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4 08:30:07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分析观察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胞二磷胆碱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6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主要是由于围生期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瘫、癫痫、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也是当前新生儿神经致残的原因, 也是当前围生期神经病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3]。但在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上, 目前并没有疗效显著可靠的治疗方案, 因此, 寻找有效神经保护药物, 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也是目前儿科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具体疗效, 对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分组讨论,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轻度16例, 中度10例, 重度4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6例;轻度14例, 中度9例, 重度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4] ①所有患儿均符合2004-11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②患儿经CT诊断证实存在脑损害, 无颅内出血状况;③均在入院出生后48 h入院治疗, 无其他严重合并症存在; ④患儿家长均同意此次研究, 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准 ① 排除围生期产伤、先天畸形、严重感染等患儿;②排除先天性遗传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和颅内出血等疾病; ③排除意识障碍程度较重、惊厥患儿。

1. 3 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采取HIE综合治疗, 包括维持足够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各器官血液关注、血糖正常值、控制惊厥、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治疗, 对患儿给予呋塞米、甘露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14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3个疗程。观察组患儿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 静脉滴注, 20 mg/d, 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同。均在治疗后2周评价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在患儿治疗后2周进行疗效判定,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消失, 意识明显恢复, 停止抽搐, 基本健康;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意识有所恢复, 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仅部分症状改善或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3%,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对新生儿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5-7]。有医学研究表明:围生期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能会引起新生儿脑组织神经节苷脂水平有所降低, 造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出现[8-11]。当新生儿出现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时, 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对新生儿后续学习以及个人发展带来严重影响[12, 13]。

神经节苷脂的研究与应用为该疾病的治疗找到新途径, 通过神经节苷脂的应用, 抑制脑代谢, 使脑耗氧量明显减少, 促进损伤后神经元再生、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传导, 恢复正常神经元功能[14, 15]。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的30例患儿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 控制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导致的脑水肿、神经损伤等症状, 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 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显著作用,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也可以经过充分治疗, 减轻或避免发生神经后遗症。观察组患儿最终治疗效果较好, 显效12例, 有效1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而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率为73.33%,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临床治疗, 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 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的血流灌注以及保护脑组织,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自宜, 刘靖, 符一宇.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3例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09, 15(16):10-12.

[2] 白文, 唐列.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547-548.

[3] 欧阳科.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医药前沿, 2014(8):812-813.

[4] 陈婧, 林丽星, 马彬, 等.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eta分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2):132-135.

[5] 侯, 王琳.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北方药学, 2014(3):102-103.

[6] 江玉梅.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临床观察. 重庆医学, 2010, 39(1):127.

[7] 温博贤, 何杏勤, 林凤莲.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1, 17(29):15-16.

[8] 东建亭.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3):3882-3884.

[9] 李春花.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临床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6):70.

[10] 栾永刚, 张晓丽, 董玉斌.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临床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6):834-835.

[11] 刘亚玲, 郑雯.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17):67-68.

[12] 孔彦玲, 张琴, 郝建榕.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4):39-40.

[13] 杜龙.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探究. 中外医疗, 2015(20):134-135.

[14] 陈炫, 刘玲, 池晓霞.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4):221-224.

[15] 杨世洪. 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3):121.

[收稿日期:2016-12-29]

上一篇: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尾声了吗? 下一篇:博鳌镇凡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