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05:20:17

略谈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意识;锻炼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68―01

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体育教育者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以及便捷的摄取新鲜事物的手段,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深陷“泥淖”,成了真正的“手机控”和“低头族”,尤其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怎样使他们摆脱网络,抬起头来走向操场,走在阳光下,走上健康成长之路呢?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自主意识。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拓展传接球的方式,让学生试着用单手抛传球、背后传球、头后传球、地面反弹传球、单手接球等,教师加以讲解示范,学生从中领会各种传接球的技术条件和比赛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最基础、最快速、最实用的技术。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学习掌握和运用多种传接球技术,从而增强自主意识。

2.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激发运动兴趣。枯燥单调、一成不变的体育课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兴味索然,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则会激发学生一试身手的“冲动”。笔者采取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跳远”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运动员跳远的录像视频,教师针对视频讲解跳远的重难点,让学生讨论动作,七嘴八舌道出自己初步的感悟,直观地了解跳远的技术特点,然后练习。这样,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学习兴趣和效果会大大提高。另外,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游戏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在教学时需用音乐,教师应帮助学生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轮流自行组织活动,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的组织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

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不能仅仅完成在课堂中的锻炼任务,更主要的是在课外的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锻炼,教会他们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尤为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1.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如,自身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状况和特长喜好。有些同学在短跑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有些同学适合并擅长中长跑,有些同学喜欢器械辅助技巧锻炼,有些同学对球类运动情有独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授之以最适合、最需要、个性化的锻炼项目。

2.培养学生运动安全意识。一切锻炼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尤其告诉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要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包括锻炼场地、器材是否安全等,切忌随心所欲、鲁莽冒失,导致扭伤、摔伤。

3.教会学生自我锻炼方法。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循序渐进。例如,充分的热身活动,合理的运动技能,必须的恢复调节,个人和集体锻炼中的配合、帮助与保护等。

4.教会学生控制运动量。学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运动水平,科学地控制锻炼的时长、距离的长短、运动量的循序渐进等。

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未来工作及生活的不断需求,不能只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因此,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编辑:马德佳

上一篇:“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学生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