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 爱家的那一个

时间:2022-09-24 07:48:27

2014年7月23日,北京人艺举行导演顾威的新版《雷雨》公益演出遭遇观众“不恭敬”笑场,一向平和的主演杨立新之后曾连发6条微博直指观众不尊重经典,杨立新的不吐不快,引发了一场关于经典的地震式讨论,这个事件演绎成演艺界的热闹话题。8月1日,57岁生日当晚,正在上海演出的杨立新对该事件做出首次回应:“从我儿子刚懂事时,我就告诉他,你对任何一门艺术可以不喜欢,但绝不可以不尊重,人不能没有起码的怜悯心和同情心。”

8月,杨立新导演的人艺话剧《小井胡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杨立新说他也是把《小井胡同》当作经典来排的。而经典,就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我相信现在的观众是会看得懂而且会非常欣赏这个戏的。因为好作品是没有时间跨度的,不必担心它的时效性和受众层面。”

有一次,杨立新本想请一位朋友看戏,朋友上来就问“逗吗?”为此,杨立新和那朋友耿耿于怀了5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一种‘不变’的演法存在呢?总得有人坚持吧!”杨立新说。17岁进入北京人艺,到现在39年过去了,将要在这个戏院退休,杨立新说自己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家,一个是北京人艺,而北京人艺先于自己的家。而对家的感情,有时候是需要舍命维护的。这样,也许就可以理解他了。

从小力笨儿到导演处女作

2012年8月,著名编剧李龙云去世。人艺演员队队长杨立新和人艺副院长崔宁、濮存昕三个人代表人艺院班子去看望李龙云的爱人,下楼的时候,三个人聊起李龙云的代表作《小井胡同》。因为当年人艺的演出日程已经全排满了,所以三个人就商量第二年赶着李龙云去世一周年之际把《小井胡同》复排。等走到楼下,濮存昕突然说:“立新,你来导吧!”杨立新回答:“我导你们TM听我的吗!”濮存昕说:“谁不听谁是孙子。”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几个人后来仔细琢磨,也觉得怎么算这个戏都应该是杨立新导。第一,杨立新跟李龙云最熟,对他的作品、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特别熟悉;第二,杨立新也是北京人,并且也是南城的,李龙云住在崇文杨立新住在宣武,都在前门大街的沿线,对北京的情况特别熟悉;第三,在1983年版《小井胡同》中,杨立新是当时主要演员里最年轻的一个,演小力笨儿。所以这次复排《小井胡同》杨立新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小井胡同》是北京人艺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公私合营、阶级斗争、运动、“”这一段历史,80后、90后的小年轻没经历过,外地生源的年轻演员对50年代的北京没有概念,杨立新就带他们“补课”,到南城走街串巷体验生活。拿着一张1949年北平城大地图,先讲了一下午北平城的构成,然后领着一帮孩子从正阳门,看六一居、内联升、张一元、同仁堂、大观楼电影院,再往西走,朱家胡同、朱茅胡同、大李纱帽胡同、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胭脂胡同、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一直走到琉璃厂,串着胡同,感受胡同里北京的生活。

30岁之前没想过站中间

《小井胡同》里面描述的那个年代杨立新经历过。当时还是孩子的他亲眼在胡同口看到炕席盖着俩个尸首,底下还露出一个老太太式样的小脚,据说被认作是资本家,给打死了。杨立新在珠市口附近住,家边有一个北京制版厂,他记得那会儿没工作的女人都“叠页子”补贴家用,拿一大张纸回家来,折几折正好32页,再拿工具来缝几下,就能缝成一本书的雏形。把这个送到印刷厂,一刷胶再用刀一切,就是一本书。

1975年,高考制度尚未恢复,即将高中毕业的杨立新不满18岁。正在考虑上山下乡之时,他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的招生广告。为了有机会留在北京工作,他前去报名。当时,杨立新对于话剧表演并不熟悉,没想到考试时却意外入选。

“那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要招收25名学员,门槛也比较低,我只朗诵了《西沙组歌》的序歌,又唱了一段京剧《智取威虎山》,就通过了考试。”杨立新回忆道,当时的考试制度与现在的不同,学员都是从工农兵中挑选的。

他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后从学徒开始做起,每个月的工资仅有18元。杨立新开始抄卡片,每天骑着自行车回集体宿舍的时候就背一首唐诗。197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话剧《万水千山》,杨立新第一次在剧中饰演了个小角色:“戏中,我端着枪跟着大伙跑来跑去,观众根本看不清楚我的长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立新一直扮演着不起眼的小角色。直到5年后,他才第一次接触到像样的角色――《日出》里的方达生。演《日出》那段时间他每天拿着《红楼梦》一边走一边看,画家谱。

随后,杨立新开始频繁出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一系列大戏中,《茶馆》里的秦二爷、《天下第一楼》中的卢孟实、《蔡文姬》里的周近、《雷雨》里的周朴园……30岁之前杨立新没想过自己能往舞台中间站(话剧谢幕的时候都是主演站最中间,依次往两边排)。

1991年,一部讲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某高校知识分子生活状况的影片《半边楼》把杨立新带进影视圈。在影片中,他把当时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1994年,《我爱我家》在全国热播,杨立新因出演贾志国被全国观众所喜爱。直至今日,很多观众一提起贾志国,依然可以联想到那个戴着大框架眼镜的知识分子形象。

做演员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

徐帆一直称呼杨立新为“恩人”。徐帆在武汉工作期间,杨立新到武汉拍电视剧,因为合作愉快,两人变成了挚友。一年春节,徐帆收到杨立新寄来的贺年卡,杨立新说北京人艺和中央戏剧学院有一个合办的班,如果成绩优秀,就有留在人艺的可能。当时徐帆贫血,血色素才4克,走哪儿都有要晕了的感觉,但她决定试一试。

事隔多年,徐帆提及自己考大学时所受的关怀,仍历历在目,“我特别感谢杨立新的太太,她知道我贫血,给我备上红糖水,还给我备上巧克力,我觉得不管我这辈子考取不考取,她就是我的亲人。”上学的那段时间,每个星期天徐帆都会到杨立新家改善伙食打打牙祭。“每个星期到杨立新那里吃一顿,三年半一直都是这样的。前两年我才知道,那会儿杨立新为了给儿子买钢琴勒紧裤腰带吃方便面。我知道后半天缓不过劲来,我觉得我当时那么不懂事,连问都不问一下。”徐帆后来回忆说。

但杨立新是“心软骨头硬”,无论是经历过的困难还是私底下的努力,他都绝少跟别人提起。1988年排《天下第一楼》,杨立新脑袋里全是样板戏,可他演的大少爷要唱四段老戏,一出场唱的就是京剧《坐宫》一段里的四句。那时候东安市场北边的吉祥戏院还在,杨立新就整天跑到那里去看人家扮戏,看底下人怎么伺候,角儿上台怎么演,看完戏再看人家卸妆然后一块儿去吃夜宵,“你得往身上熏,你出来才有一身臭豆腐味儿。”杨立新不许儿子唱流行歌曲,他告诉儿子哪怕学一段最简单的京剧都比那强,“你是做演员的,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来喜好”。

上一篇:J.M.Weston 威士顿上海恒隆广场 下一篇:巴厘岛的月下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