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波特曼:炫舞中的天鹅

时间:2022-09-24 10:05:48

娜塔莉.波特曼:炫舞中的天鹅

也许你对她还有些陌生,不急,那只是因为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记,如果我跟你说起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个有着坚毅眼神的小女孩,你一定会惊叫:天啊,原来是她!对,就是她,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你应该同我一样,仍然记得影片中那个叫玛蒂尔德的小女孩,她对一个怪叔叔说:“我想我爱上你了,因为每次想到你,我都会胃疼。”当怪叔叔遭遇不幸,坚强的玛蒂尔德抱着一盆斑马万年青,即使泪流满面,怕得要死痛得要死,也不回头。是,当初,我们爱上的,就是带着一股子执著的她。

如今,她长大了。不仅仅是长大,还拥有了完美的一切。

我一直都想快点长大

娜塔莉・波特曼是童星当中少有的不因出名而堕落,也不因过早涉足影坛便放弃学业的好孩子。

1981年出生于耶路撒冷的波特曼,父亲是名医生,母亲是位艺术家。3岁时,波特曼举家迁往纽约,许是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她身上就有一股孤高冷傲的艺术气质。这气质让她成为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孩子,某天,她在长岛的大街上闲逛,一位星探相中了她,并把她推荐给《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导演吕克・贝松。

据说那个角色原本是为丽芙・泰勒准备的,但因为她当时个子太高,不得不放弃。波特曼表现得不错,吕克・贝松唯一担心的就是她的年龄,她太小了,会有那么强的表现力吗?当波特曼得知导演因此而考虑放弃她时,又回到导演面前再一次为他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表演,这次,吕克・贝松当场就把剧本交给了她。

因为这部影片,波特曼一夜成名。

在电影史上的所有童星中,波特曼是最独特的一个。她不像秀兰。邓波儿那般以欢乐歌舞取悦观众,也不像《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以一头金发赢得粉丝,她的早熟、镇静甚至是冷酷征服了很多观众。多年后,波特曼回忆童年时说:“我一直都想快点长大,希望我的言行举止能像大人一样。”

但影片中小女孩与中年男人之间暧昧的感情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访谈节目也反复批评影片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言论和抨击虽然并不针对波特曼本人,却足以让12岁的小女孩心惊胆颤。与此同时,波特曼的片约也大多和玛蒂尔德属于同一形象。

“我不想在12岁时就被人当成性幻想对象,所以我选择走上相反的道路。”

波特曼选择了继续学业,她的父母也支持她的决定,母亲甚至为她聘请了专业的经纪人。

在她名声大噪后,父母没有疯狂地利用女儿来捞世界,而是想方设法把年纪尚小的她保护起来,比起涉足影坛,他们更支持女儿向着心中的名牌大学而努力。为了避免追星族的打扰,她改用祖母的姓氏“波特曼”代替自己原来的“赫许勒”。

因为是独生女,波特曼从小就与父母的关系格外亲近,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她的父母总是结伴出席她每一部电影的首映礼。当医生的爸爸给了她过人的学习能力,当艺术家的妈妈则赋予了她敏锐的艺术直觉。从儿时起,波特曼便努力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她从不会去接拍那些让父母感到不舒服的影片。对她而言,让父母感到快乐与骄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们,我会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让自己生气。”也因此,波特曼从小被认为是“乖乖女”。但请不要认为她是毫无主见的孩子,父母只是给出一些建议,她自己会做出最后的决定。波特曼在一次采访中坦言,自己和其他小孩不一样,“我比较有野心,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所以我很努力。我是个很稳重、认真的孩子。”

做聪明的女人

眼下最火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未来的奥运选手,还有1个电影明星。”这个电影明星就是娜塔莉・波特曼。

波特曼18岁的时候,《名利场》杂志发表评论说,她完全有希望成为总统,因为她不仅颇具表演天分,而且门门功课都是A。不久后,波特曼同时接到了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经过权衡,她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心理系。

不同于其他明星总是标榜自己身上任何一个值得炫耀的亮点,对于上哈佛一事,波特曼一直非常低调,甚至一度不肯承认自己在哈佛读书,为的是回避一窝蜂的影迷,“我不想影迷来访。我听说当年波姬・小丝在普林斯顿时,每年有好几百人去探访。我不想也落得这种下场,因为我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也许有人觉得我这样做不太礼貌,但我确实不需要这样的交往。”

波特曼更喜欢和同学打成一片,她努力成为精英,也尤为喜爱精英人物。她曾不无自豪地说:“我的同学当中,有人曾和大提琴家同台演出,有人曾出过诗集,还有些人是奥运会选手。”

对波特曼来说,只有和这样的精英人物在一起,她才能找到自我价值:“当人们把你称为美女,你在他们心中就只剩下了外貌,你的人格魅力和智力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到哈佛大学的学习对我来说格外重要,因为只有和这些异常优异的同学在一起,我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很多童星出身的好莱坞明星频频登上花边小报头条时,波特曼却始终保持着理智、正统的公众形象。狗仔队们费尽心机,也只拍到她牵着约克夏爱犬散步的照片罢了。是保密工作做得好?还是洁身自好?我相信你会在心里暗暗评判。或许有人会觉得波特曼有些傲慢,没错,这个哈佛毕业生竟然说,电影只是自己的副业,甚至认为电影会妨碍她进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做个聪明的女人,而不是愚蠢的电影明星。”这是波特曼对自己的要求。

