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偷洒一滴泪》音乐学诠释

时间:2022-09-24 08:58:40

咏叹调《偷洒一滴泪》音乐学诠释

《偷洒一滴泪》是意大利歌剧家唐尼采蒂《爱的甘醇》男主角内莫里尼在第二幕时演唱的著名抒情男高音咏叹调,此首作品中体现了唐尼采蒂抒情性音乐创作的天赋。

《偷洒一滴泪》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性咏叹调,具有极强的歌唱性。从引子开始采用细腻的分解式和旋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内莫里尼,见到心爱的姑娘伤心落泪时心疼紧张的情绪。但这种紧张通过舒缓的、绵延不断的八分音符折射,无论是美丽的农场主阿迪娜还是笔者这样的旁观者都会身不由己的沉醉其中,感动的一塌糊涂。具体讲来,此曲的抒情性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整的曲体结构

唐尼采蒂的歌剧创作通常采用的是较规整的曲体结构,整个意大利歌剧的创作都逐渐的要求演员必须按照谱面演唱,不允许随意的加花,改动,保证每一部新作品都做到歌要好听,戏要好看。关于《偷洒一滴泪》的曲式结构,也学者认为是单二部曲式,亦有的学者证明是单三部曲式。我比较赞成这首咏叹调是个单二部曲式,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

引子A A′

ab 间奏a′ b′

节数 9 88 1 815

调性 降b小调降D大调降b小调 降B大调

如图所示,此曲的结构为一个变化再现的,并附带有引子的单二部曲式。其中B乐段第二乐句,作曲家运用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的手法扩展了该乐句,达到全曲的高潮。在这里,每个男高音的处理都不尽相同,都比较自由,尽情挥洒自己独特的个性。具体如下:

引子(1―9小节)在降b小调陈述,带有小调抒情柔和色彩的分解主和弦拉开了此曲含情脉脉的序幕。从第二小节开始,主题音调低八度轻轻柔柔的先现,把人们带入了梦幻般的境地。但这个主题音调仅仅持续了五小节,后面紧凑的接上三小节的变化,非常自然的休止在最后一小节,低音声部继续用平稳的主和弦分解进入到乐段A。

引子简单流畅天鹅绒般的旋律就是内莫里尼真诚、细心,对阿迪娜呵护备的真爱体现。

A乐段(10―25小节)是由两个8小节的乐句构成的具有平行关系的带再现的对称乐段,其终止式:属和弦半终止(17小节);主大调完满完全终止(25小节)。a乐句是由两个四小节的乐节组成,以分解属和旋半终止于第7小节。旋律线条基本保持了引子部分的特点,以缓慢流畅的下行为主,给人一种整体的优美抒情感。五度音程下行开始的主旋律,安详的、虔诚的、羞涩的倾诉着小青年对爱人的爱恋,直接撩拨到人的内心深处,让歌者不禁动容、听者热泪盈眶。没有比唐尼采蒂更优秀的抒情大师了,简单到极致的几个音符勾勒出了充斥于人世间的种种大爱,相比起来,任何山盟海誓、沧海桑田的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贫瘠。十六分附点音符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略带沧桑的旋律即刻活了起来。

这在16小节,作曲家给出了两个小跳音,目的大概就是表现该喜歌剧诙谐幽默的特点。b乐句的和弦功能进行发生了变化,在主和旋的基础上穿插了一些副三和弦,增强了作品的色彩性,如下:Ⅰ-Ⅴ-Ⅶ-Ⅰ-Ⅶ-Ⅲ-Ⅳ-Ⅴ。

A乐段的伴奏音型采用的仍然是分解和弦进行,旋律的主体部分主要选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偶尔加入装饰音,增强了旋律的艺术表现力。b部分在旋律方面与a部分的不同之处在于,第21小节有一个时值为三拍子的长音,作曲家在这个地方用了一个渐强的力度记号,因为22小节到25小节是作品中间的高潮部分,这种创作手法体现了浪漫派作曲家在音乐上,追求旋律性和力度变化相结合的创作理念。本段的后四小节调性也有了适当的调整,恢复了降七级音,使旋律进入了关系大调。这种关系大小调的互换在唐尼采蒂的歌剧里也常见,目的是更细腻的刻画人物内心的变化。

