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散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4 06:16:39

论发散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发散思维,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出发点,通过现象、联想、猜想以及逻辑推理的手段,产生出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通过正向发散思维、侧向发散思维、反向发散思维、多向发散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帮组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从而有助于认识全面深刻,方法灵活多样,在求知中产生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正向发散思维;侧向发散思维;反向发散思维;多向发散思维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物理学习比较难,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解题,但考试的时候遇到新颖的题往往无从下手。

其实学好物理的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不在于题海战术。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无意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众多的思维能力中,发散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发散思维,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出发点,通过现象、联想、猜想以及逻辑推理的手段,产生出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也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根据思维进展的方向和趋势,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发散思维的方式主要表现为:

1.正向发散思维

2.侧向发散思维

3.反向发散思维

4.多向发散思维

一、正向发散思维

正向发散思维是指在问题涉及的范围内,根据问题条件,使思路顺势向可能的各种状态发散,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正向发散思维是物理解题最常用的发散思维方式。

“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习题课的教学中,适当采用一题多变可沟通知识网络,开拓学生思路,有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流畅性。

题型发散――保持原命题的发散点,变换题型和命题方式。

解法发散――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答问题,有一题多解,有多题一解,也有多题多解。

迁移发散――是对原命题条件的变换,设问角度的变换,实质上是知识的信息的迁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比较发散――对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进行不同层次的延伸的转化,关键是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二、侧向发散思维

侧向发散思维是一种触类旁通、声东击西的发散思维。它并不囿于面临的问题或处于该问题中心位置的事物,而是设法利用其他问题来启发面临问题的求解,通过研究别的事物来认识某一事物。

案例1:如图所示,站在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脚对车向后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车匀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B、当车加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负功

C、当车减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正功

D、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和f的总功和总功率都为零

分析与解:不少学生在做此题时,认为研究对象很显然应选汽车,因为四个选项中都涉及到F和f对汽车做功问题。但很快走进死胡同,原因是汽车在水平方向共受四个力:牵引力、地而对它的摩擦力、人对它的摩擦力f和人对它的推力F,因前两个力比较不出大小,故也无法比较出后两者大小,因而也就无法比较二力的功。

若采用侧向发散思维,转换一下研究对象,则会化难为易。以人为研究对象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力:车对人向后的作用力F?,车对人向前的摩擦力f?,这两个力恰好是F、f的反作用力。根据人和汽车的运动状态,即可确定出F、f大小:当车匀速运动,人也匀速,F?=f?,又因二者的位移相等,故F做的正功等于f做的负功,选择A正确;当车加速时,人也加速,有F?

三、反向发散思维

“反向”是相对于“顺向”而言的,顺向思维指的是按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从正面、表面、明显的易于接受的方向进行思维。反向思维则相反,是一种打破常规,它是从事物的反面或侧面,从一般习惯思维和初级思维的方向来思考分析问题,因而是高于顺向思维的思维方式。

当正向思维陷入困境时,思维转而从相反的方向来审视问题,这是发散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生动反映,它避免了单向思维的机械性和简单化。物理解题中的“正难则反”策略,包括反正法、淘汰法、目标量与辅助量换位等方法,都是反向思维的具体运用。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中,反向思维往往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案例2:两物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穿过两木块时速度刚好为0,且穿过每块所用时间相等,则两木块的厚度之比d1∶d2为( )

A、 1∶3

B、 1∶4

C、 3∶1

D、 4∶1

分析和解:把此过程看成反向的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为t,则d2=1/2 at2,d1+d2=1/2 a(2t)2,解方程得d1∶d2=3∶1,故正确答案选C。

案例3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环PMQ竖直放置并保持圆环直径PQ水平,M为环上的最低点。一个小球从P点以速度v0水平弹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总可以找到一个v0值,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的PM段

B、总可以找到一个v0值,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的QM段

C、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

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能垂直撞击半圆环

分析和解 这题如果采用正向思维很难获得结果。为此我们不妨采用反向思维的反正法。假如小球垂直击中环,则其速度方向必过圆心,跟平抛运动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产生矛盾,所以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答案C正确。

四、多向发散思维

多向发散思维是指不断改变视角,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察同一个问题,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求解同一个问题。因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样特性的统一性,并都处在与其他多个事物复杂联系的网络之中,因此我们不能只用单一的思路和单一的因果关系去分析。要想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事物,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问题。

案例4:如图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处。第一次皮带静止不动,第二次皮带向顺时针转动。则物块两次到达B的瞬时速度那一次大些?并对答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分析和解 以物块为研究对象,从力和运动关系的角度看,物块先后两次在皮带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受力情况相同,加速度相同,通过位移相同,所以滑出皮带的速度必相同。

这似乎存在着矛盾,因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皮带运动时,物块与皮带之间的相对位移增大,产生的内能也增大。但物块动能的损失却怎么会与皮带静止时一样呢?以物块与传送机为系统,机械能的损失后一次应当更大些。但对皮带来说,前后两次相比较,前一次皮带静止不动,不消耗机械能,第二次皮带运动,由于物块与皮带摩擦力的存在,传送机将消耗机械能。可见,第二次所获得更多的内能是以传送机消耗机械能为代价的。

在发散思维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点(即概念、定理,定律等)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存贮;有助于充分发现条件(显现的和隐含的),迅速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内在关系,找到解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获得最佳思路;发散思维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帮组学生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从而有助于集训全面深刻,方法灵活多样,在求知中产生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英琪.发散思维,高考制胜[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1)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9)

[3]朱孟德.高中物理解题思路与技巧 [M].南方出版社, 2001(7)

上一篇:浅谈Masercam9.1的教学 下一篇:浅析在音乐表演中获得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