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噩梦换美梦

时间:2022-09-24 08:43:06

午夜,当你从噩梦中惊醒,或许伴随着一声尖叫,或许额头还冒着汗,盯着四周漆黑的房间,仍然心有余悸。这一刻,你并非唯一的不眠者――实际上,普通人每天晚上会花上2个小时做梦。也就是说,一个正常寿命的人,生命中会有整整6年的时光在梦境中度过,而我们75%的梦境,都并非美梦。

噩梦,自然不是美好的体验,它不仅会打断你的一夜好眠,降低睡眠质量,还会让人经历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带来失眠、疲惫等一系列生理问题,影响总体生活质量。数据显示,大约有4%的成人遭受着噩梦的困扰,这一比例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高。

现在,科学家们想了各种招数,来减少噩梦发生的频率,还人们一个香甜的梦境。

绝招1:“排练”一个美梦

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开始,心理学家就开始追问梦的寓意。在这场保障人类好梦的战役中,心理学方法自然大展身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心中“创造”一个美梦来替换旧的噩梦呢?

美国睡眠与人类健康研究所的医学主任巴利・柯拉寇(Barry Krakow)和他的同事认为:噩梦就像一种坏习惯一样,能通过反复练习而得到改变。因此,他们创造出一种名为“意象预演治疗”的方法。

研究者让那些饱受噩梦困扰的人写下让自己难以入睡的噩梦,并且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改变这个梦境。改变的方式既可以欢快,例如和恋人在沙滩上漫步,亦可以中性、无趣,只要不是原来的噩梦就好。人们写下改变后的新梦境,每天在清醒时抽出10~20分钟,在脑海中“排练”这个梦。这样日复一日,用较积极的新梦代替原来的旧梦。

意象预演治疗不仅能减少噩梦,还能带来一系列心理上的好处。在巴利・柯拉寇等人在200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168名有被犯经历、长期遭受噩梦困扰的女性受害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她们做噩梦的频率从平均每周6次降低至2~3次,而且她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如羞愧、情绪麻木等也大为减轻。而且,这项技术不仅能减少创伤引发的梦魇,对一些不清楚原因的噩梦也有一定成效。

绝招2:告诉自己,我在做梦

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盗梦空间》中找到些许灵感。虽然我们大可不必潜伏到他人的梦境中,但是否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梦境?如果能做出自己想做的梦,那么自然也就可以避免噩梦的发生了。

心理学家已经探索出一项名为“清醒梦境”(lucid dream)的技术,让梦中的人,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从而控制梦境的发展。

治疗师要求求治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问自己――我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每天都问一问,求治者就会烂熟于心,即使是在梦境中也能做出判断,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梦的走向。荷兰乌德勒支大学200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就证实,使用清醒梦境技术的确能减少噩梦的频率。

绝招3:系统脱敏,噩梦不可怕

心理治疗师们还把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到噩梦的治疗中来。所谓系统脱敏,就是把人们缓慢、渐进地暴露在让他们恐惧或焦虑的刺激面前。例如有人害怕蜘蛛,就可以先给他看一张蜘蛛照片,然后让他观察玻璃中的蜘蛛,最后去掉玻璃,甚至直接让蜘蛛爬到人的手上。

把这一原理用于噩梦治疗,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将人们逐渐暴露于在噩梦中感到害怕的物体或事件面前,从而消除噩梦中的紧张感。

绝招4:放轻松,没噩梦

噩梦常常和压力如影随形。因此,心理学家也尝试通过给求治者舒缓心理压力,从而减少噩梦发生的频次。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就是一种减压的方法。它指示人们拉紧再松开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就会体会到放松的感觉。比如握紧拳头再让手松散下垂,或是皱起鼻子,紧闭双眼,再松开面部……这样全身依次放松下来,你便会消除焦虑,带着一身轻松进入梦乡。(编辑/余风)

上一篇:扎根基层才能枝繁叶茂 下一篇:浙江省农村居民个人理财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