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空间营造初探

时间:2022-09-24 04:56:19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空间营造初探

摘要: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营造中起到重要作用,巧妙的空间营造不仅满足景观的空间、时间构成的需要,提供遮荫避暑、改善空气等功能性的需求,更是园林景观中的人文栽体。以上海市卢湾区思南路绿化景观工程项目为例,对植物在园林工程中营造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论述。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1.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

1.1平面

平面代表地平面空间的界限,包括不同种类、色彩、高度、质感等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类植物。

1.2立面

立面是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园林植物的树干枝叶在竖向空间上显示出空间范围,突显空间围合感。阔叶或针叶越浓密、体积越大,其围合感越强烈。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夏季封闭,冬季开阔。常绿植物则在立面形成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

1.3顶平面

顶平面是通过高大乔灌木的树冠来界定顶层园林植物空间的平面范围。顶平面通常限定了伸向天空的视线,与枝叶密度、分支点高度及种植方式密切相关。夏季枝叶繁茂,遮蔽视线,封闭感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条组成,视线通透,封闭感较弱。

2.植物空间营造方式

2.1思南路项目概况

思南路追溯到上海法租界时期的路名――马斯南路(Route Massenet),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开发,作为当时法租界的核心区域。今天,思南路的精彩得到了延续,公司承建的思南公馆项目占地总面积为40950.5m2,其中绿地总面积为12729.2m2,绿地率达到31.1%,同时拥有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工程项目设计结合法式建筑风格,注重生态环境理念,植物空间变化多样,四季有景,现在已成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项目之一,集人文、时尚和历史底蕴于一身。

2.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类型

2.2.1立面的空间类型表达方式。(1)开敞式植物空间。开敞式植物空间四周开敞、无密闭性,空间分隔仅以低矮植物或地被植物进行界定。(2)半开敞式植物空间。半开敞式植物空间是在一定区域内,四周不全开敞,有部分视角阻挡了人的视线,方向性强,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多选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3层配置方式。思南路项目设计中,每个单独的庭院内都拥有香樟、白玉兰、乐昌含笑等乔木为半围合式的背景林,使人的视线和行动范围限定在特色水景与法式建筑之间。(3)单点式植物空间。单点式植物空间通常是由1株植物作为景观空间的呈现,使用树形优美、冠幅饱满的乔木来孤植。在思南路正大门入口处有1棵胸径45cm以上,有几十年历史的原有枫杨树,因树冠饱满,且难以移植成活而得以保留,成为思南路项目一重要景观,冠下空间开敞。(4)对称式植物空间。对称式景观空间是指通过多株或多组效果相同的植物,以轴对称方式对植所形成的植物空间。思南路项目商业中心区域由两株树冠饱满、树干挺拔的榉树,将人的视线和行动方向直接引向独具特色的垂直绿化墙。(5)群丛式植物空间。群丛式植物空间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多棵植物以不同品种、不规则、近距离的组合形式进行配置,形成了整体的植物空间群落。

2.2.2顶平面的空间类型表达方式。思南路项目中住宅公寓入口道路间隔种植的高大银杏与原有保留的广玉兰、白榆一起形成了顶平面的范围。这一空间类型的打造适用于需导向性指示主景观的前景营造,或树冠下打造遮蔽休闲的空间意境。

3.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植物配置要素

3.1植物的整体形态

植物的整体形态指的是植物树枝、树干、生长方向、树叶数量等因素的整体外观表象。在思南路项目内多用红叶石楠球、栀子球、瓜子黄杨球等球类植物穿插其中,衬托周围植物,不会破坏整个空间的协调性;垂枝形植物因明显的下垂枝条被用于创造柔和的线条,成为与地面的视线纽带;不规则形植物具有奇特的造型,极易吸引人的视线,会产生不同凡响的吸引力。

3.2色彩和季相变化

季相变化包括落叶过程和色彩变化2个部分。在思南路项目中,运用香樟、乐昌含笑等常绿树作为基调,配以白玉兰、青桐等落叶树种,结合银杏、红枫的叶色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营造出春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叶缤纷、冬季树木姿态万千的景观空间。

上一篇:鄯善县温室大棚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