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时间:2022-09-24 05:36:04

刍议如何提高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探讨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程度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提高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在此大背景下,近15年来民办高校也得以迅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有700多所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三百多所),在校学生人数达500多万人次。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从生源质量上还是从国家政策支持经费上都很难和公办高校相比较。辅导员是民办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成效。因此,新时期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民办高校的组织文化体制下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举措。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都投入了很大精力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辅导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仍然面临不理想的状况,民办高校辅导员政治、经济待遇明显处于学校底层,辅导员的自我成就感普遍较低。另外,民办高校辅导员职责不明,他们除了负责学生的事物管理以外,还承担了相关的招生、教务等本因该不是他们承担的工作。这些都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导致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聘用期限短

当前,民办高校对辅导员多采用临时聘用制度,这样势必造成了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不会长久。辅导员大多选择考研、考博或者跳槽,很多的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考上了硕士、博士或者转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学校不得不一次次重新招聘新的辅导员,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一种临时性职业的现象的产生。

(二)经验欠缺,工作芜杂繁复

随着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民办高校也不断地扩大招生的规模。当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出现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这就必然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加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多半是由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的老师担任,他们大多由学生直接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普遍缺乏工作经验。经验欠缺使得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芜杂繁复,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长期以往,不少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厌恶感。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工作超负荷大、角色模糊、社会支持度不高、职业发展前景模式、自我效能感低是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综观所有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我们都能发现:工作负荷过重——体验到工作过量与职业倦怠产生存在高相关” [1]

(三)工作环境质量不尽人意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民办高校中63%的辅导员认为其办公坏境不尽人意。这显然跟新时期民办高校建设的时间短有关。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为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有20%的辅导员认为办公室的设备配备不齐全,导致很难较高效率地完成相关的教学实务。剩下的17%的人勉强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2] 。这项调查基本反映了为节约成本新时期民办高校在办公环境与办公设备上投资的力度还不足的现象,这样势必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从而不利于辅导员积极性的提高。

三、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制度

民办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拔、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厘清辅导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关系,避免让辅导员承担他们不应该承担的工作的现象发生,使辅导员能安安心心做好本职工作。

(二)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合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在新时期,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要注重个人品质、情操的培养,按照“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在修炼个人的品质同时,还需要学习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影视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指导和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适应新时期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充分满足辅导员对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需求,辅导员工作同样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3]辅导员居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线,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都应该有全面的了解。但新时期民办不少辅导员认为自我实现、尊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样自然也就很容易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优化辅导员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主动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充分满足他们对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仲明.罗妍妍.路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克服研究口[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谢钢.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心理浅析[J].技术经济,2000,(5)

[3]刘志成.对缓解教师压力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

上一篇:如何评价学生字词能力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