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戏中的意外伤害警示录

时间:2022-09-24 08:03:28

游戏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游戏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可在孩子们的嬉戏中却潜藏着种种危机,给孩子造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伤害。环顾四周,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意外伤害潜藏在孩子身边:

警示一扭伤

[点评]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蹦蹦跳跳、打打闹闹、你推我搡是孩子们嬉戏中经常见到的情景。在追逐、蹦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扭伤脚。

扭伤,尤其是脚踝关节的扭伤是最为常见的。脚踝扭伤,轻的孩子只会感到局部轻微疼痛,重的可看见孩子整个足面瘀青、肿胀,甚至寸步难行。对于这种伤害,许多人常不以为然,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孩子在嬉戏中发生扭伤,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旧疾未愈,新伤复发,而成为习惯性反复扭伤,从而影响孩子的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

[对策]

因为扭伤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痛,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喊“疼”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当发现扭伤时,应先观察扭伤的程度,看看是否有肿胀或是瘀血的情形。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伤及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拍片诊治。

[注意]

扭伤后应立即休息,停止运动。护理的第一步是告诉孩子不要再转动已受伤的关节;其次则是冷敷。在受伤的地方,每敷十五分钟后,休息五分钟,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一、二小时左右(约三天时间)。休息时,尽可能把脚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踝部肿胀。

切记不要给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推拿和按摩,因为在急性期,推拿和按摩可能反而加重出血。

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厉害,肿胀加重,

脚踝扭伤的治疗,不仅在解决疼痛,更要找出引起伤害的原因及预防再发的方法。

警示二追逐嬉闹中造成的骨折

[点评]

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活动频率高、范围广泛,喜欢打打闹闹,但因为自身身体稳定性、平衡性差,很容易发生摔跤,而摔跤时因为不懂得采取一定的保护动作或姿势,所以更容易出现骨折。

小孩子并不是大人的缩小体,他们不断地在成长与发育,因为幼儿的骨骼强度远远低于成人,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时,其出现的症状与处理方式和成人有所不同。

[对策]

对于这一伤害的预防,好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为了防止这类伤害而不让孩子去游戏。所以这一伤害的对策,更多的似乎是安全的教育,但很明显,对于一个低龄的孩子,这种教育并不得力。作为个人看法,我以为一旦有意外发生,家长或老师了解骨折发生后的正确判断与处理的常识,是尽可能减轻孩子受伤害程度的有效办法之一。孩子在骨折后,往往会有剧烈的疼痛,家长或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此类异常表现,因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点]

当意外事故发生后,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对伴有出血创口的孩子,要用于净毛巾或手帕进行包扎;若大出血不止,可在肢体根部紧急绑扎止血,但需记住每隔1小时要将绷带完全放松3~5分钟,然后重新绑扎,不然有造成肢体坏死的危险。

接着应对骨折的肢体进行妥善固定,它不仅能避免因搬运移动造成的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还能减轻疼痛,方便运送。开放性骨折要先用消毒纱布包扎患处,再用夹板固定。无夹板可用木棍,树枝,竹竿等代替。包扎时,要在夹板上垫以衣服或旧布等软物,以防皮肤受损。包扎时要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先绑骨折上端,后绑下端。动作要轻,受伤部位不要绑得太紧。

做完以上救治后,迅速将孩子转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医院急救。

警示三脱臼

[点评]

脱臼在孩子的游戏中与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如游戏中拉大锯扯大锯,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往往会忘情地牵拉对方,如用力过猛,是非常容易导致脱臼的;再比如家长在游戏中带孩子做提拉动作,因为用力过猛,脱臼就会在不经意中出现。另外,家长领着孩子玩时帮助小儿跨台阶、上楼梯或为避免小儿摔倒,有时会突然用力牵拉小儿的前臂,或给孩子穿脱窄瘦的衣服时,急躁鲁莽的拉拽,均可引起肘关节脱臼。这种现象最多见于2~3岁的小儿,女孩一般更易发生。

[对策]

