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架借阅服务的认识

时间:2022-09-24 06:58:11

对开架借阅服务的认识

【摘要】开架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指出了开架借阅的优势与弊端。就如何提高开架借阅服务在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开架借阅环境、开架借阅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开架借阅;馆藏结构;环境;措施

开架借阅是指读者直接进入流通书库可以从书架上自由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的一种借阅制度。

图书馆开架阅览的雏形出现在欧洲中世纪后期(约1300年-1499年)的意大利,当时只能看不能外借。直到19世纪后期,美国的一些图书馆相继开始实行开架借阅。我国20世纪20年代,在领导下,北京大学图书馆曾实行过开架借阅制度,80年代后大部分图书馆程度不同地实行了开架借阅。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服务手段的高效便捷,开架借阅成为图书馆流通部门的主要工作服务方式。

1.开架借阅服务的形式

笔者把开架借阅形式分为三种:馆内开架借阅服务,馆外流通借阅服务,移动流通服务。

1.1馆内开架借阅服务

又分为自由式开架借阅与安全式开架借阅两种。自由式开架借阅是馆内流通书库和阅览室同处一个空间,即藏、阅一体,读者可自由进入藏阅库室选取并阅览,如需办理借阅手续,只向工作人员交验证件,电子扫描图书即可;安全式开架借阅是藏书库与阅览室之间设有间隔,即藏、阅分开,读者交验证件后进入书库选取,之后办理借阅手续方可出库阅览或借出馆外。

1.2馆外流通借阅服务分为固定式流通借阅与流动式流通借阅两种

固定式流通开放借阅一般指学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为开展读书活动、提升读书意识、方便读者阅读、扩大图书馆影响力等,把图书搬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心一角或当地群众聚集的中心广场或厂矿企业等进行服务的一种流通方式。流动式开放借阅是“送书下乡”活动其中之一,一般用汽车载满图书(汽车图书馆),送往偏远山区及农村等不同的流通点,以积极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满足村民和学生们渴求知识向往读书的需求。

移动流通服务(移动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通过各种配置的移动终端设备浏览、下载、阅读和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是当今流行而且也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2.开架借阅的环境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求和重视。特别是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活动以来,人们对阅读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图书馆在大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为读者提供一个格调高雅的现代化设施的读书场所是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有利保障。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应该在馆舍建筑、空间设计、装饰、绿化、色彩、灯光、声控、视觉、空气及文献、宣传、服务设施、馆员形象等方面下功夫,营造自然的、绿色的、温馨的读书环境。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提供给读者宽松阳光的阅览环境;优美雅致的装饰带给读者舒适温馨的精神享受;浓郁厚重的设计给读者安宁祥和的读书氛围,微笑体贴的服务给读者春天般的温暖,当读者走进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就会有投身书海的强烈感召力,更加激起读者美好的阅读欲望,这样一个美好的场馆自然提升了图书馆的亲合力,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开架借阅的优势

开架借阅的优势体现在藏、借、阅、查、咨一体化服务。缩短了借阅时间,简化了借阅手续,减少找书的盲目性,减轻了管理员工作量,降低了文献拒借率。(1)可使读者直接接触文献,凭借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由地选择图书,开阔视野,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览积极性。(2)节省了读者检索目录、填写索书单、等候取书的时间。(3)方便读者查阅和利用平时注意不到的图书或者在图书馆目录中未被充分展示的文献,扩大了流通范围,而且文献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利用。(4)读者所需文献不在架或缺藏时,读者可以自选内容相近的文献。(5)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宣传和辅导,以及相关信息咨询工作。

4.开架借阅的弊端

会出现乱架、文献丢失和容易破损等弊端。

即便有书牌(代书板)的作用,仍会有错放,乱放图书的现象,致使同类图书异地存放,给读者选书造成障碍。

不少图书馆都配有摄像头、安全门禁等设施,但却不能全面的监控每一个读者的行为,仍然有少量读者会撕取自己想要的章节图书,或者干脆损坏、偷取图书。

5.开架借阅的措施

针对开架借阅服务的优点与弊端,图书馆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它的优势,改善它的弊端。

5.1服务导航

一般在服务大厅的正中央设置醒目的导读板与布局图,使进馆的读者能够一目了然,进出方便,快速。在大厅的装饰与导航的设计上要美观、典雅,吸引读者的眼球,使他们有想进一步了解图书馆、喜爱图书馆、渴求读书的欲望。如果再配备优美的音响,更能使读者有如回到家的温馨感。

