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北京奥运会的生命意蕴

时间:2022-09-24 07:52:40

探微北京奥运会的生命意蕴

摘要:奥运会面对的是人的世界,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确立新的体育观念,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奥运会对于人来说却进入了“有增长无发展”阶段,人性的真正丰富的内容被消融于物性的纯粹释放里。

关键词:探微 生命 意蕴

1引言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其重要的支撑之一就是永不消失的人文精神。“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具体体现是和谐精神、负责精神和合作精神,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以求得共同的发展。但是,奥运会对于人来说却进入了“有增长无发展”阶段,人性的真正丰富的内容被消融于物性的纯粹释放里。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

奥运会面对的是人的世界,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确立新的体育观念,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1 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

当社会在一个世纪中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区域文化到全球文化,从离散时空到同步时空文化的巨变,我们没有理由不说这是一个充满着大变革的世纪。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正是在认识和征服世界的进程中,进一步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现代奥运会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以社会的经济发展指标为支点,摒弃了就奥运会论奥运会的传统圜道思维模式,但却步入了另一个固定思维模式,以“物的逻辑”去看人、看金牌,用先进地科学技术武装运动员,结合人的诸多物性结构,寻找某种对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特征。在这些研究中,人基本上是作为对象和客体而存在,远离人自身和自身生存的关注。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从人的功能和属性方面去论及奥运会或者体育的功能、作用、本质和价值时,却未能抓住人的以一贯之的根本规定性。当我们习惯于现代体育活动是决定现代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时,却忽略了引发人进行体育活动的是由人自身引发并外化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体育活动决定的。而这个“内在于人并能够为人所意识、所体验的‘人自身’——‘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的自觉自为的生命。”正是这种自觉自为的生命,人才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体育活动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奥运会作为展现人的这种“生命活动”的超级大舞台,必然要以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作为起点。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是以此为据,通过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以实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2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最宝贵的就是“自然的”生命

据史料分析,原始体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对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的一种追求。从生命哲学角度看,体育是一种积极性的生理释放,而不是生理功能的累积。那种单纯开发运动员的生物机能,忽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塑造出的只能是“体育巨人”。体育要培养人,就必然从人最基本的以肉体组织为基础出发,以现实生活中的没有受到科学、生物技术干预的人为研究起点。但是在体育实践中,特别是竞技体育中,是只见“人”而忽视“生命”,只重视金牌,而忽视人本身的直观体验。也就是说,把人作为一个抽象的、静止的人来对待,通过对人自身的了解,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体生命自身自然的结构加以干预,以实现促进其功能的优化、提高。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了解、关注、关怀与呵护。需要的不断满足和再现与能力的不断运用和更新,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实际存在过程。但是,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基础——自然的生命。

奥运会作为人类的一种直观感性活动,其丰富的、赋予变化的内涵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体验生命的方式,不断变化的运动体验使生命主体和对象融合为一体。这种体验与融合都是在人在拥有“和谐”生命的前提下实现的。人的运动水平的提高反映人的生命的提升,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断谋求生存的结果,而且是其生存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因此,从生命哲学角度,奥运会应珍视人生命存在的需要,遵循生命的特质,在正确处理好人的生命与奥运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从“为了金牌、世界冠军”到“为了人、人的生命”的轴心转换以求得人的发展,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正生存。发展,就其内涵来讲,是一种事实和价值的混合体,是一种包含着事实基础的价值判断。它必然涉及到“主体”,本质上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但是,这个集合中,不应该包括:文明疾病的蔓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竞技运动的商业化、职业化带来的滥服兴奋剂、灰色裁判、体育暴力、体育异化、锦标主义等的心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而这样的心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在现代体育中反应得越来越明显。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运动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也无法摆脱同样的侵扰和影响。为了摆脱这种危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重视人文关怀,重新审视和拓展奥运会理念,提出了人文奥运构想。这是北京奥运会对人之最宝贵的“自然的”生命的呵护,是中国对世界各族人民的一种承诺——回归对人的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的追求。