当孩子在游戏中有牵拉动作,且突然喊疼痛,拒绝别人移动他的肘部,不肯用患侧手拿取物品或上举活动,试着前后旋转肘部时因疼痛而啼哭;肘关节常表现轻度弯曲,手心向下旋垂于胸前,但表面无明显变化,要想到有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可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脱臼后,需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位。用手法即可简单、迅速地复位。

复位后疼痛立即消失,患肢不再拒动,肘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但有些经常发生脱臼的小儿,手法复位后最好用块三角毛巾或绷带将患肢固定在胸前7~10天,同时避免再牵拉,以免造成习惯性脱臼。

幼儿脱臼虽经复位但很容易复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致到了8岁以后,幼儿发生脱臼的机率才会大大降低。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帮孩子穿衣服,还是同孩子做游戏,家长都应尽可能注意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即使要拉,也应选择上臂部位;而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则应告知孩子们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警示四勒伤

[点评]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当他发现身边的大人佩带各种饰物时,孩子很可能就开始有意模仿,在自己身上佩带挂坠、项链等物件。在游戏中,孩子和孩子之间因好奇或别的原因,引起一方拉扯对方脖子或手上的物件,这种情形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手上的勒伤虽然危险,但还不至于危及生命,而脖子上项链、或其它挂件一经牵拉是非常容易造成窒息而危及生命的!

[对策]

家长尽可能不要给孩子在脖子上佩戴饰品或钥匙,避免这些潜在的危险的发生。

警示五戳伤

[点评]

孩子的游戏中多伴有大量玩具,其中自然不乏各种尖利的玩具或道具。孩子一旦疯玩开,很难保证这些玩具不会伤及自己或别人。

这种伤害是大人们非常熟悉的,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杂志及各种媒体上见到诸如此类的报道。但正是由于太熟悉了,反倒使大人们放松了警惕,这种伤害小则伤及皮肉,大则伤及五官甚至生命,所以家长与老师更应该避免这类惨剧的发生。

[对策]

其实,这类伤害只要稍加留心,是很容易避免的。家长平时最好不要购买有有尖锐棱角的玩具;游戏中则尽量避免使用危险系数高的玩具;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就地取材,使用树枝等做玩具时,大人须提高警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想亲自去尝试、体会一切,如果因担心孩子的安全,而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与尝试的勇气与信心,自然是得不偿失,在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既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又不能伤及孩子的安全,所以不妨在玩具的选择与使用上下点功夫,比如在孩子的刀枪前面用布或其他东西包裹上,这样孩子既能玩,家长又不必担心安全。可谓两全齐美。

警示六擦伤与划伤

[点评]

这些多是嬉戏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家长也较为熟悉,其注意事项与处理方法同上有相似之处,但同样应引起家长与老师的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意外伤害的危险的真正含义,即危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没有亲身体验,是根本不会理解到危险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所以你不妨有针对性地为他设计一些场景,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勒伤,让他亲眼看见一个有生命的动物是怎样失去生命的,也许这样比那些空口的说教更能让他有所悟。

避免意外伤害,是为了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少受些不必要的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孩子不与外界接触,不能尽情地玩耍。如果仅仅是为了避免伤害,而去剥夺孩子嬉戏的权利,那么这种强制性的要求,反倒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了。为了让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我们既要尽可能地使孩子少受伤害,少承受一些不必要的伤痛,但我们也要让孩子尽情的享受童年、享受人生中的种种乐趣,让他们快乐成长。我们不妨在孩子游戏的环境上作些精心安排,例如城市中有条件的家庭或幼教机构,不妨多带孩子去草坪上、土地上或塑胶场地上游戏;在游戏前或游戏过程中,为孩子进行实施的安全教育,认识身边的各种危险,并教会他们一定的安全自救技巧与方法,这些对预防伤害的发生都是很有效的。

嬉戏是孩子童年中非常美好、非常值得回忆的事,不要让意外伤害使金色童年成为孩子一生中痛苦的记忆,为了孩子,我们多用些心思,给孩子一个安全、幸福的童年!

上一篇:孩子本月必做之4件小事 下一篇:用药安全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