏离_当代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6] 张先清.清中叶天主教在华的本土化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7] 杨凤岗.饭依、同化和叠合认同―北美华人基督徒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于立斌(1990.05- ),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上一篇: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推动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中国好故事”的叙事主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