2.3 2008北京人文奥运的承诺是对人的生命生存的诠释

一个国家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在某种程度来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从人的生命生存角度看奥运会,自然要面对奥运会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人的发展与奥运会发展的矛盾。这种矛盾实质上就是个人价值与“金牌”价值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然而,现代竞技体育在科学世界中遗忘了人的生命存在意义,人们在以“科学”的名义实施竞技训练,只为参加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走到了今天,存在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中国的竞技体育过于强调“生物的人”,随之而来的金钱、地位、荣誉成为影响竞技体育的灰色内容。生命是人的活动起点和归宿。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为个人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而不是因不当地体育行为导致的生命质量的下降甚至“兴奋剂”导致的英年早逝。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我们提出了人文奥运,建立“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观念,转变那种单纯的生物学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日,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念,取代生物体育观念已为人们熟悉和普遍接受。北京人文奥运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塑造新的中华竞技运动精神,并在社会形成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尊重人性的风气。奥林匹克运动只有更新观念,注重“人文”,注重人的发展,才能促进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不注重人的完整性(生理、心理、社会),最终只会将其支离破碎,导致其异化凸现。如果奥运会的发展进入非价值的平面化轨道,只求精确、真实,而忽略价值、意义,人们终将变的日益难以承受。这是轻视完整人的价值、忽视人的生命存在的体育,不是北京奥运会所承诺的人文奥运会。

2.4人的生命追求一种在“关系的形成”中体现自我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

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那么,在现今社会里,规模日益庞大的奥运会作为一种中介,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它的存在必定有其对人的价值本质。哲学是人的最高的自我意识,它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思维方式,即一种反思性的方式,彰显“人的生命是极其丰富与充满矛盾的,理想与现实,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理性与感性等都是人们生命的重要环节”。哲学对人的生命本性的辩证觉解,要求与之相应的奥运理念的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有一种新的感受。人能在体育活动中,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体育活动中形成他的真正属于自身的价值活动,使自己真正“成其为体育人”。正如我国运动员刘翔在世界田径男子110米栏中傲视群雄、小巨人姚明在美国NBA中的作用等,追求永恒超越和不竭创造是人的生命的永恒动力。同样在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将其生命意志对象化到奥运会比赛的创造之中,使奥运会作为主体在总体上扬弃并不断超越“旧自我”。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方面在于传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将中国偏重于人体的养生体系融于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的奥林匹克运动中;用具有儒家色彩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净化当今世界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和球场暴力的阴影;另一方面是从人作为自然人为起点,激发各国运动员的创造活力,去实现人的生命意义的最高体验,不断地创造新的记录、创造新的运动方式和创造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新物品是世界各国运动员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恣意的绽放。”北京2008人文奥运作为人类在文明时代的伟大事业,把世界各国、各民族联系在一起,使其融于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作为人的活动,理所当然应注意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关系才是永恒与持久的存在关系;才称得上是一种呵护人性的和谐关系;才可能是世界各族人民自我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想的真正实现。

3结论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实践为本。马克思确立了“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这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而人的思维方式虽可胪列多端,但大致不出两种:一种是站在事物之外去观察分析,这是逻辑的、思辨的方式;一种是置身事物之中去自然感应,这是非逻辑的、体验的方式。正如当郑板桥谓“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结合中国的实际,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是传承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物我一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它代表北京以一种无私无虑地思维方式来感知奥运会,而且还要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参考文献:

[1]耿艳,雷厉.从大型赛事中的人文关怀看人文奥运的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

[2]光.人的哲学与生命哲学[J].江海学刊,1999,(4):87.

[3]李湘浓,付凯.试论人文体育与2008年“人文奥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8).

[4]贺来.从总体上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对哲学合法性的理论辩护[J].学习与探索,1999,(6):51.

[5]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11.

[6]刘成海,谢乾.体育活动的存在基础源于人的需要[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51-52.

上一篇:化妆品网店运营管理技巧 下一篇:浅析心脏病老人如何科学使用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