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判断及活动规律分析

时间:2022-09-24 07:44:09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判断及活动规律分析

【摘 要】局部冒顶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两端、放顶线附近以及地质破坏带附近。次数远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对生产影响不是特别严重,容易被忽略,但危害比较大。控制顶板事故的首要任务是对顶板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分析

局部冒顶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2人),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两端、放顶线附近以及地质破坏带附近。在实际煤矿生产中,局部冒顶事故的次数远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工作面冒顶事故的70%,总的危害比较大。据统计分析,每年因局部冒顶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占冒顶事故死亡人数的60%~70%,而重伤事故的比重则占80%以上。

1 局部冒顶的判断

局部冒顶,由于预兆不明显,易被人忽视,但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征兆,对以下异常情况要特别注意:

1)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后就出现顶板掉渣现象。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缝。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老工人的经验是:“流水的裂缝有危险,因为它深;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因为它是老缝;茬口新的有危险,因为它是新生的。”如果这种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

5)离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离层现象。因此检查顶板时一般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若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6)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有声响的大冒顶。

7)瓦斯涌出异常。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顶板的淋水明显增加。

2 试探有没有冒顶危险的方法主要有

1)木楔法。在裂缝中打入小木楔,过一段时间,如果发现木楔松动或夹不住了,说明裂缝在扩大,有冒落的危险。

2)敲帮问顶法。用钢钎或手镐敲击顶板,声音清脆响亮的,表明顶板完好;发出“空空”或“嗡嗡”声的,表明顶板岩层已离层,应把脱离的岩块挑下来。

3)震动法。右手持凿子或镐头,左手指扶顶板,用工具敲击时,如感到顶板震动,即使听不到破裂声,也说明此岩石已与整体顶板分离。

3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发生的规律

1)局部冒顶大多数发生在工作面的初次来压阶段,正常采煤时冒顶次数相对较少。

2)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在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放顶线处,煤壁机道区,地质破碎带等地点。

3)落煤后、放顶时、刚开工、快下班时,是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多发时间。

4)多数冒顶事故是由于“安全第一”思想不牢,作业人员麻痹大意,图省事,怕麻烦,撞大运,不在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工程质量低劣所造成。

4 工作面局部冒顶的易发生地点及原因分析

采煤工作面易发生局部冒顶的地点有“两线”,即工作面放顶线和煤壁线;“两口”即工作面上、下出口;地质构造变化造成的破碎区域。其主要原因是:

1)在工作面放顶线采空区一侧,顶板垮落不好时,悬露面积大。

2)工作面煤壁线附近的局部冒顶与顶板节理和摩擦滑动面的存在有关,它们使顶板容易形成“人字”、“锅底”等各种劈理,造成不连续的岩块。在采煤机割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支护不及时,这种不连续的岩块可能突然冒落;或当采用爆破法落煤时,如果炮眼布置不当或装药量过多,可能在放炮时崩倒支架而导致局部冒顶。

3)回柱操作顺序错误,如先回承压支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的冒落,或者大块矸石冲倒支柱,使临近破碎顶板失去支托而造成局部冒顶。

4)在金属网假顶下回柱放顶时,如果网上有大块岩块,也会发生岩块失稳旋转、滚落冲倒支架而造成冒顶。特别是在煤层倾角较大、网上岩块大,且压的不密实的初采面,回柱时更容易发生冒顶。

5)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合格,支架密度不够,初撑力不足;支架迎山不够,回柱前没有支设防止采空区矸石滚落冲倒支架的特种支架,都是发生放顶线处冒顶事故的原因。

6)工作面的上、下出口连接着回风巷和运输巷,控顶面积大。两巷在掘进时经受一次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同时由于巷道支护初撑力一般都很小,使直接顶下沉、松动,甚至破坏;特别是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顶板大量下沉,甚至破碎,再加上机头、机尾和其他设备体积大,在移动这些设备时,必须反复支撤支柱,促使顶板更加破碎。如果遇上老顶来压,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就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7)顶板中存在有断层、裂隙、层理等地质构造时,将顶板切割成不连续的岩块,回柱后,岩块可能失稳旋转,推倒控顶区内的支架而造成冒顶。

8)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顶板松软、破碎等时,没有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也会造成局部冒顶。

总之,正确判断局部冒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矿井本质安全,促进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圻.采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秀珍,马洪亮.矿压观测与控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议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特点 下一篇:超高压输电线路风偏故障分析与防风偏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