5.2库室的合理设置

馆藏的新旧图书上架、剔除工作是书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书的增加必然要下架旧书,剔除下来的旧书虽然利用率下降,但仍有利用价值,不少的读者仍有需求。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借阅需求,应该分设新书库阅览室与旧书库阅览室。新书库的读者自然比旧书库的读者要多,所以应该以2:1的比例开设新旧书库。在新书库入口处设置新书专架,让读者及时浏览并借阅,提高新书的利用率与借出率。在旧书库张贴通知告之读者藏书年限,为读者提供方便、节省时间。

5.3馆藏结构的优化

藏书建设的合理化、系统化使图书馆藏书在内容与结构上形成有机的联系,以达到提高图书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以需求为主。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借出率(某一类图书的借出数占馆藏总数的百分比)和需求比(某一类图书的借出数占馆藏借出总数的百分比)有重点有选择的采购图书,合理使用经费。馆藏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反映本馆藏书结构的合理性,也直接体现在是否满足了读者学习、娱乐、参考、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5.4图书的科学摆放

图书有新旧之分,应该设有新书专柜。新书的摆放以平放为好,便于读者直观图书,提高阅览率。书架不易过高或过低,读者可以不费力的取到所需图书。

如果是综合开架借阅览室,那么应该由内向外、由近向远摆放热门到冷门的图书。热门图书一般是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经济类等,这类图书应该摆放在近处,而医药卫生、生物科学、语言文字、教育,工业,农业等类图书则摆放在远处。

如果馆舍面积足够大,完全可以按读者情况设置不同的阅览室:普通阅览室与科研资料阅览室。普通阅览室实则就是摆放文化、科普常识类和热门的图书。而科研资料阅览室是专门为专家、教授、高级研究人员设置的,为他们调配相关的专业文献和报刊资料,提供他们的科研任务和课题需要。

5.5馆员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读者需求而进行的,所以图书馆员的工作行为、服务态度、方式等都会对读者的阅读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原则。

馆员综合素质:如果图书馆员彬彬有礼、服务耐心、举止亲切,读者很自然地会被这种良好的人际氛围所感染,不仅心情舒畅,馆员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体现。图书馆通过优质的服务影响读者、方便读者、满足读者、培育读者,在与读者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相容的服务关系同时,让读者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家园。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精神不是靠说嘴,靠写,而是需要图书馆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自觉实践,才能真正把图书馆人文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馆员责任心:图书馆工作是一项重复性强的比较枯燥的工作,但是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担负起它的义务和责任,认真负责的完成份内工作。要从内心了解、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深刻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不要有抵触情绪,带着热情、美好、积极的态度去为读者服务。只有保持这样的工作心态才能给读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美好的心情。

馆员专业技能:图书馆员有先天的优势,与书为伍,“阅览量”高,但不深不钻不研,而且出去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不少馆员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浮躁,傲慢的态度,给读者不好的印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馆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专业知识,只有提高了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读者。当有读者咨询时,你要知道文献的摆放位置,起到导读的作用,还要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

5.6欢迎志愿者加入

第一次来馆的读者,进馆后不知东南西北,虽有导航、布局图,不看,不会看,不想看;如何看书,怎么看,怎么办理借、阅、还手续等;图书进馆后的验收登记、标引、编目、分类、典藏等;图书在阅览、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错架,乱架,随处乱放的现象;图书归架、上架、剔除等等。对于一个大馆来说,工作量之大,人手之少,给服务工作带来不少阻碍,这就需要志愿者的帮助了。

5.7人性化服务

针对读者撕书,毁书,偷书现象,图书馆员不但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还要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态度温和的进行批评指正,重要的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免费复印、扫描服务、下载阅读、拷贝存盘等。此外,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让读者放松,闭目静神,解除眼疲劳与困乏;如果读者愿意还可配以优美画面的视频和悠扬舒缓的音乐,让读者去躁养心。图书馆提供免费饮用水的同时,还可适当的为读者提供收费的饮料、面包、小食品等,以满足读者学习时间长而产生的饥饿感,当然要去休息室享用,不能在阅读室和学习室影响他人正常阅读和学习。人性化服务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设立电影室,沙龙室、辩论室、体育室,画习室,音乐室等等,读书与娱乐相结合,真正做到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广海.优化高校馆藏图书结构的设想[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4-76.

[2]郭明蓉.中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3,(12):106-108.

[3]肖凤玲,喻志刚.大学图书馆利用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上一篇: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