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黄化地区“低电压”治理方案研究

时间:2022-09-24 05:31:58

青海省黄化地区“低电压”治理方案研究

[摘 要]随着黄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用电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直接导致了用电负荷的不断加大。文章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

[关键词]低电压;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55-01

1.引言

目前,低电压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电力运行中,任何的技术或者管理问题都会对电压造成影响,低电压是一个多发现象,因此,我们应剖析此类问题,寻找其中的根本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在成本优化原则之上,处理好低电压问题,打造出适合新型农村发展的电网系统。

2.“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因素

2.1.1供电能力不足

(1)变电站布点少,输配电线路过长

农村地域广阔,配电网覆盖面积大,用电负荷分散,变电站布点相对较少,尤其是山区农村电网,部分变电站分布不合理,线路损耗大,末端电压低;有时输配电线路需要穿山越林,输配电距离较长,许多10kV线路供电半径远远超过15km的规定,甚至长达50 km以上,线路损耗严重,进而引起严重的电压降。

(2)线路老化,线径过细

农网配电线路多建设于一、二期农网改造时期,前期资金投入不足,重点解决农村用电问题,线路选型标准低,许多未改造和改造过的网架依然薄弱。随着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线径过细使线路长期处于过载等不经济运行状态下,加速了线路的老化,造成线路严重损耗及电压的严重损失。

(3)配电变压器布点不合理或容量配置不足

部分配电台区由于供电区域面积不断外扩,如日益壮大的农村集贸区,由原来的负荷末端变成了负荷首端,原有的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远离负荷中心,布点不合理问题突出。农村用电季节性负荷特征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加工和家庭作坊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动力负荷的增加,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一些未及时进行增容改造的配电台区,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置不足,容载比低,迎峰能力弱,严重的甚至出现“小马拉大车”过负荷运行现象,造成低压线路末端客户电压偏低。

(4)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

近些年农村大量单相电动机普及应用,造成用电负荷剧增,同时也造成了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状况。电网中三相负荷不平衡会造成线路与变压器的损耗增加,降低变压器的出力,造成客户端电压质量下降。电网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当三相负荷平衡时,系统的损耗最小。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引起三相电压不平衡,重负荷相的电压损失较大,供电电压质量较差。

2.1.2综合调压能力弱

目前配电台区为无载调压型配电变压器,调压范围基本为2.5%或5%,无载调压型配电变压器因需要停电进行调压操作,一般只做季节性调整,对于日负荷波动较大的配电台区无法满足电压调节频度要求。另外,由于未采用宽幅电压调整配电变压器,在部分农村地区的季节性高峰负荷期间,台区无法达到需要的电压调整幅度。

2.1.3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农网无功电源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未开展基于全网无功优化补偿计算的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工作,普遍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不合理等问题。许多已有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容量仅占主变容量的2%左右,且为固定补偿方式,无法根据无功负荷需求自动分组投切;新建变电站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率较低,无功自行调控能力较弱。部分地区农网重视变电站的无功补偿问题,但10kV线路与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安装率较低,很多10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和大功率电机设备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随器补偿和随机补偿,电网末端无功缺乏严重,大量无功功率需要从发电厂或变电站远距离输送到电力终端用户。电网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不足或不合理无疑是引起电力终端用户“低电压”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2.2“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因素

(1)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粗放

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能根据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更换不及时。

(2)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规范

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存在单相变、低压两相制的供电区域的后续负荷的增长和发展的管理关注力度不够引起低电压; 110、35kV变压器及10kV配变分接头档位没有有效的设置,因此高压变压器和配变在运行过程中分接头会出现调节不及时的现象,进而引起低电压;同时,低压配电网中存在三相负荷失衡现象,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降低,配电电能损耗和低压线损增大问题也会引起低电压。

(3)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

对客户用电性质掌握不全面,对台区负荷发展的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造成台区配电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未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对用户用电知识宣传不够,部分用户的户内线未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同步进行增容改造,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线路老化严重,电压过低致使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类似农产品加工的季节性负荷缺乏有效的调峰措施。对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传和引导不力,负荷过于集中,未能及时转移负荷,引起“低电压”问题。

(4)输配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

对输配电线路和设备的巡视检查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导线接触不良、开关开合不到位等隐患,不能及时消除运行设备缺陷,引起线路损耗增加,压降大。

(5)“低电压”问题动态分析机制不健全

由于对电能质量的监测管理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未建立起完善的“低电压”用户档案管理和跟踪分析制度,“低电压”问题的发现主要依靠用户投诉和为数不多的电压监测仪采集的数据,供电电压质量的监测、统计与分析没有实现常态化,监测手段与方式不系统、不完善,动态分析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发现与治理所存在的“低电压”问题。

3.“低电压”治理方案

3.1技术措施

(1)提高供电能力

新增变电站布点,缩短供电半径;更换老旧设备、小截面线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合理布置配电变压器布点、容量配置;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避免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

(2)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全面推广35千伏配电化技术,缩短偏远农牧区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质量,针对农牧区季节性重、过载台区,优先选用高过载、调压或调容变压器。

(3)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增加调压装置

10kV线路较长线路增加调压器,保证电压质量;大于100kVA配变合理配置无功补偿,提高电能质量。

3.2管理措施

(1)加强集控站监控力度,利用实时监控系统,不间断对各站负荷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负荷过高,及时通知运行操作队人员及时调整变电站母线电压,加强设备巡视,并对实施负荷转移。

(2)根据负荷情况,加大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的投退,调整母线电压到合格范围内。

6结论

今后应提高对低压配电网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技术导则要求执行。管理方面应加强电压质量检测,对“低电压”情况进行预判,主动积极地减少“低电压”现象的出现,提高电能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用户。

参考文献

[1]徐山.农村低电压治理措施[J].江西电力,2014.

[2]牛强.浅谈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措施[J].华中电力,2012.

作者简介

高宝,男,1982年1月生,甘肃武威人,现供职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电力工程师,长期从事电网规划设计工作。

上一篇:浅析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科技创新 下一篇:影响油层压裂效果的因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