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4 03:38:09

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目前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我们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作为一个在中职教育界工作多年的教师,针对职业学校目前的一些现状,根据教学要求,从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师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计算机教学的一些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现状;教学目标;宏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150-02

Some Thinks on the Current Level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ZENG Yi-zhi

(Yiyang Industry Professional Middle School,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mand for occupational talent, as well as national pay atten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training high-caliber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has become our currently most urgent mission. As a teacher working in middle educational circles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raised some relative think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demand, teaching method, the student ment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eacher quality which aimed at a little current situ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at pres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teaching target macroscopic view of thinking

1 引言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继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职业教育将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发挥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特殊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2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学习计算机同学习其它专业文化知识一样,需要条件,从学到教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哪一方面有问题都会给计算机教育的效果带来影响。那么,我们现在的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又如何呢?

2.1 学生素质现状

近年来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有“衰落”之势。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层次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很多人都是想拿个文凭混混日子,这些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农村,甚至有些学生连学费都交不齐,在这些贫困地区教学设施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很低,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那些条件稍好一些的城市学生只想着上网或玩游戏,而另一些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则对计算机充满着新奇,连上机时鼠标都不敢用力去握,生怕弄坏了要赔。

2.2 教师条件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有的是其它学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中职学校由于条件所限,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也不多,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又很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容易形成知识老化。所以从一些教学调查统计得知,学生最爱学的科目是计算机,但最不喜欢的却是计算机老师,原因就是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更新太快,教师与学生往往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就会经常出现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能正确和完整地解答,一些操作甚至学生比教师还熟练等情况,这样就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方面,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没有真正的体现出自身的育人机制和教学特色。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的主要是操作技能。我们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而难理解,一方面教员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总让学生如坠雾里,然而到上机操作时却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出现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尴尬现象。

3 明确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所以专业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素质,重视实践教学,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 办公自动化方向:能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包,灵活使用其内部各个组件,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及文秘人员;2) 网页制作方向: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3) 计算机网络方向: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4)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员;5)平面图像处理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以Photoshop,CAD等软件为主体进行教学)人员。

4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作为一个计算机教师,要提高职业教育总体的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在计算机教学中作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在教学方法上以操作实践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课程有其特殊性,学生从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起,就会不断遇到新的软件,这种情况是其它学科中少见的,因而计算机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计算机教材的每个部分,都留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或让学生自行研究它们的用法或功能。这些内容都具有“可接受性”,让学生上机后依靠自己来边试边学。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只要看看书,再想一想,上机试一试、练一练,必要时再问一问,就一定能搞清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要“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在“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强调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并不妨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正相反,计算机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计算机工作者在不断的创新。很多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很普通的计算机爱好者的创新。这些成功的例子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楷模。在教学中,如果过于强调实用化的“操作与使用”,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黑箱”处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对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成功与失误、信息技术的前景展望等不甚了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学生上机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从学习兴趣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差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兴趣及其它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在计算机教学活动这个系统中,充分发挥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处于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状态,更好地建立“师友型”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好办法。单一传统的“讲授――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课并不适合。操作性强的内容就应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运用“提问――讨论”的形式,在遇到疑难时,可以互相讨论;在“引导探究”模式的运用后,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引发了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是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a) 养成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的良好传统;b) 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c)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法,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4 结束语

计算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影响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特别是把“软件蓝领” 的培养定位在职业教育后,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亦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高数”教学中的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4(24):167-168.

[2] 任玲.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3] 刘明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6):111.

[4] 夏岩.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才智,2008(22).

[5] 张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06):71-73.

上一篇:对C语言中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MIMO闭环系统的研究与改进