第26小节的分解主和旋作为进入B乐段的铺垫。

B(28―46)乐段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基本相同的旋律创作手法,迂回而美妙的旋律线。不同之处在于B部的后半段b’的39小节出现了转调,在这里,作曲家采用的是同主音大小调转换的手法,使旋律部分形成了自然的调式调性转换。这一小节伴奏部分,采用了柱式和弦的伴奏型,这样使B部的高潮显得音色饱满,富有张力。 在42小节有一个属和弦的华彩乐段,这是作曲家特意留给歌唱家的显示其歌唱技巧的试金石。唐尼采蒂对声音要求及其完美,在抒情性和戏剧性完美结合的前提下,还不忘让给歌者们露一手的机会。

二、优美而抒情的旋律

《偷洒一滴泪》的旋律优美、易于传唱,这首咏叹调被人知晓、传唱的广度超过了歌剧本身,这跟唐尼采蒂的创作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唐尼采蒂的作品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表现了普通民众对生命、生活的热爱。旋律比较之前的罗西尼、贝利尼没有极尽华丽绚烂的富丽堂,也不像后来者威尔第,蕴涵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戏剧性极强的冲突力量,以平稳、抒情见长。第二:让平常百姓担当剧中的男高音角色,用更加生活化的人物来塑造剧中的男高音。但在贝利尼的11部歌剧作品里,男高音大部分担当英雄人物、如歌剧《清教徒》中为保护女王而英勇战斗的阿图罗;《诺尔玛》中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波利翁等,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比较鲜明,表现的是一种带有反抗精神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唐尼采蒂的喜歌剧中,通常由男高音扮演现实生活中的小市民。如《爱的甘醇》中内莫里诺、《宠姬》中的费尔南多、《唐帕斯卡莱》中的埃奈斯托。所以在诙谐浪漫的喜歌剧表演中,男高音的的爱情诗歌多以美妙、柔和、质朴著称,咏叹调的旋律极具朴素自然的性格,以一种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格打动着无数听众的心。这种风格在《偷洒一滴泪》中得以体现。

从谱面上看,整首乐曲的旋律始终处于一个平稳进行带着小波浪的线状形态,没有超过五度的跳进,全曲的高潮也是由长时值的音符和休止提前准备的。整首作品都以弱力度为主,只在结尾转调时出现一个f,企图用唯一的强音把全曲推向高潮。旋律的线条感极强,音符的级进和小跳进的结合使旋律连绵起伏,使整首咏叹调都弥漫在甜蜜温柔的空气里,跟男主人公纯真的性格十分吻合。

咏叹调以一段连续而平静的弦乐开篇,音色柔和清晰,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使主人公在得知心爱的女人阿迪娜也同样深爱着自己后的欢欣和愉悦得以彰显。主人公用明亮的男高音音色在竖琴陈述的主题旋律中略带忧郁的唱着“暗地里有滴伤心泪,润湿了她的眼神”,优美抒情的旋律,配以男高音宽厚、细腻的声音,是主人公内心之爱的最好诠释,这段优美柔和的旋律不仅为全曲奠定了迷离、朦胧的基调,而且也是全曲赖以发展的一个基础。在管弦乐的伴奏下,男高音婉转迂回的发展了主题动机,十六分附点音符装饰性点缀之后,尽管整个乐队都加入了,渐强的方式在一个长达六拍的音符上达到了全曲的高潮。整个伴奏乐队收敛得很好,静谧的气氛并未改变,更加衬托出了抒情男高音戏剧性的辉煌。木管乐器的甜美的吟唱犹如花影摇曳,露珠交烁,温顺而富有表情。恰好与男高音雄壮而不失温柔的演唱相得益彰。使原本就细腻的音乐在二者配合默契的再度创作中更加撩拨人的心弦。乐曲的主题旋律凭借男高音高超的“半声”演唱技巧,又一次被重复的更加温柔,犹如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虽没有起伏跌宕的巨变,但却动感十足。全曲通过三次变化重复“天啊,死亡也好,我已很满足” 结束在男高音轻盈、灵动的华彩。于是,有情人内莫里诺与阿迪娜终成眷属相拥远去,消失在无边的天际。微风吹拂,山谷中蜿蜒的小溪上撩起一阵爱的涟漪。

笔者从曲式、旋律两个大的方面对《偷洒一滴泪》从音乐本体上进行详细分析后,有助于演唱者更好的把握整首曲子的演唱风格、曲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到位的诠释这首经典的咏叹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浅谈舞台剧艺术片的编辑制作 下一篇: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