在波特曼的心底,她更想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高贵优雅的人。她认为梅丽尔优雅得不同寻常,虽然没有人把她当做性感的标志,但即使她日渐老去,也仍然是一个有趣的人。波特曼认为,那些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演员,可能会红极一时,但很快就会失去一切,因为青春不能永驻。

基于这些理念,波特曼做出的选择总是特立独行。个著名的例子便是她曾推掉电影《洛丽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邀约,而去出演舞台剧《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她把整整一年的时间献给了这部舞台剧。在她每场演出结束后,她都需要用一小时来向观众谢幕。

也因此,她的好友,《偷心》的导演尼古尔斯这样评价她:“波特曼的头脑远远超过她的美貌。”

我只在乎自己在创作中快乐与否

对童星来说,即使年少得志,长大成人后依然不可避免的命运是担任配角。波特曼也不例外,成年后的她出演的20多部影片中,大都担任配角。她隐藏在大牌导演和演员的光环下,比如在迈克尔・曼的《盗火线》中出演艾尔・帕西诺的继女;在《火星人攻击地球》中出演杰克・尼科尔森的女儿。大量的配角使她一度陷入了“片红‘人不红’”的境地。不过,她的配角表演却在专业领域大受好评,在朱莉娅・罗伯茨与裘德・洛等主演的电影《偷心》中,波特曼扮演了一名疯狂的脱衣。影片中,她虽是大腕们的陪衬,却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并赢得第62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

当然,这并不是说波特曼就不擅长当主角。看看她

出演女王的《星球大战前传》和剃光头出镜的《V字仇杀队》,你就会知道,当镜头聚焦在波特曼的面孔上时,她会绽放出一种怎样夺目的光芒。

回首波特曼的从艺之路,可以发现她不是十分善于经营自己。波特曼显然是那种希望以才华惊人,并靠艰苦磨练打拼出一方天地的女演员。

让波特曼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的《黑天鹅》并不是部讨巧的电影,影片讲的是芭蕾舞演员尼娜从配角晋升为主角,却因为过度焦虑不断自残,并为演出付出了生命代价的故事。

波特曼的表演好似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几年前,尼娜身上带着和“杀手”中玛蒂尔德同样的冰冷与柔弱、偏执与狂热。波特曼在演技上的“回归”基于她与角色问的惊人共鸣。她说:“虽然我不像尼娜那样为了舞蹈而节食和自虐,但我很理解她,她仿佛就是我的写照。小时候我也拼命地取悦家长和艺术指导,这令我很是痛苦。但在某一天,我突然就放下了这一切,我变得只在乎自己在创作中快乐与否。”

因为这部精心打磨的片子,波特曼在这个颁奖季收获了约16个最佳女主角奖杯,除奥斯卡影后桂冠外,还包括,第68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2011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2011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最佳女主角,第17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第16届广播影评人协会电影奖最佳女主角,2010伦敦影评人协会奖银奖最佳女主角等等。

他给了我人生量重要的角色

2010年圣诞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波特曼突然通过经纪人对外宣布:“我,娜塔莉・波特曼怀孕了,即将和本杰明订婚。”

这次结缘,也要感谢《黑天鹅》,本杰明・米莱皮耶是影片的编舞指导,今年33岁,出生于法国最有名的葡萄酒产地――波尔多。在西方舞蹈界,他堪称顶尖巨星式的人物,而且论名气论排行,绝不输于波特曼在好莱坞的地位。目前,他是纽约芭蕾舞团的首席领舞者。

波特曼和本杰明的认识,大概要归功于本杰明一时兴起的“玩票”。当时,本杰明结识了《黑天鹅》的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后者对于电影和音乐的独特认识,让本杰明相信《黑天鹅》不会是一部平庸的芭蕾电影,从而决定加盟该片,饰演片中跟尼娜搭档跳舞的那位王子,此外,他也担任该片的编舞指导。于是,就这么跳着跳着,王子跟“天鹅公主”童话般地恋爱了。

波特曼与本杰明・米莱皮耶迅速坠入爱河,并很快怀孕。波特曼的择偶眼光又一次令她与好莱坞的风气相去甚远:日进斗金的大牌演员、导演、制片人似乎都不对她的胃口,她更青睐纯粹的艺术家。

波特曼不喜欢那些关心自己体重和外貌的男人,“我更喜欢有着男子汉气质、有充分自信、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男人。”波特曼对恋爱怀孕的喜讯并没有低调处理,她这样解释其次的高调:“我并不喜欢和陌生人分享我的私生活,但这次怀孕真是令我太开心了。”

在获奖感言中,波特曼称未婚夫为“我美丽的爱”,她表示:“他已经给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这个未降生的孩子带给了我无限的好运……这种准妈妈的感觉就像是一种远离喧闹的保护。”波特曼说,“我的下一个梦想,接下来短期内的梦想,就是穿着家居服,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放松,不去化妆也不吹头发。为了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无论哪个父母相信都会这么做的。”

她这次前所未有地开朗,不禁令人想起《黑天鹅》片尾时,尼娜那忘情恣意的舞蹈。人生,只有全情投入,才会获得更大欢喜。波特曼深知这个道理。

上一篇:不会接吻的最初及后来 下一篇:我们之间,隔着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