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阳光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见闻

时间:2022-09-24 10:07:24

湖北省阳光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见闻

37岁的杜时银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大桥村农民,原本在广东打工,开了家鞋厂。2009年,他参加了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回乡流转500亩土地成立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葡萄亩产值达上万元,150多名村民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路。从走出去打工,到回到乡土创业成功,杜时银的故事正是2011年我国全面转型的阳光工程培训的一个注脚,也是湖北省阳光工程培训的一个缩影。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早在2009年就开始培育留下来的职业农民,启动了创业培训。如今,在湖北各地,阳光工程培训不仅让更多农民就近就业,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回乡创业。

高校企业建培训基地,农民家门口就业

阳光工程培训,内容丰富,创新形式,渠道多样。为顺应转型需要,湖北省多渠道建立培训基地,不单单把培训课堂建在田间地头,建在农业院校,更是将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位于监利县的福娃集团是全省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营稻米深加工,集团内90%的员工都来自农村。2010年,福娃集团成为了阳光工程首批培训点。集团在当地有自己的水稻种植基地,每年都要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水稻工人。同样被纳入阳光工程培训点的萧氏集团则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将周边的茶农培训成为产业工人,让他们在家门口掌握技术,实现就业。

相对于企业和合作社来说,建立在华中农业大学、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内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则充分发挥了师资和项目优势,培训更为系统规范;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学院从2008年开始进行阳光工程培训,每期150人,培训15~20天。培训以创业知识为主,还包括实训和考察,受到了农民学员的欢迎。

创业培训唱主角,农民圆了致富梦

除了培育实用的农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社会化服务人才,转型后的湖北省阳光工程培训更注重培育新型的创业农民,让掌握技术的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

27岁的王松是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街道蒿口村村民,当过兵,贩过菜,打过工,2009年,他回乡参加了由武汉市东西湖农广校组织的阳光工程培训后,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10年,15天的系统创业培训更是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如今,这个“80后”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的占地2200亩的大棚基地,去年平均每个棚的经济效益达到2万多元,收入相当可观,也让基地内180多户农民一起受益。

两年来,一直为王松进行创业指导的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校长刘志介绍,农业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的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是,课堂授课结束了,后续的指导和服务却才真正开始,培训老师会经常下乡指导、跟踪服务,并为创业学员牵线搭桥聘请外地专家。

现在,像王松这样的年轻职业农民已经越来越多。据介绍,阳光工程创业培训最先在武汉市进行试点,按照“学校培训、农民创业、部门服务、政策扶持”的思路,围绕创业理念培育、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计划制定、创业后援服务等多个环节开展创业培训。之后,全省依托涉农院校建立了10个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扶持创业。目前,全省共培植创业农民1.3万人。

职业农民队伍壮大,点燃现代农业希望

从目前全省跟踪创业培训学员的发展情况来看,有70%的农民实现了初期创业,有15%的农民创业基本成功并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和创业领军人物。创业农民共带动3万农户发展生产,创办企业和合作组织年吸纳农民2万人,年均新增纯收入3.2亿元,创业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达30万亩。

转型后的阳光工程着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促进他们就近就业,也带动了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阳光工程培训是未来职业农民培训的好载体。下一步,湖北省将加大力度,继续做好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民职业化道路。 雪 莉

上一篇:聚焦农村建设追求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立足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